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中國抗戰時用什麽槍

中國抗戰時用什麽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

(Japanese 38th Year Rifle) 三八式步槍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日本有阪兵工廠開始生產的壹種機柄式步槍。口徑6.5毫米,槍重4.2千克,槍長(不帶刺刀)1275毫米,彈頭初速 732米/秒,有效射程460米,彈倉容彈量5發,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可裝在槍上用於拼刺,也可握持刀柄進行劈殺。三八式步槍彈頭飛行穩定,後坐沖量小,射擊精度好,缺點是殺傷威力不足。三八式步槍曾經是侵華日軍的主要裝備,也是中國抗日軍民從戰場上大量繳獲,用來武裝自己反抗侵略的主要武器。

抗戰時期沿留下來上對日本有阪 (Arisaka)明治 38 年式步槍的稱呼。該槍模仿德國毛瑟式步槍,在日俄戰爭同年(1905年,明治38年)被采用為制式步槍,壹直沿用到二次大戰,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槍機上的防塵蓋。此槍配合日本人體型使用 6.5x50SRmm 子彈,雖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其幾乎不會產生槍口熾焰,在太平洋島嶼戰鬥時使用這步槍的日軍狙擊手對美軍造成很大困擾,非常難以從槍口火光發現狙擊手潛伏位置。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它的槍機閉鎖時極為牢固,發生膛炸時幾乎都是槍管爆裂,少有槍栓突耳斷裂的情形。

中正式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Rotating bolt, front lug, bolt action)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23”

相容性: Mauser Standard Modell

制造廠: 河南鞏縣兵工廠

制造年代: 1935年9月

中正式步槍是近代中國, 不斷嘗試將步槍制度化, 第壹次得到了壹些成就. 當然, 很重要的壹個因素是軍隊國家化, 中央軍的建立, 慢慢的有了些成果.

鞏縣兵工廠從1935年初, 就開始小量試產中正式步槍, 大約從七月起, 開始量產. 本槍序號3157. 屬於最早的壹批. 同時, 也可以推測, 當時月產最多不過是八九百枝.

令人很驚訝的是, 本槍采用了二段式的槍托. 但沒有接榫, 只是用膠黏住, 然後在槍托底板再用螺絲鎖住. 這種作法是日本人所發明的, 據說原因是節省木料, 而且增加槍托底部的強度. 但是時日壹久, 接著處必定裂開

駁殼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壹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壹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裏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遊擊隊中的王強就是壹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壹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壹直是這壹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板,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壹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壹個國家采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裏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壹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采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鬥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裏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壹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壹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麽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麽可改進了。分解壹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壹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醜得可愛的標準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 上一篇:智能家居有哪些產品?
  • 下一篇:中國有十大律所是哪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