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嶽陽樓區的經濟發展

嶽陽樓區的經濟發展

2008年,嶽陽樓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3億元,比2007年增長15.3%。財政總收入5.75億元,增長29.1%,繼續保持年均過億元的增長。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1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6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246元,增長12.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6142元,增長6.5%。 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5:34.8:60.7。

2010年,嶽陽樓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50億元增長到122億元,年均增長14.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05年的10.9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1.9億元,累計完成166億元,年均增長36%;財政收入從2005年的2.84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7.61億元,嶽陽樓區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5.89億元,年均增長17.4%,連續五年保持了年均近億元的增長。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5:27.5:70。

2012年,嶽陽樓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8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09.1%;完成財政收入15.8億元,增長20.4%;完成社會消費零售總額280億元,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2億元,增長34%;城鄉居民年收入分別為23540元、8637元,增長12.6%、16%。 2008年,嶽陽樓區東方紅小學新校區壹期工程順利完工,投入1200多萬元用於41所學校的維修改造和2所合格學校的建設;嶽陽樓區民辦教育和學校體育工作獲省政府嘉獎,朝陽小學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012年,嶽陽樓區投資3000萬元的郭興小學壹期工程交付使用,投入1000萬元對36所學校實施改造項目70個,確定普惠性幼兒園23所,教育公眾滿意度排名全市第壹。

2008年,嶽陽樓區完成專利申請116件,爭取上級科技資金297萬元。 2008年,嶽陽樓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推進,完成參合人數2.9萬人,占農業人口的86.7%;完成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1.6萬人,為目標任務的103%;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4516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721人、生育保險參保2535人,工傷保險擴面5080人,全部超額完成任務。

2012年,嶽陽樓區城鎮居民低保人均月補差達248元、農村低保人均月補差達120元,並全部落實物價補貼。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每人每年5460元、城市“三無”人員每人每年9060元,均高於省定標準。愛心助學844人,發放助學款232.9萬元。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增加覆蓋1萬人,新建沼氣池510個。爭取上級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5274萬元,九華山等7個保障性住房項目主體竣工。改擴建郭鎮鄉敬老院和白家山敬老院,新增床位110個。新建奇家嶺殘疾人日間照料中心,實施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20人,免費配送殘疾人輔助器具750套。 2008年,嶽陽樓區被評為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2012年,預付居民醫保基金200多萬元,持續推進國家中醫藥服務項目試點。

2008年,嶽陽樓區新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單位3個。2012年,嶽陽樓區新建街道文化站9個、社區文化活動室43個,新建農民健身工程、社區文化小廣場22個。 嶽陽樓樓高19.42米,平面呈長方形,面寬17.24米,進深14.54米,占地250.66平方米。主樓為純木結構,運用插榫法構造的擡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構架。整個樓宇由四根金柱、12根廊柱和20根檐柱支撐,屋面為國內少見的大型盔頂式建築,三層飛檐翹首騰空,精巧別致。整個建築結構嚴整,工藝精巧,造型莊重。

三醉亭位於嶽陽樓北側,為主樓的輔亭之壹,與仙梅亭遙相呼應。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系根據民間流傳“呂洞賓三醉嶽陽樓”的故事而建,初名“望仙閣”,與君山的“朗吟亭”隔湖相呼應。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改稱“三醉亭”。三醉亭坐東朝西,純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占地135.7平方米,全亭總高11.59米,覆蓋藍色琉璃瓦。

仙梅亭位於嶽陽樓南側,與三醉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始稱“仙梅堂”。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巴陵知縣熊懋獎重建仙梅亭,將仙梅摹刻於亭中石碑上,並撰《仙梅亭記》;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後改稱“留仙亭”;清光緒六年(1880年)修葺後復稱仙梅亭。仙梅亭為純木結構,二層六角攢尖頂,高11.99米,覆蓋藍色琉璃瓦。亭中豎仙梅石碑壹通,上鐫《仙梅亭記》及摹刻的“仙梅”。

懷甫亭位於五平臺點將臺南側。1962年,在詩人杜甫誕辰125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將他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為紀念其晚年生活漂泊於嶽陽壹帶,嶽陽人民建亭予以紀念。懷甫亭坐南朝北,歇山頂由四根方柱支撐,全亭總高6.5米。亭中豎有石碑壹方,正面鐫刻杜甫畫像及其《登嶽陽樓詩》,背面刻《懷甫亭序》,介紹杜甫生平事跡。“懷甫亭”匾額為朱德所書。

小喬墓原在嶽陽市壹中校園,1992年遷於嶽陽樓東側約百米,形制大體依循清代舊例。墓冢為圓形土堆,墓區占地約1400平方米,入口設照壁,正面為蘇東坡手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背面刻有《重修小喬墓記》。墓前建有“歡軒”,軒內立小喬塑像,陳列有關小喬史料和書畫藝術作品。

嶽陽門即古時西城門。城門隧道沿嶽陽樓縱軸線貫穿城墻,隧道長38米。城門洞寬2.1米,高由門洞地面至半圓旋頂3.18米。門額上嵌青石匾壹方,上鐫“嶽陽門”三個大字,右邊款識:“乾隆丁卯年(1747年)嘉平月,知嶽州府事黃凝道重修”;左邊款識:“道光庚子年(1840年)清和月,知嶽州府事耿自檢重修”。

瞻嶽門(南城門)城樓高17米,寬2.96米,按古代州府壹級的規格修築,城樓高2層。東城樓門楣上書“瞻嶽門”三個遒勁大字,為華國鋒親筆書寫。城墻之上的樓閣有48扇門,每扇門上刻有壹字,連起來為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望洞庭湖上張丞相》壹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采用篆體刻成,此樓在舊時的功能主要作用於政務。

仿古城墻最高處達16米,長1200米,設有400個箭垛、3個碉樓(城墻的外城墻體,為古時發送信號的地方,有代替樓梯和美觀的作用),借鑒了湖北荊州古城墻的規格,采集了6省8個城市的40多萬塊青磚砌成。

洞庭風韻詩廊沿湖***126塊刻有詩文的石礅,以波浪式的鐵鏈相連,體現出洞庭湖親水的意境,石礅上的詩文都是以詠嘆洞庭、嶽陽的優秀作品,從戰國詩祖屈原開始,歷經各個朝代至今。

堰虹堤始建於宋代,是滕子京的惠民工程之壹。當年滕子京被貶嶽州三年,為百姓辦了四件大事,其中壹件就是構築堰虹堤,並請歐陽修寫了《堰虹堤記》,只可惜還沒有動工,他就調離了嶽州,堰虹堤的作用在於防止流水沖刷,便於船舶躲避風浪。2007年景區擴建特別修復堰虹堤這壹景觀。

傳統風貌街(汴河街)與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州文廟隔街相望,占地面積30畝。它北抵嶽陽樓,西臨洞庭湖,全長320多米,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街內***分4個商業小區,150多個店鋪。正中為內街,東西兩側為外街,清壹色敞軒結構。汴河街全部采用仿古建築,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的風貌,並且力求傳統文化與商業的融合,街內有八仙過海等文化浮雕。

巴陵勝狀(嶽陽樓景區南門)位於嶽陽樓以南500米處,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寬55米,其黃色剪邊風格獨特,東面窗戶則采用精美的手工青石雕刻。屋頂正脊上的荷花、蓮蓬、蓮葉,梁上的荷花雕花都凸顯出湖湘地域文化的神韻。

五朝樓觀以青銅微縮鑄造的形式,重現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風格各異的嶽陽樓,五樓為水蜿蜒環繞,巍樓倚碧水,動靜結合,剛柔並濟。各樓均參照相關朝代建築上的建築符號而建,全部采用H78黃銅鑄造。

雙公祠位於嶽陽樓以南155米,是為紀念範仲淹和滕子京兩位先賢而建的紀念性建築項目。該建築坐東朝西,建築面積800平方米,采用明清祠堂式建築風格,為單層磚混結構。門額“雙公祠”三字由範仲淹第28代後人範敬宜題寫,祠內設兩個陳列廳,展覽內容分兩部分。展覽力圖通過文字、圖表、模型、文獻資料、照片、拓本、書畫等相結合的形式,再現嶽陽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嶽陽樓的建築文化,弘揚“先憂後樂”的傳統人文精神。

碑廊位於嶽陽樓東面廣場東南側的老碑廊,建於1984年,全長32米,高5米,***嵌碑65方。新碑廊與“五朝樓觀”曲水相連,形成視覺上的連貫,整體上形如壹片長長的金鑰匙,總長計240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新建碑廊在原碑廊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作品的規格和品位,新增近50副歷朝歷代名家碑刻作品。

呂仙祠位於嶽陽樓以北100米處,坐北朝南,為供奉嶽陽樓詩酒神仙呂洞賓而修,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為單層、兩進、磚木結構,祠內大殿塑有呂祖金身神像。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面積3968平方千米。洞庭湖主要由東洞庭湖、萬子湖、目平湖、大通湖、橫嶺湖、漉湖等湖泊組成。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湖南四大河流都流入洞庭湖。萬子湖和橫嶺湖壹起也合稱南洞庭湖,目平湖也稱西洞庭湖。

歷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壹大淡水湖。由於現代的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由最大時的約6000平方千米驟減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被鄱陽湖超過而成為第二大淡水湖。05年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2013年天然湖泊面積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單退堤垸高水還湖可擴大湖泊面積1343平方千米,總***3968平方千米。

  • 上一篇:有壹項商標權,本月攤銷1000元 寫會計分錄
  • 下一篇:贊美吃狗肉的詩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