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和中成藥增長約15.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保處處長陳金福介紹,2017版藥品目錄由普通病例、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四部分組成。壹個例子就是藥品目錄格式的說明和解釋,名稱和劑型的規範,限定的支付範圍等。西藥部分包括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部分包括中成藥和民族藥,中藥飲片部分采用除外法規定基金不予支付飲片費用。
西藥和中成藥共2535個藥品,比2009版目錄增加339個,增幅約為15.4%。其中西藥1297,中成藥1238(含民族藥88)。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沿用2009年版《藥品目錄》的規定。
陳金西表示,各省(區、市)可按規定對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的部分乙類藥品進行適當調整,並公布本省(區、市)的醫保藥品目錄。“我們要求這項工作必須在2017年7月31日之前完成。各省(區、市)藥品目錄發布後,各統籌地區要在1個月內開始實施新版藥品目錄。”
新變化
藥品轉讓時,應優先考慮新藥。
陳金福表示,在藥品目錄工作方案中,提出“優先安排臨床價值高的新藥、地方乙類調整較多的藥品、治療重大疾病的藥品、兒童用藥、緊急救援用藥、職業病特殊用藥等。”,專家組在審評中嚴格按照工作計劃對上述藥品進行了優先考慮,並註意與醫療領域其他相關政策的銜接。
治療塵肺病的新藥
陳金福表示,2017版藥品目錄不僅適用於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也適用於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參保人員,並在目錄制定中特別考慮了工傷保險用藥。壹方面充分考慮職業病等特殊疾病的用藥需求,增加了漢防己甲素等治療塵肺病的藥物;另壹方面,A型肉毒毒素註射液等5種藥品在藥品目錄中的“備註”壹欄標註為“僅限工傷保險”。這些藥物只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支付,也就是說工傷保險的使用範圍超過了基本醫療保險。下壹步,我們還將指導地方按規定及時將療效可靠的工傷保險治療藥品納入地方調整目錄。
目錄特征
增加91個兒童用藥品種。
添加了91兒童藥品。藥品目錄中明確適合兒童用藥的藥品或劑型有540種,增加了兒童用藥的安全性。
增加對創新藥物的支持。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就是研發和生產質量更好、療效更好、成本更低的藥品。因此,在目錄調整中,2009年以後上市的新藥將是重點評價對象,其中的創新藥將進壹步傾斜。2008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批準的創新藥和生物制品絕大部分被納入2017版藥品目錄或談判藥品範圍,僅有少數品種因不屬於醫保支付範圍(疫苗)或臨床認可度低而未被納入。
關註重大疾病的藥物。癌癥、重性精神病、血友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的常用藥品基本納入藥品目錄或談判藥品範圍。
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中西醫並重”的基礎上,加大對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支持力度。西藥和中成藥在2017版藥品目錄中的占比分別達到51%和49%,基本持平。專門組織少數民族醫藥專家對蒙、藏等民族傳統醫藥進行評審,新增民族醫藥41種,增幅達90%,明顯高於其他醫藥。
做好與2015國家談判藥品的銜接。替諾福韋、埃克替尼、吉非替尼三種藥物,經過專家評審,全部納入藥品目錄。此外,大力支持基本藥物制度。
待談判的藥品
癌癥藥物包括在待談判的清單中。
陳金福表示,有些專利和獨家藥品是臨床必需的,療效確切,但價格昂貴,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列入目錄,可能會給基金帶來壹定的風險。要探索建立這些藥品的談判準入機制,經過談判和適當降價,將符合條件的藥品正式納入藥品目錄。
本次目錄評審,通過專家咨詢、專家遴選、投票等方式,確定了45個待談判藥品。這些藥物中有近壹半是腫瘤靶向藥物,涵蓋白血病、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常見腫瘤,其他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罕見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下壹步,在確認相關企業是否有談判意向後,我們將向社會公布談判藥品名單並按相關程序組織談判,將商定的品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更好地保障參保人員臨床用藥需求,確保基金平穩運行。”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