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利公開公報(譯文)
公開編號:昭56-167897
公開日期:1981年12月23日
申請編號:昭55-71978
申請日期:1980年5月28日
申請人: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
1、發明名稱:無葉電風扇
2、專利要求範圍
1,具備機體與出風環的電風扇。出風環由機體支撐,機體內裝有風葉與驅動風葉的電機,
風葉在機體內所引起的風流入到內部為空的出風環,從出風環的狹縫吹出。2,可調出風環的上下傾斜角度的電風扇。
3,可調出風環的左右搖頭的電風扇。
3、發明的詳細說明
此發明主要為了提高電風扇的安全性。
普通的電風扇結構基本上都是機體與機體支撐的電機部位以及由電機轉動的風葉,風葉
由保護網套著。即使用保護網套著,也依然存在兒童伸進手等危險,安全性並不完善。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此發明以提高安全性為重點。此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更加安全且設計
簡單的電風扇。
下面以圖紙說明此發明。首先,圖1中1為機體。機體1的下部為大圓桶1a,上部為小
圓桶1b,中間部位為斜圓桶1c。從下面的開口部朝下裝入電機2後,把電機2用螺絲4
固定在從斜圓桶1c的裏面往下突出來的部位3的端部。5為風葉,裝在機體1的大圓桶
1a裏,用螺栓6固定在電機2的轉動軸2a端部。7為固定在機體1下面開口部的底板,
8為形成在底板7中央部的吸氣口,9為固定在底板7的墊腳。10為設置在小圓桶1b上
的可轉動的蓋狀凹槽部位,下面有開口部11,上面的突出部位10a的兩側有出氣口12
,兩側出氣口12與圓形出風環13的兩端相連,可與凹槽部位10轉動。所以出風環13
隨著凹槽部位10,可在機體1上調整上下傾斜角度或左右搖頭。如圖2所示,出風環
13的前半部為13a,內徑小於前半部的後半部為13b,內部為空。出風環的內部通過凹
槽部位10兩側的出氣口12,與機體1的內部互通。出風環的內部因前半部13a與後半
部13b的內徑之差,形成朝前的圓形狹縫14。
接著說明上述結構的實際作用。電機2通上電流、電機2啟動、風葉5轉動、從吸氣口
8吸入空氣到機體1內、吸入的空氣流入到機體1內部的上方、經過凹槽部位10兩側的
出氣口12流入到出風環13內、流入到出風環13內的空氣從出風環13的圓形狹縫14
吹出。
因為從出風環13的狹縫14吹出來的風又細又強,所以出風環13內部的空氣也被帶動,
感覺風從出風環13圍著的整個空間吹出,實際風量也比起從狹縫14直接吹出來的量更
多。
如上所述,因為風葉5裝在機體1內,所以充分體現電風扇功能的同時,兒童也不能觸
摸。而且,機體1上面的出風環13不像風葉5壹樣旋轉,所以即使觸摸了也非常安全。
總而言之,比起普通的電風扇大幅提高了使用上的安全性。而且,美觀上也比起普通的
電風扇更容易決定形狀,因而設計更加簡單。
此發明除上述之外,還有以下功能。
其壹,可調出風環13的上下傾斜角度。
其二,可調出風環13的左右搖頭。
此發明不單局限於上述圖紙。出風環13不單局限於圓形,如圖3所示,也可做為四角形。
關於其它有無凹槽部位10等問題,在不脫離要點的範圍內,可適當變更。
如上所述,此發明的特征為具備機體與出風環,出風環由機體支撐,機體內裝有風葉與
驅動風葉的電機,風葉在機體內所引起的風流入到內部為空的出風環,從出風環的狹縫
吹出。因而更加安全且設計簡單。
4、圖紙的簡單說明
圖1為此發明的整體縱斷面圖,圖2為出風環的橫斷面圖,圖3為此發明的不同外觀出
風環的正面圖。
圖中,1為機體,2為電機,5為風葉,13為出風環,14為狹縫。
申請人: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