英帝國,也被世人稱作“日不落帝國”,在近代的帝國中(奧斯曼帝國、沙皇帝國、德意誌帝國、拿破侖帝國、大清帝國),可謂是擁有最廣闊的領域、世界影響最大的帝國。它形成於19世紀末,1897年6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時帝國可謂是達到巔峰時期,而後逐漸衰落。
壹個領土較小、人口也不算多的國家竟然建立了如此有影響力的帝國,這是眾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其原因需要從多個方位去解釋,(不全面地)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政治方面:英國最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而且政局較為穩定、連續。
地理位置:英國處於大西洋沿岸,海港眾多、海運便利,自新航路開辟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後,其海外貿易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在1588年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攫取了海上運輸貿易霸權,如此便更加利於其海外貿易。
經濟方面:手工業迅速發展,圈地運動的推行,為其國內手工業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行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並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黑奴貿易積累了血型資本。
科技文化方面:鼓勵技術創新,重視專利保護。
軍事:軍事力量強大(尤為海軍),用大炮給貿易開路、發起對各國侵略。
不過,就在壹戰後,這個輝煌的帝國開始走向衰落,其衰落也是壹個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經濟上:當德美在工業革命中革新發展時,英國沒有及時改造技術裝備,逐漸喪失了工業領域的主導地位;
思想上:由於英國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因素,如王室制度和貴族階層等,使得英國社會整體比較保守,使得在技術創新和管理方面也墨守成規。
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元氣大傷。
殖民地:壹方面,龐大的殖民帝國需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保護,軍費開支過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影響;另壹方面,壹戰二戰促進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眾多殖民地獨立,雖不再需要軍事維持,卻喪失了海外原料產地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