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1377年,金屬活字印刷
歐洲是1440年,鉛字的活字印刷
韓國的說法已經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並將之編入小學課本以傳後世。
臺灣是否也寫入課本,不清楚,如果寫入了,也不稀奇,畢竟韓國已經得到國際認可。
當然,中國依然可以說活字印刷是我們發明的,但金屬字或者鉛字的活字印刷,確實不屬於中國。
1
活字印刷術是壹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約在1040年出現,當時的中國人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用於取代雕版印刷術。與畢升同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但以泥塑的方式制作活字,技術並未成熟而不適於實用,故僅有很少數量的書籍以活字進行印刷,且多由官方付印,並未對於中國及其他地區的印刷造成實質影響。畢升的發明在中國常被稱為“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之壹。
1440年左右,約翰內斯·古騰堡將當時歐洲已有的多項技術整合在壹起,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實質上推進了印刷形成工業化。鉛字印刷術隨著西方傳教士於19世紀傳到中國並流行開來。古騰堡所發明的鉛字,實際上同時含有鉛、錫與銻。
2002年到2005年,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室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研制出了可以實際使用的泥活字,證實了泥活字的可行性。
因為活字合金含有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使用麻煩以及工藝上的不足,在電腦排版流行以後,逐漸消聲匿跡。
2
韓國:是活字印刷術的起源國?
2006年10月24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從《直指》到U書”——韓國高舉兩把文化利劍,外加1500萬歐元的巨額入場費,以“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的新穎形象呈現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主賓國前臺。然而,為何諸多國際知名書商依然望“韓流”而卻步呢?
走進國際書展的主賓國會館,仿佛進入了壹片後現代風格的遠古藝術叢林。盡管大廳中央的石墓林懾人心魄,極具驚悚效應,設計者的獨到匠心還是令人暗自稱奇 。18根仿石器時代的石墓碑柱烘托出歷史氛圍,白墻上閃現出壹排白光靈動的警句:“超越時代——渾然不覺。”
在石墓林中走讀“1377年,世界上發生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韓國方面的答案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簡稱《直指》)誕生了,這比德國人古登堡的四十二行聖經還要早78年。
自認為壹直站在日本、中國文化陰影裏的韓國,此次便是高舉著 “活字印刷術起源國”的尚方寶劍,壹路劈開路障,順利登上全球最大書展主賓國的舞臺,在數萬觀眾的集體記憶裏刻上烙印。
然而,“金屬活字印刷”壹直是中韓兩國之間***同爭奪的古代科學專利。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在韓國學者看來,畢升只有奇思妙想,所造活字並不適用,很快便被束之高閣。中方專家引用《夢溪筆談》、《造活字印書法》等歷史文獻中的相關資料反唇相譏,要求韓國學界匡正視聽、還歷史本來面目。近年來,韓國政府對《直指》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重視,進行了超大規模的宣傳,並爭取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確立了《直指》的世界元老地位,並將之編入小學課本以傳後世。
於是,韓國,確切地說——南韓,昨天還委屈地隱身於中、日兩位芳鄰的光環之下,今天就儼然成了人類書籍印刷的指路人。另據史書記載,公元1443年,精通儒學的韓世宗李祹命令集賢殿學士創立了由11個元音和14個輔音組成的表音字母。這種文字三年後頒布時被稱為“訓民正音”,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高麗王朝歷史、典章、文藝、科技書籍都使用漢字記載。據展會負責人介紹,正是因為韓語字母“壹天之內即可學會”,韓國的文盲率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