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有歐陽本偉這個人嗎?

有歐陽本偉這個人嗎?

1980年1月4日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長篇通訊《祖國,您的兒女回來了》,介紹青年博士研究員、化學家歐陽本偉(廣東江門篁莊仁壽裏人)偕夫人 ——助理研究員李鏡蓮(廣東潮州人)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和工作環境,投身祖國建設的事跡,報道中“不管祖國怎樣貧窮、落後,她總是我的祖國;就像我的母親,不管怎樣窮,總是我的母親”的肺腑之言,在青年中激起強烈的反響。

歐陽本偉先後畢業於劍橋及哈佛大學,曾任哈佛大學博士研究員;分別執教香港理工大學、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著名的化學家、生化專家;

其妻李鏡蓮曾擔任哈佛大學助理研究員。

1980年1月4日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長篇通訊《祖國,您的兒女回來了》報紙原樣圖。

到處翻查,找到1980年第二期的《廣闊天地》,用軟件掃描成文字,全文如下:

祖國,您的兒女回來了

--訪剛從美國歸來的青年研究員

歐陽本偉和助理研究員李鏡蓮

壹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有壹對二十八、九歲的年輕夫婦遠涉重洋、萬裏迢迢從美國波士頓回國,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工作。男的叫歐陽本偉,曾任哈佛大學博士研究員;女的叫李鏡蓮,是哈佛大學的助理研究員。

我們在陳設非常簡單的公房裏,見到了他們。象久別的親人壹樣,我們親切地交談著。

“不管她怎樣窮,總是我的母親”

我們說到國內的生活條件比美國差,不知道妳們有沒有思想準備?歐陽本偉操著很濃重的廣東口音說:“不管祖國怎麽樣貧窮、落後,她總是我的祖國;就象我的母親,不管她怎樣窮,總是我的母親。”歐陽本偉還說了壹句非常動人的話:“總不能等祖國富強了,條件好了再回來吧?到那時候,我們回不回來都沒有什麽大的意義了。”

他們兩位都是在香港出生、長大的年輕人。學校老師在向他們講解祖國近代史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了這麽壹個形象:舊中國就象壹個衣服上打著無數補釘、帶著壹群號饑啼寒的兒孫、受盡淩辱的苦難的母親。在六十年代,歐陽本偉在廣東江門市的祖母病危了,來電報想最後看看她的孫子。在父母的帶領下,歐陽本偉第壹次踏上了家鄉的土地。之後,他又三次回到祖國內地觀光。他看到了革命聖地延安、看到了古都西安、洛陽:看到了奇麗的七星巖、嫵媚的西子湖,也看到了貧困的黃土高原。這壹切喚起了他對祖國的深情,這就是我祖輩生息的地方,就是我的祖國,我的家!

壹九七四年,歐陽本偉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不久,又考進了聞名於世的英國劍橋大學,他的愛人李鏡蓮也跟著他去劍橋。劍橋大學的老師不少是到過中國的,見到歐陽本偉總是親熱地招呼他:“中國學生!”壹些第三世界去的同學,不論在餐桌旁,還是在宿舍裏,見到了他總是以羨慕的神情說:“新中國,了不起!”聽著這些話,他總是深深地覺得:自己是壹個中國人,對祖國的了解怎麽還不及壹些外國朋友?他開始從報刊的字裏行間尋找祖國的消息,努力想使自己對新中國了解得深壹點。他還與李鏡蓮和壹些朋友壹起辦起了中國學生同學會,請“英中了解協會”的朋友講中國情況;在中國大使館的支持下放映中國電影,舉辦“舊貌變新顏”圖片展覽;還自己動手刻印,辦起了《劍報》。他們對祖國的了解越是深廣,對祖國的感情越深厚。

“物質上的不足可以從精神上得到補償”

這壹段時間可以說是他們對前途進行嚴肅選擇的重要時期,特別到了畢業前壹年,他們更認真地思考著自己的未來。擺在他們面前是三種前途:壹種在國外找個合適的工作。歐陽本偉當時已經在英國的《化學學會學報》上發表了學術論文,他的導師伊恩·弗蘭明教授認為這個中國學生是“不錯的”。以他的學歷,他完全可以在國外找到滿意的工作,在優越的科研條件下進壹步取得更高的學術地位。但是,在國外不管自己怎麽用心用力工作,自己的研究成果總不是屬於祖國的,而且往往只能為少數人所專利。第二種出路是回到香港去,與家人團聚。但是香港是壹個小地方,越是尖端專業的科學研究就越是很難派上用場。第三是回祖國。他們認為:“物質上的不足可以從精神上得到補償”。歐陽本偉說:“資本主義國家,在管理上有它的科學性的壹面,物質生活當然也比較好,但是在精神生活上有貧乏的壹面。怎麽看待這個問題呢?那就要看妳怎麽理解生活的意義了。”說得多好啊!話是樸素的,卻閃爍著思想的光彩。他們也曾想過:“我們的祖國會不會再發生象文革那樣的**呢?”他們的結論是:“祖國的人民會懂得的。我們的祖國再也付不起這樣沈重的學費了!”經過了多少個思緒紛繁的夜晚,這對年輕伴侶終於選擇了最後壹種前途。

兒女心意重

歐陽本偉在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以後,他的導師又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導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伍德華特。歐陽本偉為了進壹步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獨立研究的能力,就和愛人壹起先到了美國,在伍德華特主持的實驗室裏當博士研究員。這是壹個設備第壹流、經費充足的實驗室。他和他愛人每年又可獲得兩萬美元的薪金。但是,這對年青夫婦連房子也不買壹幢,買了壹部小汽車沒過幾個月又賣掉了;連家具也盡買些舊的,甚至也很少象有些青年那樣在休假日去痛痛快快地玩上壹天。

壹個晚上,他們打開信箱,收到了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寄來的獲準回國的通知。他們的心願實現了。歐陽本偉毅然辭去了剛受聘在布蘭迪斯大學任期三年的工作。他們把幾年來在美國積蓄下來的壹些錢交給了父母,告訴老人,他們已經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了。對於這對年輕人如此堅決的回國行動,父親說:“妳們人大了,有了自已的主意,我們也不阻擋妳們。回國工作當然是件好事,我們也希望祖國安定富強。”只是歐陽本偉的母親惋借地說:“我本來打算和妳們壹塊過日子呢。”歐陽本偉懇切地向母親表示:“媽媽,那妳退休後到上海來和我們壹起住吧,如果妳怕生活不習慣,明年春暖以後,妳先來住壹段時間,試壹試。”

“個人的前途是和祖國前途融合在壹起的”

這段經歷表現了這對青年夫婦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他們還說到,在他們歸國之前,壹些外國朋友在餞行的筵席上問:“妳們回國服務很好。但是,妳們的職務和薪金呢?”問得很含蓄。他們笑著回答說:“這是回國以後的事了。”其實,他們是有思想準備的。祖國還不富裕,怎麽會有很高的薪金和待遇呢?所以他們早就省吃儉用積了壹筆錢,也正是考慮到了這壹點。

當我們問到他們現在的工作條件怎麽樣時,歐陽本偉說:“這裏的科研條件是比國外差。從個人的學術成就來講,回國後是可能會比在國外差壹些。而我考慮的是另外壹個角度,在國內,象我們這樣比較了解外國科學技術的人還不多,我所發揮的作用不壹定會比在國外小。”他反復多次地說了這麽壹句話:“我總感到個人的前途是和祖國的前途融合在壹起的。”

交談中還有壹段有意思的插曲。李鏡蓮悄悄地問我們中間的壹位女同誌:“這裏有沒有托兒所?多大年齡可以放進去?”他們為了學習和工作,結婚多年都沒要孩子。現在他們覺得是“回到了家了”,生活從此“安定下來了”,也許覺得該考慮這件事了吧?

肖崗?沈全梅

(據《新華社新聞稿》)

  • 上一篇:用銀杏葉當枕頭有什麽效果?
  • 下一篇:皇家銀行屬於數字貨幣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