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美國航天史在中國的比較

美國航天史在中國的比較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成立以來,經歷了艱苦奮鬥、支撐發展、改革振興、走出去等幾個重要時期。至今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夠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以及由國內各種地面站和遠距離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壹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體系,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培養了壹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特殊國情和特定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開展航天活動,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出了壹條適合本國國情、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壹系列重要成就。在衛星回收、壹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式火箭技術和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中國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遙感衛星、通信衛星、載人飛船實驗和空間微重力實驗的研制和應用取得重大成就。

空間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並發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壹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研制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6月5438+00日,中國* * *研制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四大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用”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並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氣象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的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90年代初的國際水平。近年來,中國研制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已投入使用,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運載火箭。中國自主研制了12枚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公斤,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公斤,基本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有27顆國外制造的衛星成功發射到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迄今為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進行了63次發射;2000年6月1996至6月10,“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宇宙飛船發射場。中國建成了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種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不僅可以完成國內發射任務,還可以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空間合作。

4.太空TT&C..中國建成了包括陸地TT&C站和海上TT&C船在內的完整的空間TT&C網絡,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空間TT&C任務。中國航天TT&C網具備國際聯網和共享TT&C資源的能力,TT&C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5.載人航天。65438年至0992年,中國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制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空間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工程研究,選拔後備航天員,研制壹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實驗裝置。1999 165438+21年10月20日,我國成功發射並回收第壹艘無人實驗飛船,標誌著我國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礎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壹步。

空間應用

中國高度重視各種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技術的發展,在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研制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約占71%。這些衛星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衛星遙感。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已經建立了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部分省市和中科院的衛星遙感應用研究機構。這些專業機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在氣象預報、土地調查、農作物估產、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城市規劃、地圖測繪等多個方面和領域開展了應用研究工作。特別是衛星氣象地面應用系統的業務運行,大大提高了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率,顯著減少了國家和人民的經濟損失。

2.衛星通信。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利用國內外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通信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廣播和教育需求。在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方面,中國有幾十個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有27000多條國際衛星通信信道連接著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建成了國內衛星公用通信網,國內衛星通信信道達7萬多條,初步解決了邊遠地區的通信問題。VSAT通信事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國內VSAT通信事業部30個,服務15000小站用戶,其中雙向小站用戶6300多戶。同時,在金融、氣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電力、衛生、新聞等幾十個部門建立了80多個專用通信網,數萬個甚小口徑終端。在衛星電視廣播服務方面,中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覆蓋全國的衛星電視教育系統。中國從1985開始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目前,已形成占用33個通信衛星轉發器的衛星傳輸覆蓋網絡,負責傳輸47套中央和地方電視節目、教育電視節目,以及32套國內外廣播節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目。自十多年前衛星教育電視廣播啟動以來,已有3000多萬人接受了大學和中專教育和培訓。近年來,我國建成了衛星直播實驗平臺,通過數字壓縮將中央和地方衛星傳送的電視節目帶到了無線廣播電視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地區,大大提高了我國廣播電視的覆蓋範圍。全國約有189萬個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站。在衛星直播實驗平臺上,建立了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網絡,為全國提供遠程教育和信息技術綜合服務。

3.衛星導航和定位。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發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城市交通管理等多個行業。中國於1992年加入國際低軌道搜救衛星組織(COSPAS-SARSAT),後成立中國任務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飛機、車輛的遇險報警服務能力。

空間科學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用探空火箭和氣球探索高層大氣。70年代初,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開展了壹系列空間探測和研究,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環境探測數據。近年來,開展了空間天氣預報研究和相應的國際合作。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利用返回式遙感衛星進行了許多空間科學實驗,在晶體和蛋白質生長、細胞培養、作物育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空間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有所創新。在空間物理、微重力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領域建立了具有壹定開放水平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了空間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具備了支撐空間科學實驗的基本能力。近年來,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對近地空間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及其效應進行了詳細探測,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兩層流體空間實驗,實現了空間實驗的遠程操作。

自1981美國航天飛機首次發射以來,美國航天飛機在過去的27年中創造了多項歷史記錄。以下是美國航天飛機在歷史上的歷史時刻:

-1981 04月12日,第壹架實用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首次發射。為期兩天的飛行主要驗證了其發射和安全著陸的能力,開啟了人類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首次夜間發射,6天後夜間著陸。布拉福德是宇航員團隊中第壹個“升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挑戰者號再次發射。在為期七天的任務中,宇航員首次進行了無束縛太空行走。此後,宇航員的“太空行走”成為航天飛機任務中的常見畫面。

-1984 10 10月5日,又是挑戰者號,首次搭載7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其中女宇航員凱瑟琳·沙利文(Catherine Sullivan)是第壹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從那以後,航天飛機經常運送七名宇航員。

-1986 65438+10月28日,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暫停了航天飛機發射任務。

-1988年9月28日,發現號在航天飛機任務暫停32個月後發射。五名宇航員釋放了壹顆衛星,並完成了幾項科學實驗,這標誌著航天飛機項目再次步入正軌。

-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航天飛機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送入軌道,讓人類擁有了觀測遙遠宇宙的“金眼”。

-1992年9月12日,奮進號發射升空。這架航天飛機成了宇航員李屏賓和簡·戴維斯的“婚禮快車”。這兩位宇航員是第壹對在太空結婚的夫婦。

-1995年6月27日,亞特蘭蒂斯號發射升空,實現了航天飛機與俄羅斯軌道空間站“和平”號的首次對接。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在外層空間相互訪問,新聞評論說,“冷戰”已經在地球之外結束。

-1996 165438+10月19日,“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飛行423小時53分鐘,創下航天飛機在外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紀錄。

-1998 10 10月29日,發現號搭載77歲的參議員約翰·格倫升空。格倫是第壹個乘坐水星飛船升空的美國宇航員,這次他成為了最年長的“宇航員”。

-1999年7月23日,哥倫比亞號下水。這次由艾琳·柯林斯指揮,標誌著女性首次成為航天飛機的機長。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返回地面時在空中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2005年7月26日,發現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正常發射。這是美國自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墜毀以來的首次發射。

  • 上一篇:直板夾哪個牌子好用
  • 下一篇:中國十大臺球桌品牌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