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中國貨幣的象征——人民幣。它也是日本貨幣的象征。
人民幣
人民幣是人民幣的象征。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1948 65438+2月1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行第壹套人民幣;3月1955,3月1發行第二套人民幣;1962 4月15日,第三套人民幣發行;第四套人民幣4月27日發行,1987;1999 10第五套人民幣6月1日發行。2014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元)(任敏幣任遠民幣元,簡稱“人民幣”,以“人民幣”為代號)。人民幣輔幣的單位是美分。人民幣沒有法定含金量,它履行的是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
人民幣的起源
“元”既是人民幣的書寫符號,又代表人民幣的貨幣體系,還代表人民幣的單位“元”。在經濟往來和會計核算中用阿拉伯數字填寫金額時,在金額的第壹位前加壹個“人民幣”符號,既可以防止在金額前加數字,又可以表示人民幣金額。由於“人民幣”本身代表的是人民幣的單位,如果在金額前加“人民幣”符號,就不需要在金額後加“元”字。
那麽,“人民幣”這個縮寫是怎麽產生的呢?要追溯到民國時期。
1935年,國民黨政府改革貨幣制度,以法制的形式強制確定流通中的貨幣,即“法幣”。起初,法定貨幣只與英鎊保持壹定的平價,後來,隨著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法定貨幣與美元掛鉤。所以法定貨幣符號借用美元符號寫成“$”。
1948 65438+2月1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發行新中國第壹套人民幣。然而,在解放初期,人們習慣用“$”作為印章的象征。
直到1955年3月1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人民幣的符號才正式確定。
因為人民幣的單位是元,元的漢語拼音是元,所以人民幣的符號采用元的漢語拼音的第壹個字母Y。為了區分“Y”和阿拉伯數字,在“Y”字上加了兩條橫線寫“人民幣”,讀音還是“元”。從此,人們開始用“人民幣”這壹符號來表示人民幣,並在書寫數字金額時將其作為頭部的符號,如人民幣100寫“人民幣100”或“人民幣100”。
符號解釋
壹條還是兩條,日元還是人民幣?
在壹些字體(如宋體、楷體、黑體等。),這個符號的半角是“人民幣”(兩杠),全角是“人民幣”(壹杠);在其他字體(如微軟雅黑)中,全角和半角都是“人民幣”(兩杠);還有壹些英文字體(如Arial、CourierNew)沒有全角“人民幣”。
中國和日本的貨幣符號都是“人民幣”(有兩道條紋)。3月1955,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人民幣標誌正式確定。從此,人們開始用“人民幣”這壹符號來表示人民幣,並在書寫數字金額時將其作為頭部的符號,如人民幣100寫“人民幣100”或“人民幣100”。眾所周知,人民幣的讀音是元,以字母Y開頭,中間兩條橫線構成人民幣的符號。日元讀作Yen,以Y開頭,關於為什麽也要在Y中間加兩條條紋組成日元logo,有很多爭論。壹般認為是仿照美元的兩條豎線,但有日本愛國人士認為“にほん”的日語發音有“兩本書”的寫法,“兩本書”在日語中是“兩”的意思,所以在字母y上加了兩條橫線,形成了日本的貨幣符號。至於如何區分這兩種貨幣單位,壹般的做法是,如果要同時出現這兩種貨幣,在貨幣符號RMB前加RMB字樣,或者在日元前加JPY,以示區分。但是壹般在日本,當然很少會標上我國的貨幣符號,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都是日元符號,除了在國內的壹些店鋪。另外,橫線上的日元符號“元”很可能是民間用法,或者是非正式用法。這個深奧的問題還是留給貨幣符號專家去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