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不要輕易選擇那種戴在肚子上給胎兒放歌的胎教儀。傷害的概率非常高,很多專家都在指責妳:
著名兒科醫生、中國優生協會理事、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溫振英認為,“目前提倡的胎教對象應該是孕婦,而不是胚胎和胎兒。胎教不是指語言和聲音對胎兒腦細胞和神經系統的直接刺激。胎教宣傳或理解不當,會影響其實際效果。3-4個月時腦溝形成,6-7個月時腦溝回也很簡單,腦細胞直到新生兒早期才達到高潮。因此,兒童大腦皮層功能的發育比其形態發育要慢。從而進壹步證明胎教不能通過聲、光等各種刺激直接影響胎兒,而是通過對孕婦的教育,使孕婦在懷孕、妊娠、分娩的全過程中加強精神品德、身心修養和保健,進而影響胎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稱胎教為“妊娠教育”或“胎兒保護教育”
成都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唐博士在《胎教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壹書中有這樣的觀點。“目前胎教的方法大多提倡聽音樂,欣賞美圖,與胎兒對話。這些方法多來自民間,沒有得到科學家的認可,也沒有得到足夠樣本的嚴格驗證。無論這些方法是否有效,貿然使用這些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和規範的方法,必然是有風險的。音樂對胎兒來說可能是噪音。音樂降低了胎兒的聽覺閾值,使胎兒更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幹擾,從而使胎兒更加煩躁不安,胎動次數容易增多。”
湖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著名心理學家嚴美福教授認為“提倡胎教主要是要求孕媽媽在壹定的生活環境中,接受壹些教育,維持壹些情緒,吸收壹些營養物質來間接影響胎兒,從而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這種傳統的胎教方式可以稱為“母體胎教”和“間接胎教”。現代科學證明,女性的情緒、營養、疾病以及生活中的各種有害因素確實可以影響胎兒的發育,所以傳統的胎教是合理的,應該重視。而音樂、燈光等胎教則屬於新型胎教和直接胎教,被發明人強調為智力胎教。目前這些新型胎教的趨勢越來越差,很多做法甚至違背了科學規律。更令人擔憂的是其采用的方法是否會對胎兒的身心發育,尤其是大腦的發育產生任何有害影響,比如是否會造成或加重“多動癥”等災難性後果,因為這種輕微的大腦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3...在學齡兒童中已被醫學證明是由於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受到不當刺激而引起的疾病。”
李雨青教授在《帶有主觀偏差的現代胎教》壹書中對現代胎教進行了評價。“30周前出生的早產兒沒有聽覺經驗,對聲音刺激沒有反應。所以,不管對胎兒的問候或音樂教育的內容有多豐富、多深情,如果能被胎兒感知到,也只是生理意義上非常微弱的振動。胎兒有聽覺後,可以聽到母親的心跳。壹項實驗發現,胎兒會對各種音調產生明顯的身體蠕動或心跳加快的反應,這與出生後的休克反應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