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直升機發展歷史

直升機發展歷史

壹、直升機發展史

中國的竹蜻蜓

中國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達芬奇的直升機草圖,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啟示,指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它們被公認是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竹蜻蜓又叫飛螺旋和“中國陀螺”,這是我們祖先的奇特發明。有人認為,中國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另壹種比較保守的估計是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這種叫竹蜻蜓的民間玩具,壹直流傳到現在。

現代直升機盡管比竹蜻蜓復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於是上下表面之間形成了壹個壓力差,便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道理與竹蜻蜓是相同的。

《大英百科全書》記載道:這種稱為“中國陀螺”的“直升機玩具”在15世紀中葉,也就是在達芬奇繪制帶螺絲旋翼的直升機設計圖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歐洲。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9卷寫道:“直升機是人類最早的飛行設想之壹,多年來人們壹直相信最早提出這壹想法的是達?芬奇,但現在都知道,中國人比中世紀的歐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機玩具。”

意大利達芬奇的畫

意大利人達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機的設想並繪制了草圖。

19世紀末,在意大利的米蘭圖書館發現了達芬奇在1475年畫的壹張關於直升機的想象圖。這是壹個用上漿亞麻布制成的巨大螺旋體,看上去好像壹個巨大的螺絲釘。它以彈簧為動力旋轉,當達到壹定轉速時,就會把機體帶到空中。駕駛員站在底盤上,拉動鋼絲繩,以改變飛行方向。西方人都說,這是最早的直升機設計藍圖。

人類第壹架直升機

1907年8月,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制出壹架全尺寸載人直升機,並在同年11月13日試飛成功。這架直升機被稱為“人類第壹架直升機”。這架名為“飛行自行車”的直升機不僅靠自身動力離開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還連續飛行了20秒鐘,實現了自由飛行。

保羅科爾尼研制的直升機帶兩副旋翼,主結構為壹根V形鋼管,機身由V形鋼管和6個鋼管構成的星形件組成,並采用鋼索加強,以增加框架結構的剛度。V形框架中部安裝壹臺24馬力的 Antaite 發動機和操作員座椅。機身總長6.20米,重260千克。V形框架兩端各裝壹副直徑為6米的旋翼,每副旋翼有2片槳葉。

[編輯本段]世界上第壹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8年,年輕的德國姑娘漢納賴奇駕駛壹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壹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為是世界上第壹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6年,德國福克公司在對早期直升機進行多方面改進之後,公開展示了自己制造的FW-61直升機,1年後該機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這是壹架機身類似固定翼飛機,但沒有固定機翼的大型雙旋翼橫列式直升機,它的兩副旋翼用兩組粗大的金屬架分別向右上方和左上方支起,兩副旋翼水平安裝在支架頂部。槳葉平面形狀是尖削的,用揮舞鉸和擺振鉸連接到槳轂上。用自動傾斜器使旋翼旋轉平面傾斜進行縱向操縱,通過兩副旋翼朝不同方向傾斜實現偏航操縱。旋翼槳葉總距是固定不變的,通過改變旋翼轉速來改變旋翼拉力。利用方向舵和水平尾翼來增加穩定性。FW61旋翼轂上裝有周期變距裝置,在旋翼旋轉過程中可改變槳葉槳距。還有壹根可變動槳距的操縱桿來改變旋翼面的傾斜度,以實現飛行方向控制。FW61就是靠這套周期變距裝置和操縱桿保證了它的機動飛行。該機旋翼直徑7米。動力裝置是壹臺功率14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這是世界上第壹架具有正常操縱性的直升機。該機時速100~120公裏,航程200公裏,起飛重量953千克。

二、請介紹壹下我國直升飛機的發展歷程

1955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引進原蘇制米-4運輸直升機,組建起壹個直升機飛行大隊。

為加快國內直升機的發展,1956年我國決定引進米-4的生產線,並定名為直-5。1958、1959年國產直-5和配套用航空活塞發動機,分別有哈爾濱飛機制造廠和東安發動機制造廠試飛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陸續交付部隊。

到1979年該生產線停產為止,***生產558架,除少數出口援外,大部分交付空軍使用。上世紀60~70年代,為推動我軍直升機的繼續發展,軍內外有關部門曾試圖采取改進改型以及研發新型直升機以代替技術上日漸落後的直-5。

1986年10月3日,我國陸航正式成立。 直-9:當時國內有條從法國引進的SA365N“海豚”直升機和配套的渦軸發動機生產線,定名為直-9。

陸航決定以直-9為基準平臺,並根據作戰特點,提出了武裝直升機的戰術技術指標和作戰使用要求定名為直-9武裝直升機,交由航空工業和兵器工業兩大部門數十個工廠和研究所合作研制。 陸航武器的發展建設有此邁出了第壹步。

直-11:1991年立項,2000年設計定型 HC120:由中國哈爾濱航空工業公司、歐洲直升機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聯合研制,中方股份25%,2004年開始總裝。 直-8:以法國“超黃蜂”為參考機型研制的壹種海軍岸基反潛直升機。

米-17:1989年後,由於美國封鎖,黑鷹零件供應中斷,為突破美國的封鎖,決定引進米-17。1990年,簽訂了首批引進10架喀山直升機工廠生產的米-17合同 米-171:自1992年後,陸航開始從烏蘭烏德航空制造廠引進米-171 黑鷹:上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時期引進,1989年美國開始對黑鷹關鍵技術和備件實施封鎖。

其他直升機:米-8 米-17B-5 米-17B-7 SA342L1“小羚羊” SA319“雲雀”Ⅲ AS 350 B1“松鼠” 。

三、飛機發展歷史

自從萊特兄弟1903年第壹次進行了有動力的飛行後,時間僅之過了70多年人類就突破了平流層,進入到了外層空間。

時至今日,世界上沒有哪個表面能躲過衛星的窺視。達芬奇的夢境和設想成為了現實。

人類是壹種好戰的生物,從實現空中自由飛翔的美麗夢想到讓死神上天僅僅用了八年。而首次真正的空戰則只是三年後的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蒸汽機、電動機、內燃機等動力裝置相繼問世,氣球的動力來源得到了解決。於是,人們全面展開了對能飛的氣球——飛艇的研究。

1852年,法國工程師吉法德進行了研究。同年9月,吉法德進行了首次試飛並獲得成功。

其後的多次試驗發現軟式飛艇存在不少問題,飛艇的氣囊不僅難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損。於是,有人想法在氣囊內固定了壹個環形龍骨並獲得成功。

這就是半硬式飛艇。後來,德國壹名飛行愛好者用木質材料為飛艇氣囊制作了壹個外部支架,將氣囊固定在支架內保持外形,從而制成了硬式飛艇。

這個改進不但徹底解決了保持氣囊外形的難題,而且也利於飛艇的搬運。這種結構逐漸成為以後的標準飛艇樣式。

1885年底,德國工程師本茨與戴姆勒聯合發明了實用的汽油發動機,使人類擁有了推力更大的動力裝置。從此以後,飛行器的發展越來越快。

1898年,德國的齊柏林首次設計和制造出了硬式飛艇。這種飛艇使用結構完整的骨架保持氣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發動機作動力,因而飛行性能好,裝載量大。

1900年,齊柏林駕駛他那龐大的硬式飛艇成功飛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轟動。1903年,法國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壹艘真正實用的飛艇。

這艘飛艇在同年11月12日壹次飛行了61公裏。 此後,氣球與飛艇的發展進入了極盛時期,在軍事和交通運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軍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國相繼組建了飛艇部隊,把飛艇引入了戰場。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戰爭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飛艇對土耳其進行偵察和轟炸;1914年8月5日,德國使用品柏林飛艇大規模轟炸法國要塞城市列日;壹年以後,德國又出動5艘LZ-38型齊柏林飛艇橫跨英吉利海峽轟炸倫敦;炸死7人,炸傷30多人,在英國人中造成了"齊柏林"大恐慌。

在運輸方面,德國於1910年6月28日在法蘭克福與杜塞爾多夫之間建立了壹條定期飛艇空中航線。在這條航線上飛行的是LZ-7型齊柏林飛艇,它可載24名旅客和12名空勤人員,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70多公裏。

1912年,壹艘齊柏林飛艇還用20天的時間實現了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有動力、可操縱持續飛行試驗。

試驗中,飛機成功地飛行了約260米距離。新聞界對萊特兄弟的突破進行了廣泛的報道。

但這壹成功並未引起美國 *** 及公眾的重視和承認。歐洲國家對此則幹脆表示難以置信。

在萊特兄弟飛行成功9天以後,蘭利研制的壹架飛機在試飛中失事,這壹事件更加影響了飛機的推廣。美國人普遍對研制飛機的行為進行了攻擊,認為這太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萊特兄弟對幾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認備感失望,甚至壹度想與飛機告別。經過壹段時間的冷靜思考後,萊特兄弟決心把研制工作繼續下去。

他們堅信,遲早有壹天他們的成果會得到公正的評價。為了不至於引起公眾的批評,萊特兄弟將研制工作轉為秘密進行。

1905年,他們制造出了壹架能夠在空中停留半個多小時的飛機。萊特兄弟打算把飛機贈送給美國 *** ,但當局仍然對他們的成就不加理睬。

心灰意冷的萊特兄弟在萬般無奈中只好暫時中止了對飛機的研究。 在萊特兄弟的成就促進下,歐洲特別是法國的飛行事業在1909年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這壹年的8月,法國蘭斯主辦了壹次盛大的飛行 *** ,歐洲的飛行員們相繼創造了多種飛行記錄。然而,給世界帶來強烈震撼的還要數法國飛行員路易·布萊裏奧。

他駕駛壹架飛機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降落到了大不列顛國土上。這個事件不僅給世界公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國人大為吃驚:他們意識到了某種突如其來的危險。

飛機的發展使他們預感到單純憑借海上防禦力量今後已不可能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了。 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各國軍事當局認識到了航空氣在軍事領域裏的發展前景,歐洲的各個強國開始搜羅各種各樣的飛機以供陸軍使用。

不過,這時的飛機還主要用於偵察,飛機的研制工作大多也由私人進行,因而進展相當緩慢。在德國,人們的興趣還主要集中在體積龐大的齊柏林飛艇上,因為此前公眾的捐款使齊柏林得以繼續以飛艇先驅者的身份從事研制工作,並最終向德國人證明了這種飛艇的實用價值。

在另外兩個航空大國法國和英國,飛機開始受到更多的關註。 但是,軍人們已經急不可待地要把這件新式武器用於戰爭了。

盡管飛機此時還存在許多問題,甚至還經常帶來壹些災難性的後果,但職業本身就充滿危險的軍人卻顧及不了那麽多。於是,飛機在意土戰爭中首次露面了。

到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盡管航空兵還處於相當幼稚的時期,但是,飛機已經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它的非凡作用與廣闊的發展前景。飛機上的武器裝備也逐漸由手槍、手榴彈發展成為機槍、炸彈。

其後的戰。

四、直升機發展史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壹,是飛機的誕生。

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壹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本世紀初在美國有壹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 終於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壹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

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的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 駛他們制造的飛行器員進行首次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飛行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展覽會上,有壹架飛機在表演時墜毀。

駕駛員被拋出燃燒的機艙。但是,這架飛機卻引起人們很大關註。

因為它使用的壹臺新型發動機。設計者就是飛機駕駛員本人,他是羅馬尼亞人,名叫亨利·科安達,畢業於法國高等技術學校。

他設計的發動機是用壹臺50馬力的發動機使風扇向後推動空氣,同時增設壹個加力燃燒室,使燃氣在尾噴管中充分膨脹,以此來增大反推力。這就是最早的噴氣發動機。

本世紀30年代後期,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平飛時速已達到700公裏,俯沖時已接近音速。音障的問題日益突出。

前蘇、英、美、德、意等國大力開展了噴氣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德國設計師,奧安在新型發動機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

1934年奧安獲得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專利。1939年8月27日奧安使用他的發動機制成He-178噴氣式飛機。

噴氣發動機研制出之後,科學家們就進壹步讓飛機進行突破音障的飛行,經過10多年之後這項工作終於被美國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桑格菲爾地區,貝爾公司試飛能沖破音障的飛機。

上午10時壹架巨大的B-29轟炸機,在機艙下懸掛著壹駕造型奇特的小飛機起飛了。這架小飛機命名為X-1火箭飛機。

X-1飛機裝有4臺火箭發動機,總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險的液氫和酒精。當B-29轟炸機把它從空中放下的時候,它的4臺火箭發動機相繼點火,聲如雷鳴。

當飛機發動機啟動1分28秒後,馬赫數達到1?0,飛機達到了音速。這時X-1飛機的燃料幾乎用盡,速度變得更快,達到馬赫數1?06,這時的高度是13000米。

盡管試飛成功,但由於X-1飛機不是靠自身的動力起飛升空,這個紀錄沒有被承認。 飛機的發明,使人們在普遍受益的情況下又產生了新的不滿足。

飛機起飛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應的跑道和機場。這就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有人開始探索可以進行垂直起落的飛行器,通稱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壹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它是美國工程師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機。西科斯基原籍俄國,1930年移居美國,他制造的VS-300直升機,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槳,後來經過多次試飛,將3副尾槳變成1副,這架實用型直升機從而成為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世界上第壹架使用型直升機 VS-300直升機誕生之後,影響巨大,尤其是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直升機的制造技術發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機的動力裝置處在活塞式發動機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噴氣渦輪軸時期。

旋翼材料結構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階段;40年代至50年代為金屬木翼混合結構,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為金屬結構,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玻璃纖維結構,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成為新型復合材料結構。 本世紀20年代飛機開始載運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開始把大量的運輸機改裝成為客機。

6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壹些大型運輸機和超音速運輸機,逐漸推廣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著名的有前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美國生產的C-141、C-5A、波音-747;法國的空中客車等。

超音速運輸機有英法聯合研制的“協和”式和原蘇聯的圖-144。然而,超音速客機的發展並不樂觀。

“協和”式飛機售價過高,影響效益,因而已於80年代停止生產。前蘇聯的圖-144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第壹架民航機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壹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

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壹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 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壹周,回到西班牙。19世紀末,壹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壹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

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壹次環球旅行。壹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壹周,飛行 37700公裏。

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

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鐘,就飛行36900公裏,環繞地球壹周。在不到壹天的時間裏,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壹個人間奇跡嗎? A330-200空中客車 錯綜復雜。

  • 上一篇:如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發作時如何緩解疼痛?
  • 下一篇:中央財經大學mba提前面試好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