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9個月嬰兒訓練
1,獨坐。當孩子能夠穩定地獨自坐著時,就可以重點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讓孩子壹個人坐在床上或地板上,訓練他們坐著、轉身、尋找。也可以準備壹個中等大小的小凳子。孩子坐在上面,腳剛好能著地,腳掌與小腿、小腿與大腿、大腿與軀幹的角度成直角。家長用手托住孩子的大腿,而不是後背,讓他自己找平衡。孩子坐直後,大人可以試著松開壹只手,只用壹只手托住孩子的大腿,另壹只手吸引孩子轉身尋找玩具。左右交替轉動誘導孩子左右轉動,在學習左右轉動中找到平衡點,練習用腳支撐身體。2.爬行練習。爬行使嬰兒能夠主動移動身體,探索周圍的事物,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認知範圍。爬行是通過頸部、背部和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協調來完成的。7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翻身、坐等壹系列能力,說明他們的頸、背、四肢肌肉比較強壯,有壹定的協調性,可以訓練爬行。(1)爬網準備。父母用壹只手托住寶寶的膝蓋,另壹只手繞在他的胸前,讓寶寶把手放在桌子或地面上支撐身體。然後家長可以慢慢放松放在孩子胸前的手,鼓勵孩子直立支撐自己,每天練習1 ~ 2次,根據孩子的耐受力,決定練習時間,壹般每次3 ~ 5分鐘。(2)學會爬行。方法:①讓孩子俯臥,雙腿伸直,手肘彎曲支撐上半身。父母用右手握住孩子的腳。②家長抓住孩子的腳,向前畫半弧,使膝蓋盡可能彎曲,腳跟接觸臀部,以此類推,反復畫弧,做屈伸運動3 ~ 5次。(3)最後壹次腿部伸展運動結束後,家長雙手托住孩子大腿後側,使雙腿依次向腋下彎曲,做屈伸運動3 ~ 5次。(4)在孩子面前放壹個玩具,引誘他爬過去拿玩具。大人托住孩子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孩子的腳掌,左右交替彎曲他的膝關節,幫助他向前爬行。重復2 ~ 3次,每天1 ~ 2次。3、站立訓練:在訓練孩子站立的時候,可以將他們的腿稍微分開,以降低重心,讓他們站得更穩。每次停留的時間不宜過長。(1)把孩子抱在腋下,讓他練習站立。(2)讓孩子用車、床、欄桿、椅背練習站立。4.手部動作訓練。(1)學會準確捏大拇指和食指,以加強寶寶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視覺-觸覺活動的協調性。選擇壹些小的可食用的物品,如米花、餅幹等,讓孩子捏。教的時候,家長可以做示範,比如用拇指和食指捏餅幹放入口中,讓孩子模仿練習。(2)雙手協調動作。①雙手玩玩具:在準確抓握的基礎上,可以給孩子多個玩具,訓練先抓住壹個玩具再抓住另壹個,或者用同壹只手給孩子兩次玩具,教孩子學會把玩具從壹只手換到另壹只手再拿第二個玩具。②動手動作:當孩子雙手都有玩具時,可以教他雙手打玩具。也可以讓孩子拿著壹個有細柄的玩具,如鈴鐺或勺子,模仿擊鼓的動作,用雙手反復敲打面前的小桶或空奶粉罐。(3)教孩子用協調的手撕紙。(3)訓練孩子自覺根據指令拿起和放下玩具。投擲遊戲可以增強孩子的上肢運動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提高孩子的視覺定位能力,激發孩子積極快樂的情緒。準備壹個容器(如紙盒或小桶)和壹些彩色塑料球。先給孩子做個示範,說“我們來個比賽扔球”。把球壹個壹個扔進容器裏,然後讓孩子模仿。剛開始可以把容器和球放在離孩子身體很近的地方,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漸把紙箱往前挪。遊戲可以促進親子溝通,激發孩子積極快樂的情緒。
10 ~ 12月嬰兒訓練
1,站立練習。站立練習時要註意保護孩子,循序漸進,逐步延長站立時間。(1)雙手站。當孩子雙手站立穩定後,可以訓練單手站立,讓孩子壹只手站立,另壹只手拿玩具。(2)練習單獨站立。大人可用雙手托住寶寶腋下,使寶寶背部和臀部靠墻,兩腳跟稍離墻,雙下肢稍分開站穩,然後慢慢放開,拍手鼓勵孩子獨自站立。2.站起來練習。教寶寶從俯臥位開始用雙手托起身體,然後以爬行的姿勢跪在腿上,抓住欄桿,站起來。(1)從站到坐。幫助寶寶站立,用玩具引導孩子慢慢坐下,教孩子從支架上扶著欄桿慢慢坐下,而不是壹下子摔倒。(2)立場堅定,身體力行。讓孩子先觀察不倒翁玩具,推壹下站起來,然後對孩子說:“妳像不倒翁。推壹下,就站起來了。”大人讓寶寶站好,用壹只手輕輕推寶寶軀幹的壹側使其失去平衡,用另壹只手擋住寶寶身體的另壹側,幫助孩子回到站姿。大人要在輕松的遊戲氛圍中和寶寶壹起練習,鼓勵和表揚寶寶,訓練孩子的平衡感。②讓寶寶站好,把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放在寶寶身體的壹側,鼓勵他盡量彎腰去撿玩具,左右交替練習可以增強寶寶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3.散步鍛煉。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壹定要註意保護,防止孩子摔倒,減少他的恐懼,讓他開心的走路。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盡量不要依靠“學步車”等工具來幫助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走路姿勢。可以牽著孩子的手訓練他走路,也可以讓他靠著欄桿或床邊行走。也可以在寶寶的胸部和腋下圍壹條長圍巾,大人在孩子身後。紮緊圍巾,讓孩子練習獨立行走。在孩子能獨自走幾步後,可以在孩子面前放壹個他喜歡的玩具,訓練他帶著它往前走,或者在寶寶獨自站在墻上後,大人退後壹步,手裏拿著玩具,用言語鼓勵寶寶朝大人的方向走。當孩子靠近大人時,大人再退後壹步,直到寶寶走不穩,並誇他走得好,把玩具給他。4.手部動作訓練。(1)訓練孩子的手控能力。在孩子能自覺放下東西後,訓練孩子把手中的東西放進壹些小容器裏。讓孩子把小木片放在壹個小盒子裏,把小東西撿起來放在小瓶子裏。也可以給孩子選擇壹些有洞的玩具,讓孩子通過洞扔東西。(2)訓練孩子動手能力。孩子們可以通過遊戲和成人示範來學習手的各種用途。比如搭起木塊、打開或蓋上盒蓋和瓶蓋、拉電燈開關線、用筆畫線、用手翻書、按按鈕、扔球、撿東西、模仿用手推玩具火車、用勺子在碗裏攪拌、用勺子吃飯、用手挖東西等。1 ~ 1,繼續培養孩子獨立。可以和孩子壹起拖玩具車,教孩子拉車前進、側身行走、倒退行走等。準備壹個大球。大人把球滾到孩子腳邊,教他擡腳踢球。2.發展孩子的走、蹲、彎動作。到處散落玩具,讓孩子收集玩具交給大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3.訓練孩子起床。當孩子爬到或走到離床沿30厘米左右時,訓練他們把身體轉過來,頭朝內,腳朝床,然後讓他們向後爬到床上,直到腳著地。剛開始,大人要保護好孩子的後背,防止孩子不穩摔倒在地上。可以教孩子們以同樣的方式從沙床或椅子上轉過身來。4.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比如教孩子學畫畫,積木,用塑料繩把玩具穿上洞。1.5 ~ 2歲兒童訓練
1,上下樓梯有扶手。訓練孩子學會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壹開始不要選太多樓層,讓孩子順利走完樓梯,體驗成功的快樂。2.跑步練習。家長可以通過遊戲來訓練孩子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比如靈活的向前跑和轉彎。3.通過遊戲和手工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促進手部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2 ~ 2歲半兒童的訓練
1,獨自上下樓梯練習。用玩具引誘或鼓勵孩子上樓,讓孩子自己上下樓梯,不依賴父母或欄桿。可以選擇沒有扶手,只有3 ~ 4層的臺階運動。2、兩足跳躍練習。大人可以牽著孩子的手,教他跳,逐漸訓練他不要支撐,讓他的腳可以同時擡起,跳離地面。但孩子也不要太執著於跳(尤其是從高處跳),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足弓,跳得太多可能會形成扁平足。3.繼續讓孩子多做動手遊戲,發展手部動作。可以用積木搭個樓,和小朋友玩撿東西的遊戲,用繩子拼珠子的個數,學習用筷子撿東西,折紙等。,並發展手部動作。4.兩歲以後,孩子可以學習做主動運動。2歲半~兒童訓練
1,單腿站立練習,兩腳可以交替訓練,平衡雙下肢力量。剛開始孩子可能要抱著人和東西才能擡起壹只腳,逐漸訓練孩子不依靠人和東西單腳站立幾秒鐘,逐漸訓練孩子單腳站立10秒左右。可以用比賽的形式鼓勵孩子,讓孩子逐漸穩定的單腳支撐。2.跳高和跳遠練習。可以在地上放壹張紙或畫兩條線,要求孩子向前跳躍時不要踩到紙或線。調整紙的寬度或兩條線來訓練孩子向前跳。也可以訓練孩子跳高。可以在地上設置壹定高度的障礙物,比如壹本書或者壹塊磚,讓孩子跳過去,逐漸增加難度。例如,增加壹本書或壹塊磚會使它們更高。或者把兩本書或者兩塊磚平放,讓它們變寬,讓孩子練習。註意孩子的安全,給孩子適當的保護。3.發展動作協調能力。泥塑和拼貼畫不僅可以發展兒童手部動作的靈巧性,還可以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孩子搓、揉、按、滾、捏,並在此基礎上塑造各種物體和人的形象。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從容易的圖像開始學習,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動手創作的能力。三輪嬰兒車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喜歡的玩具。騎三輪嬰兒車不僅增強了孩子的體質,培養了孩子膽大心細的好習慣,還能訓練孩子的協調性、敏捷性和良好的反應能力,幫助孩子了解交通常識。第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知道衣服的正反面,盡量穿得好看,扣得簡單。脫衣服時,先解開自己的扣子,再脫衣服。可以用壹些寬松的外套讓孩子先練習。壹般孩子都是先學會脫衣服,再學會穿衣服。還要教孩子試著自己穿鞋。教孩子明確表達要小便,訓練孩子脫褲子蹲在盆裏或上廁所,教孩子如何保持褲子幹凈,教孩子中午和晚上睡覺時先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