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正鉆井含油氣性預測

正鉆井含油氣性預測

正鉆井在尚未打到含油氣層段時,對上覆地層的砂樣、巖心經過挑樣並磨制成巖石薄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並記錄,取得特態礦物的種類、含量、形態、大小、相互關系、分布井段、連續性、交代現象等壹系列資料後,與研究區內的特態礦物指標進行對比,從而對尚未鉆達的下伏地層的含油氣性作出預測。

該方法有利於及時檢測下伏地層的含油氣性,指導鉆探工作的順利進行,尤其可對鉆井是否加深還是提前完鉆的決策提供依據。以下介紹幾個在柴西油氣區的應用實例。

壹、七東1井預測出油成功

七東1井特態礦物出現井段為2132~2838m,特態礦物各項特征綜合反映其指標符合柴西地區I類特態礦物指標標準。在2793.0~2819.5m井段測試產油量為41.5m3/d,2958.4~2961.5m測試產油量為6.5m3/d。

該井是用特態礦物法分析預測正鉆井含油氣性的第壹口探井,在鉆井過程中,於中途測試前用特態礦物法分析預測後認為該井是壹口高產油氣流井,後經中途測試工作所證實。

該井從1962~2852m,特態礦物分析樣品52塊,樣品主要為細—中砂巖、粉砂巖,少量泥晶灰巖和泥質泥晶灰巖。

從1962~2125m,特態礦物觀察樣品有21塊,樣品主要為粉砂巖、泥晶灰巖、雲質灰巖、鮞狀灰巖、細砂巖和中砂巖等。除3塊樣見到很少量的磁鐵礦或褐鐵礦外,其余18塊樣品中均沒有見到特態礦物。全部樣品中無壹塊樣品含具明顯指示意義的特態礦物,見特態礦物的樣品只占觀察樣品的14.3%,且含量在0.2%以下,而無特態礦物的樣品卻是18塊,占85.7%。3塊有特態礦物的樣品也沒有含具明顯指示意義的特態礦物特征。

從2132~2284m的16塊樣品中,首次出現具有明顯指示意義特態礦物的井段是2132m,距產油氣層段近700m。該處巖性為粉砂巖,黃鐵礦為3%,大多數為不規則狀,局部為膠結狀,膠結範圍直徑約0.5mm。在此井段,具明顯指示意義特態礦物的樣品也只有2塊,僅占觀察樣品的12.5%,而不含特態礦物的樣品占87.5%。除2132m處的粉砂巖外,另壹塊具明顯指示意義特態礦物的樣品是在2241m,此樣為細中砂巖中,黃鐵礦為2.5%,呈塊狀、不規則狀、環粒狀等。

從2303~2838m,跨距約540m。與上段相反,觀察的14塊樣中,只有1塊不含特態礦物,僅占7.2%,而82.8%的樣品都含有具明顯指示意義的特態礦物黃鐵礦,含量最低為0.8%,最高為5%,壹般為1.5%~4%,集合體形態為浸染粒狀、球粒集合狀、塊狀、環粒狀、充填縫狀、伴碳酸鹽巖狀等(表9-2;圖9-1)。

二、躍74井特態礦物指標評價

躍74井1674~3144m井段的特態礦物指標屬Ⅲ類,該井只在中漸新統見壹層油跡泥質粉砂巖和兩次氣測異常。

躍74井特態礦物分析井段為1674~3144m,樣品35塊.其巖性主要為細砂巖和粉砂巖,個別灰巖和花崗巖。在1932m處,粉砂巖中,首次見特態礦物,磁鐵礦為0.15%,黃鐵礦<0.1%。在1932~3005m井段特態礦物顯示如下6個特征:①黃鐵礦含量最低<0.1%,最高為1.5%,壹般<0.5%。②磁鐵礦少見,最高為0.15%,壹般<0.1%。③沒見褐鐵礦。④集合體形態多為塊狀、不規則狀、個別環粒狀、伴碳酸鹽狀,無超大塊狀、充填縫狀、環接觸帶狀、球粒集結狀、自形晶富集狀、自形晶嵌合狀,沒出現自形—半自形單晶。⑤集合體僅個別達0.15mm,絕大多數<0.05mm。⑥特態礦物周圍未發現稻草黃暈圈。

表9-2 七東1井特態礦物分析統計表

續表

圖9-1 七東1井特態礦物分析綜合柱狀圖

與各類特態礦物指標內容進行對比,可知指示躍74井含油性的特態礦物指標屬三類。

躍74井只在E23有壹層油跡泥質粉砂巖和兩層氣測異常(其中壹層槽面見氣泡),全井電測解釋未解釋出與油氣有關的層。證明指示該井含油氣性的特態礦物指標評價是準確的。

但是,值得註意的是從3952~3004m見到了4次含有特態礦物黃鐵礦的樣品,分析認為其可能指示下伏的基巖———花崗巖中有壹定的含油的可能性(表9-3;圖9-2)。

表9-3 躍74井特態礦物分析統計表

圖9-2 躍74井特態礦物分析綜合柱狀圖

三、獅32井特態礦物指標評價

獅32井特態礦物分布井段為2318~4180m,其中2464.5~3977m井段(其中含有許多膏鹽層)的特態礦物指標屬Ⅰ類,4024.64~4205.96m井段裸眼測試日產油249.35t、氣96450m3。

在2318~4180m井段,觀察特態礦物樣品60塊,巖性主要為泥晶雲巖、泥晶灰巖、泥巖、個別粉砂巖、砂巖。自2318m至4180m的60塊樣品中,58塊樣品見特態礦物不同程度地分布。如在2520m處,含泥晶雲巖,磁鐵礦半充填於垂直層理的4條裂縫中;在2642m處,泥晶灰巖中,磁鐵礦為4.0%,只局部地富集在粉砂較集中部位,主要為塊狀;在2850m處,粉砂巖中,黃鐵礦為3.0%,多為浸染粒狀、塊狀,少部分為不規則狀,個別環粒狀。最大為0.15mm;在3500m處,泥巖中,黃鐵礦為1.8%,呈球粒集結狀、塊狀,球粒在0.005~0.02mm之間;在3560m處,粉晶灰巖中,磁鐵礦多在粉砂多處富集,呈浸染粒狀、不規則狀、塊狀,最大為0.25mm;在3960m處,泥雲巖中,黃鐵礦為1.3%,磁鐵礦為0.4%,磁鐵礦沿壹鹽團粒四周斷續分布;在4060m處,泥質雲巖中,磁鐵礦4.5%,沿微層理面呈條帶狀斷續分布形成層理狀;在4150m處,泥質雲巖中,局部磁鐵礦大量異常分布在含粉砂部位,成膠結狀,其中見包裹有壹個黃鐵礦塊體;在4171m處,泥巖中,局部見半自形晶黃鐵礦,大小為0.14mm,其中包裹有交代殘余碎屑顆粒(表9-4;圖9-3)。

表9-4 獅32井特態礦物分析統計表

續表

續表

圖9-3 獅32井特態礦物分析綜合柱狀圖

獅32井特態礦物反映如下8個特征:①特態礦物自出現至產層段1700多米的井段中連續分布。②特態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鐵礦,磁黃鐵礦和褐鐵礦均很少見。③黃鐵礦、磁鐵礦含量最高為9.2%,壹般在1%~5%之間。④塊體最大數毫米,壹般小於0.1mm。⑤集合體形態有塊狀、不規則狀、浸染狀、球粒集結狀、環粒狀、膠結狀、環接觸帶狀、層理狀、充填縫狀,缺自形晶富集狀、自形晶嵌合狀、超大塊狀。⑥個別半自形黃鐵礦晶體達0.14mm,其中包裹有交代殘余碎屑顆粒。⑦2464.5~3977m(N1—E23)井段中石膏、巖鹽層對黃鐵礦、磁鐵礦的分布特征影響不明顯。⑧特態礦物周圍稻草黃暈圈少見。與各類特態礦物指標內容進行對比,可知獅32井含油性特態礦物指標屬壹類。該井4024.64~4205.96m井段探眼試油,8mm油嘴獲日產油249.35m3,氣96450m3。證明對該井含油性的特態礦物指標評價是正確的。

四、躍Ⅱ146井特態礦物指標分析

躍Ⅱ146井特態礦物含量稍低,但其他特征均較明顯,屬於Ⅰ類指標,電測解釋出壹個油層、兩個可能油層、壹個油水同層,但經測試僅在3461.61~3601.15m井段(含兩個可能油層)獲得日產油1.86t,與預測結果相差壹個級別。究其原因,壹是儲層物性變差;二是由於稍低部位同層系含油層中的油(獲工業油流)向高部位運移。如果采用壓裂等增產措施,該井可望獲得工業油流。

1.特態礦物分析

該井從2010~3521.10m,***分析113塊樣,獲得特態礦物信息的樣品有101塊,占樣品數的89.3%。分析結果表明,2010~2400m井段特態礦物主要為磁鐵礦,磁鐵礦含量除個別達2.5%(2280m)外,基本上都小於0.1%或在0.l%左右,塊體除少數達0.06mm外,大多小於0.05mm。其間僅少數樣品見黃鐵礦和褐鐵礦。

值得壹提的是,該段內在2270m處泥晶雲巖,黃鐵礦含量為1.2%,集合體大小壹般在0.05~0.1mm之間,最大為0.35mm,中心見殘余孔隙。壹條黃鐵礦充填縫長0.6mm,寬達0.06mm。顯露出下伏地層含有油氣的重要信息。

2400m以下特態礦物以黃鐵礦為主,少量磁鐵礦,個別褐鐵礦。從2600m開始,特態礦物含量變高(表9-5;圖9-4),其他特征也變得明顯起來。2600~3520m井段83塊樣品中,特態礦物含量<0.5%的有17塊,占20.5%;0.5%~0.1%的有11塊,占13.3%;1.0%~5.0%的48塊,占57.8%;>5%的有7塊,占8.4%。

表9-5 躍Ⅱ146井特態礦物分析統計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圖9-4 躍Ⅱ146井特態礦物綜合分析柱狀圖

83塊樣品中特態礦物為黃鐵礦的67塊,占80.7%;為磁鐵礦的13塊,占15.7%;為褐鐵礦的1塊,占1.2%;褐鐵礦與磁鐵礦、磁鐵礦與黃鐵礦***存的2塊,占2.4%。

83塊樣品中特態礦物塊體(包括充填縫孔、浸染體範圍)以>0.0mm或0.05~0.1mm為主的樣品56塊,占67.5%。其中32塊樣品中見到>0.1mm的較規整的特態礦物體,壹般在0.l~0.2mm之間,最大為0.35mm;成帶異常分布的樣品上,最大達0.8mm×5mm;6塊樣品上見特態礦物充填縫,充填縫最寬為0.06mm,最長達16mm。***6塊樣品見自形—半自形黃鐵礦單晶,最小為0.04mm,最大為0.24mm,壹般在0.05~0.1mm之間。

集合體形態主要為塊狀,其次是浸染粒狀、充填縫狀、少量充填孔狀、超大塊狀、環接觸帶狀、不規則狀、環粒狀、球粒集結狀。在少數樣品上還見有磁鐵礦包容褐鐵礦現象,黃鐵礦體周緣碳酸鹽礦物重結晶現象等,不少樣品中還見到了方沸石。

2.特態礦物特征及指標

根據上述資料,可總結出躍II146井如下特態礦物特征:①自2600~3520m,920m長的井段上特態礦物連續分布。②特態礦物主要是黃鐵礦,其次是磁鐵礦,褐鐵礦很少見。③特態礦物含量壹般在1%~5%之間。④特態礦物集合體多數在0.05~0.1mm之間,0.1~0.2mm者常見,最大為0.35mm。個別異常帶狀體達0.8mm×5mm。⑤特態礦物充填縫較多見,最寬為0.06mm,最長為16mm。⑥自形—半自形晶特態礦物黃鐵礦單晶較多見,最小為0.04mm,最大為0.24mm,壹般在0.05~0.1mm之間。⑦見有較為特征的充填縫狀、充填孔狀、環接觸帶狀、超大塊狀、浸染粒狀、球粒集結狀、不規則狀。

其特態礦物特征與各類特態礦物指標對比,可知躍Ⅱ146井特態礦物指標屬於Ⅰ類。

3.特態礦物指標印證分析

按躍Ⅱ146井Ⅰ類的特態礦物指標,該井應獲得數十立方米以上的日產油量。但該井在3461.6~3464.4m和3534.6~3537.8m兩層地層測試僅獲日產油1.86m3。這個產量數目在Ⅱ類特態礦物指標指示的產油範圍之內,且很偏低。可以看出,躍Ⅱ146井特態礦物指標預測結果與地層測試結果之間差了壹個類別。

研究發現,造成躍Ⅱ146井特態礦物指標預測產油量與實際產油量相差壹個級別是由於儲油層物性差的原因。

躍Ⅱ146井E23所處構造部位較躍東118井稍高,使得烴及非烴氣體在垂向滲透的同時不斷沿各層向較高部位的躍Ⅱ146井補充遷移。躍東118井在3522~3536m試油時日產液體8.92m3,其中油為4.74m3,水為4.18m3,構造位置稍高的躍II146井在相應層段地層測試僅獲日產油1.86m3,相差的原因主要是孔隙度降低所致,躍東118井試油層段的中子孔隙度為11%~28%,而躍Ⅱ146井試油層段的中子孔隙度僅為5%~9%。表明造成躍II146井特態礦物指標偏高的原因是較低構造位置相同含油層段中烴及非烴組分部分地順層向較高部位含油層遷移的結果。如果采取壓裂等增產措施,躍Ⅱ146井在上述層段可以獲得與Ⅱ類特態礦物指標相對應的原油產量。

  • 上一篇:長沙簡介導遊詞精選
  • 下一篇:保險公司宣傳片文案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