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機器之能
“ 吉姆 · 凱勒(Jim Keller)是壹個搖滾明星,英特爾失去了壹位偉大的建築師,” 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的總裁和首席分析師帕特裏克·穆爾黑德向媒體說道。
機器之心6月12日消息,英特爾宣布負責矽工程部門(Silicon Engineering Group)的高級副總裁吉姆 · 凱勒因為個人原因辭職,辭呈立即生效。不過,吉姆 · 凱勒將繼續出任公司顧問六個月時間,以協助工作交接。
吉姆 · 凱勒是英特爾新架構的策劃者之壹,在宣布辭職之前,他已在英特爾工作了兩年,提出了 3D 堆疊芯片等創新方法。英特爾表示,此後他還將留任顧問六個月以進行工作交接。隨著凱勒的離開,英特爾也進行了壹系列組織架構調整:
盡管吉姆 · 凱勒在計算機行業之外鮮為人知,但他無疑是芯片領域的超級明星。
他的設計幫助AMD從壹個失敗者變成了壹個受人尊敬的競爭者;特斯拉 汽車 能識別紅燈和停車標誌,那也歸功於他的設計。從iPhone到谷歌雲服務器,再到Xbox 遊戲 機,所有芯片裏都潛藏著他的核心工作。
壹 所到之處皆留下「大作」
作為半導體業界的傳奇人物,在吉姆 · 凱勒近40年的職業生涯裏,從業經歷頗為豐富,雖然跳槽頻繁,但所到之處均留下了痕跡——在英特爾、特斯拉、AMD、蘋果和Alpha等公司就職期間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是的,妳所知道的「翻身」故事有不少都是出自他之手。
第壹款以500 MHz運行的芯片,其內存緩存達到1 GHz,這是當時聞所未聞的速度。Alpha還率先推出亂序運行軟件指令,以提高性能。
吉姆 · 凱勒與AMD的淵源最為深厚,在兩次為 AMD 效力的經歷中,他曾先後主導了 AMD Opteron(K7和K8 X86-64架構)和 Zen 架構,無論是主流的Ryzen還是發燒的Ryzen ThreadRipper都讓人驚喜萬分。
而在服務器、數據中心領域,AMD曾經憑借Opteron在服務器領域拿到過27%的市場份額,風光壹時無兩。
Opteron是最早的64位處理器之壹,可安裝在服務器中,並開創了壹種稱為HyperTransport的數據通信標準,該標準至今仍在雲計算中廣泛使用.
凱勒致力於提高圖形能力。為最初的iPad和iPhone 4供電的芯片啟用了Apple的第壹個高分辨率“視網膜”顯示器。
特斯拉表示其首個內部人工智能 該芯片旨在實現自動駕駛,其性能是其替換的Nvidia芯片的20倍。
低功耗芯片是Intel 最早受到凱勒影響的設計之壹,旨在運行小型便攜式設備,但可以擴展到PC。
二 加入英特爾:「被他深深的掙紮所吸引」
三 每壹次轉身,都卡在節點
在加入英特爾之前,吉姆 · 凱勒已經活成了壹個傳奇。AMD二十多年來幾次挑戰英特爾,還有蘋果A系列的壹炮而紅,都與其有密切的關系。
吉姆 · 凱勒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曾在DEC工作, 並涉足了Alpha處理器項目的設計。這段經歷讓他對Alpha處理器獲得了深入了了解,並為後面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在DEC被收購之後,公司大批人才出走,當時求賢若渴的AMD CEO Jerry Sanders 立即招募了大量 Alpha 項目的資深工程師,其中包括吉姆 · 凱勒。進入AMD後,凱勒參與了K7處理器的設計,並成為後來K8的主架構師,由於這開啟了AMD對Intel的大反擊,因此這對吉姆 · 凱勒的職業生涯是壹個重要加成。
K7綜合性能超越同頻的奔騰III(代號Katamai),讓所有的用戶為之震驚。吉姆 · 凱勒 還主導了將戰火推向最高潮的K8架構核心研發,但在第二年,他離開AMD。在不少人看來,凱勒的突然離開似乎有些“虎頭蛇尾”,但是,AMD首席技術官Fred Weber有不同看法。
“我不認為,他沒有完成任務(就走了),他肯定完成了。”“他更像是壹個項目的前沿人物。好消息是,他的前線做了這麽多工作,設定了這麽好的方向。”
對於壹名這位工程師中的工程師來說,解決清楚有趣的問題永遠排在第壹,“工程師喜歡工作,不想再胡扯了。”他說。在他旅程的下壹站,很重要的壹個節點換做了蘋果。
蘋果A系列處理器之所有能夠獲得今天的市場地位和表現,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2008年收購了PA-Semi。這家公司是由Daniel W. Dobberpuhl在2003年創立,專註於高端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的芯片,而且他們都曾效力於DEC。
Daniel W. Dobberpuhl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是吉姆·凱勒目前難以企及的。不過,在加入PA-Semi工作的幾年裏,吉姆·凱勒在老板的領導下,繼續積累了低功耗RISC處理器的設計經驗。直到2008年,蘋果將PA-Semi收歸囊中。
對於凱勒來說,蘋果的吸引力主要有兩方面。壹個是向世界上最堅韌、最成功的CEO史蒂夫·喬布斯學習;二是新興智能手機帶來的挑戰和樂趣。
在此之前,iPhone的前三個版本都使用了三星芯片,凱勒加入後,成立了蘋果自己的芯片團隊。從iPhone 4開始,蘋果采用了凱勒設計的芯片。他對蘋果A6和A7影響最大(這兩款芯片用在了iPhone 5和5s上)。設計速度不僅比競爭對手快,還對芯片進行了優化,圖形處理更加流暢,讓競爭對手相形見絀。另外,芯片還加速了iPhone的語音處理,為Siri提供了支持。
凱勒還吸收了喬布斯的壹句格言,這句話也在其後續輝煌中,產生***振:“壹旦妳知道什麽是正確的事情,這就是妳應該做的所有事情。”
隨後,看到新問題和機會的凱勒再度回到正處水深火熱的AMD。凱勒給AMD帶來的市場優勢此時已經黯然褪去,英特爾又再度居上。他知道原因在哪裏:
AMD芯片設計錯綜復雜,難以改進,而優秀的工程師又會花很長時間優化舊芯片的設計。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優化,而是借助新技術,從零開始。
芯片本質上就像在搭樂高:用更小,單獨制造的矽塊組裝成更大,更復雜的芯片。凱勒意識到,他可以通過將幾個小芯片組合在壹起,為高計算強度的活動制造出新的芯片,比如深度學習。這樣的設計比單個集成芯片更便宜,但仍然很強大,而且,模塊化設置能夠實現在不產生太多熱量的情況下,增加計算能力。這些小芯片還可以在更大配置中工作,滿足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需求。
“他有那種瘋狂的專註力。” 這是同事對他的評價。他設計的首批芯片被稱為Ryzen系列,直到2017年才上市。價格低於英特爾,但在某些情況下,性能卻超過英特爾,引發市場轟動。到2019年,仍然采用凱勒設計的第三代Ryzen芯片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擊敗了曾經的對手。
寫到這裏,典型的故事結尾又發生了:在Ryzen上市之前,大神早已轉身離開。
四 遇上馬斯克,迷上制造
“他是我們行業的阿甘,”AMD前首席技術官Fred Weber曾評價道,“他總是置身於有趣的事物之中,並做出改變。”
回到老東家創造奇跡後,大神又轉會到特斯拉。還記得馬斯克在2016年股東大會上大談工廠自動化嗎?當時,他也談到了片上系統(Soc),主要原因就是2016年1月,凱勒加入了特斯拉。
馬斯克想要制造自動駕駛 汽車 ,但是,英特爾和英偉達的產品都不足以讓這位天才工程師滿意。而在加入特斯拉之前,凱勒已經真正將 汽車 視為計算機領域的挑戰。在工作面試過程中,凱勒說服馬斯克,自己可以設計壹種專利芯片,運行速度比對手快10倍。
壹旦了解特斯拉軟件的運行方式,凱勒發現,可以忽略或者最小化英偉達芯片中那些與特斯拉軟件不太相關的組件。2019年,凱勒設計的芯片開始被納入Model 3系列和其他車型,公司業績也增長了20倍。
不過,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凱勒還在芯片設計上增加了壹項功能:Model 3在遇到紅燈和停車標誌時,會自動停車。
凱勒被特斯拉的制造業務迷住了。通過觀看 汽車 組裝過程,他發現,雖然許多部件需要使用5年或10年,但是,芯片需要頻繁更新,每兩三年更新壹次。於是,他說服特斯拉重新設計計算機組件與 汽車 其余部分連接方式,方便公司更容易更換芯片板。
五 轉身之後
就在凱勒從英特爾離職的前壹天,英特爾發布了新的 Lakefield 混合處理器,其中包括他參與設計的低功耗Tremont處理器,對於凱勒來說,他已經完成了現階段在英特爾的任務。
或許,和過去每次轉身壹樣,等不及看著自己的工作結出市場碩果,在完成最為開創性新的工作之後,又去尋求下壹個激動人心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鑒於吉姆 · 凱勒和前雇主 AMD 的「深情厚誼」以及後者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人猜測他「可能重回 AMD」,可謂「Once an AMD forever an AMD」。
也有人猜測,他可能重回蘋果。因為前段時間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可能會在今年 WWDC 2020 上宣布自家 Mac 產品將會從英特爾處理器轉向 ARM 處理器。真是壹個巧合的時間點。
對於當下風雲變化莫測的芯片市場來說,這位重量級人物的“恢復單身”勢必會引發新的人才爭奪,不知道這壹次是否會出現中國大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