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1987年,1989年通過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是國內最早進行分子病毒學基因工程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主任為金奇研究員。
實驗室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和病毒基因工程的應用基礎研究。其研究方向為:
(1)研制防治嚴重病毒病和病毒相關惡性腫瘤的生物技術藥物;
(2)重要病毒的基因組和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3)病毒基因組表達的調節與控制;
(4)病毒元件與病毒載體。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病毒相關新型細胞因子基因工程;
(2)防治病毒病的新型疫苗與抗體工程;
(3)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病毒載體;
(4)病毒核酸芯片等診斷技術;
(5)重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
(6)病毒及其它微生物的比較基因組學。為適應國家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需求,重點實驗室將對細菌和 真菌性疾病及其他病原的研究進行調整補充。
建室以來,實驗室取得了壹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1)在基因組工程研究方面,完成了最大的動物病毒?我國痘苗病毒天壇株以及禽腺病毒、腸道病毒71等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與分析之後,又在國際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國常見病痢疾的病原菌、福氏痢疾桿菌2a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
(2)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並證明大腸桿菌增強子樣序列,並利用這項發現應用於基因工程藥物的開發研究,研制成功兩種通用性強的新型大腸桿菌高效表達載體,成為國內基因工程室最常用的生物材料之壹;
(3)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制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幹擾素系列產品,成為我國第壹批投放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中a1b型幹擾素系I類新藥,屬我國首創,用於治療我國常見病、多發病;
(4)在中藥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發現中藥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並闡明了黃芪與幹擾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協同作用。
實驗室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4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衛生步科技進步壹等獎10項;先後獲新藥證書9個;在國內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近500余篇、專著10余冊,專利50余項,培養博士研究生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