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於1954年10月在大連創建,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煤 炭研究室。1961年遷至太原並擴建為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1966 年至1978年間曾改名為燃料化學研究所,1978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山西 煤炭化學研究所。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山西煤化所已成為我國在煤炭能源領域從事戰略性高技術研究與發展的重要科研機 構之壹。重點研究我國煤的高效潔凈利用及其相關領域基礎性、戰略性、綜合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課 題,同時重視新型炭材料和精細化工技術應用與發展的研究。主要學科為:煤化學化工、催化化學、新型 炭材料和化學工程。擁有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研究開發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炭材料研究室以及氣 化室、液化室、設計室和工程咨詢中心等設置,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過程開發的較為完備的科 研和開發的結構體系。
該所現有職工621人,其中科技人員393人,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含正研級高工)40人,副研究員 和高級工程師96人,助研及工程師174人,其余為管理人員和其他輔助人員。該所重視研究生培養,具備 物理化學、化學工藝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物理化學、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有機化學和材料學科的碩士 學位授予權,擁有物理化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目前所內在讀研究生120人,其中博士生77人,碩士生 42人,博士後1人。
45年來,該所壹直得到國家、中科院及山西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承擔了多項國家、中科 院和省部委的重大攻關、重點應用研究及基金項目或課題。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建所以來,該 所先後開展了煤的分類、煉焦配煤以及煤煉油為中心的綜合利用,以煤和石油出發的基本有機合成、煤的 氣化、煤的液化、新型炭材料、氣體凈化、超臨界萃取、煤制活性炭、型煤和腐植酸等方面的研究,為我 國國民經濟建設、資源開發與合理利用以及發展新興學科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300多項,申請和獲得專利100余項,發表論文3500余篇。
國際合作日益活躍,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波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廣 泛的科技交流和專家學者互訪,開展了多方面的項目合作研究。並成功地多次舉辦了有關煤炭利用、C1化 學、化工流態化等方面的大型國際會議。
文獻網絡信息中心藏書5萬冊,各種期刊800多種,藏刊15萬冊,其中中外現刊470余種。在所內建立的 中國科技網絡能夠查詢世界各地科技信息,為科技人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務。該所負責編輯《燃料化學 學報》和《新型炭材料》兩種學術刊物。專利事務所代理申請專利數量逐年增加,有效地保護了相關知識 產權。
該所遵循“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精神,在國家知識創新工程中將充分發揮多種學科、精良設 備和高等人才的優勢,力爭在潔凈煤高技術領域的前沿占有壹席之地,在潔凈煤戰略能源高技術和環境友 好技術方面形成強大的科技戰略儲備,並及時將帶有重大變革的創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新型炭材 料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方面提供支撐,並不斷促進精細化工技術的產業化,在新的世紀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 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