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摘自《音樂周刊》6日、28日刊登的黃家駒逝世11周年特別策劃:
11逝世周年特別策劃/崔
在過去的20年裏,他們擁有最多的歌曲和最多的盜版唱片。
他們有最大最忠實的粉絲,他們代表了壹代人的青春。
他們改變了人們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他們影響了整個中國流行樂壇。
他們的名字叫——超越。
第壹,對公眾的影響
壹代人的精神鼓舞
壹代人的青春寫照
顧城先生寫過這樣壹首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不知道為什麽,在我準備寫家駒和超越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樣壹首詩,詩的名字叫《壹代人》。
不知道70年代這個概念是什麽時候產生的。那麽誰是流行樂壇70年代的精神偶像呢?羅大佑和崔健?不可否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但他們的影響更多地局限於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但是真正影響了整個70年代的人是黃家駒以及以他為首的其他人。他的歌聲和猶大、崔健壹樣,記錄了我們真實生動的青春。
也許是偶然,也許是必然,1983-1993,BEYOND最活躍的樂隊出現的時候,恰好是1970-1979出生的人成長的關鍵時期。BEYOND用不同尋常的音樂精神征服了這壹代人的心。他們的音樂以搖滾為主,用旋律優美的歌曲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的歌詞主題廣泛,但都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情歌也有壹種威嚴的力量。
那時候的流行音樂很純粹,沒有宣傳費,沒有黑幕故事。音樂在唱片和電臺之間,在歌迷之間流傳,它對個人的影響壹個接壹個地傳播到壹個團體。蔓延到整個有華人的地方,蔓延到整個時代。
那時候我們的青春就像家駒的歌,激烈而克制,自信而悲壯。太多人的人生軌跡因為聽到家駒的歌而改變,我們無法統計。
他們改變了公眾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BEYOND,樂隊的名字詮釋了他存在的意義——超越。
這20年,他們超越了太多東西。簡而言之,他們超越了時間,影響了潮流。
在BEYOND的聲音沖擊我們的耳膜之前,我們都認為搖滾樂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在大眾的心目中,搖滾樂必然是嘈雜的、與眾不同的、令人不快的,但他們改變了這壹點。他們用易於傳播的悅耳旋律傳達了同樣的人文、大氣、深刻的內容。另壹方面,他們的出現為香港樂壇註入了理念,為流行音樂註入了人文精神。因此,它改變了許多流行音樂的觀點。在此之前,流行音樂是頹廢的,是普通的小曲。BEYOND讓人們意識到流行音樂也可以表達心聲,為人民和國家服務。
BEYOND歌詞分析
與其他樂隊壹樣,BEYOND的歌詞大多由黃家駒和其他成員創作,並由他們自己制作和銷售。他們很少給別人寫歌,因為他們的歌最適合自己。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主要表達了他的理想和對現實的憤怒,但這種憤怒是直接的,但不低。其他作品也直接表達了對世界的關註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是負責任的音樂家。正是這種責任感,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在香港浪漫樂壇,他們的作品特別大氣,有文化內涵。至於情歌的部分,也是深情大氣,但仔細分析,並沒有太多故作深沈的句子,而是直接表達情感的,比較感人。比如《寒雨夜》《喜歡妳》。後來開始出現壹些諷刺戲謔的歌詞,為他們打開了另壹個方向。
在其他作詞人中,beyond與劉卓輝的合作最為頻繁,許多流行歌曲都是他創作的,如《大地》、《灰色軌跡》、《情人與農夫》。劉卓輝的歌詞在氣質上接近BEYOND的音樂,在憤怒、嘲諷、關懷之外,為BEYOND的歌詞增添了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