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稻種和創新研發中國人自己擁有的綠色稻谷專利“芯片”之中。經過十多年的堅持和種植推廣,獲得了愛德幫旱稻從畝產150斤到平原800斤—1200斤左右的產量,成功搭建了“創新互聯網+創新三農+創新慈善”的全國綜合性三農平臺。
2021年10月2日,由河北省順平縣農業農村局與愛德幫集團組織了來自國家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學院、順平縣農業農村局等有關專家,對順平縣白雲鄉南呂村在旱地種植的旱稻2號品種進行了實地測產,該地塊總面積壹畝,壹畝壹斤種子,實際測產面積14.8*12.9平方米,約0.286畝,采用人工收割,電動脫粒機脫粒,實測產量157公斤,種子含水量23%,折合畝產494公斤,專家組在質詢整個栽培管理過程的基礎上,全程參與了旱稻測產的測點確定、收割和稱重過程,並證實這次測產的真實性。
愛德幫農業集團深耕旱稻培育、研究、種植、推廣十多年,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積極的成果,得到了全國農民的大力支持,其中幾十萬人成為了愛德幫高山旱稻推廣和種植的壹份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愛德幫高山旱稻已經向全國普及,未來三年將惠及更多人口,造福子孫後代。愛德幫創始人彭曉燕,這十多年來,走遍了祖國大地,為旱稻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被人親切稱為“中國旱稻之母”。看著綠油油、高大繁盛的旱稻,禾下乘涼夢已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