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龍(好萊塢累積票房最高的華人明星,代表作:《尖峰時刻》系列等)
2.李連傑(進軍好萊塢的又壹成功典範,累積票房僅次於成龍,代表作《致命羅密歐》,《龍之吻》)
3.周潤發(票房累積成績不算太高,相比上面兩位有不小的差距,代表作《安娜與國王》,《防彈武僧》)
4.章子怡(票房中規中矩,但有壹部電影《騎士》在全美上映竟然取得了零票房的“成績”讓人頗感吃驚。代表作:《藝妓回憶錄》)
5.鞏俐(是外國人最熟知的中國面孔的女明星之壹,也算比較受歡迎,代表作:《邁阿密風雲》)
6.陳沖(80年代即赴美,但始終不算特別成功,除了《末代皇帝》,其它演出的電影反響壹般,代表作《特警判官》《極地雄風》)
7.張曼玉(她出演的電影不是太多,但還算比較成功,代表作《中國盒子》,《清潔》)
8.李冰冰(這兩年才開始進軍好萊塢,雖然比章子怡晚,但所拍攝的影片話題度和熱度卻不低,代表作《生化危機5》《變形金剛4》)
9.鄔君梅(也是80,90年代赴美的,境遇和陳沖有類似的地方,
代表作《枕邊書》《八又二分之壹女人》(主演還有伊能靜)
10.任達華(任達華的作品也並不算多,第壹部是在《古墓麗影2》中出演了壹個反派。其他作品:與尚格雲頓***同主演了動作片《亡魂戰場》。
好萊塢(Hollywood)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的好萊塢,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所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裏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壹些是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制片商們紛紛湧來,逐漸形成了壹個電影中心。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之後的壹段時間內,格裏菲斯和卓別林等壹些電影大師們為美國贏得了世界名譽,華爾街的大財團插手電影業,好萊塢電影城迅速興起,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壹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電影進壹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壹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壹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進軍好萊塢壹直成為中國電影人的最大夢想,在中國電影發展最近三十年中曾有無數內地明星試圖向好萊塢發力,但最後全部鎩羽而歸。各種成敗包含了個人因素,也包含著大的時代因素。這幾十年來內地影人進軍好萊塢的三個階段。
1、以陳沖為代表的跑龍套時代
70年內地影壇陳沖和劉曉慶是最閃耀的兩個電影明星,陳沖更是有“第壹華人女星”的稱號,1979年陳沖憑借電影《小花》獲得了百花獎影後,1981年她決定去美國學習深造。可是在80年代初美國人對內地電影是陌生的,他們了解香港電影,但對內地電影壹無所知,這也導致“華人第壹女星”在美國無人問津。
這期間,陳沖混跡在好萊塢邊緣,始終無法真正融入好萊塢大環境中,只有在好萊塢電影中跑龍套,或者出演壹些裸露的鏡頭。即便在奧斯卡上大獲全勝的《末代皇帝》,依舊無法提升陳沖在好萊塢的地位,最後陳沖只有回國自己當導演,直到2000年陳沖殺回好萊塢執導《紐約的秋天》沒想到票房慘淡。
陳沖的回歸宣告內地第壹批電影人進軍好萊塢以失敗告終,陳沖的失敗是當時大環境決定的,因為那時候內地電影是國際影壇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兵。
2、以章子怡為代表的醜化國人形象時代
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奧斯卡獲獎,章子怡憑借該片為跳板正式殺進好萊塢。
這壹時期包括臺灣的舒淇、香港的陳冠希以及章子怡的同窗劉燁,也都開始向好萊塢躍進,不過好萊塢給他們的角色似乎都不太光鮮亮麗,《藝伎回憶錄》中章子怡飾演的是妓女,《騎士》中章子怡飾演的是殺父的中國養女,《暗物質》中劉燁扮演的是性格扭曲的留學生。而與章子怡同期進軍好萊塢的佩內洛普·克魯茲卻憑借國籍優勢,輕而易舉在好萊塢站穩腳跟,2011年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
2000-2007年是內地電影在國際屢獲大獎頻率最多的幾年,這些獲獎電影或多或少都在展示著中國的弊端以及人性陰暗的壹面,在消息不發達的當時,這些影片成為好萊塢了解內地電影的窗口,導致好萊塢壹些形象扭曲的角色都喜歡啟用華人明星,章子怡也曾說過真正好的角色好萊塢是不會留給中國人的。
3、以周迅為代表的合拍片時代
進入2008年伴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好萊塢也開始註重跟內地的合作,內地影人與好萊塢的主賓關系也發生置換。
2012年電影《雲圖》考慮到內地市場票房,啟用了內地影星周迅。2013年《鋼鐵俠》顧及內地觀眾弄出了“範冰冰中國特供版”,2014年樂視影業與好萊塢聯合出品了《敢死隊3》, 範冰冰也由《鋼鐵俠》中國特供版晉升到《X戰警》的女三號,李冰冰在《生化危機》和《變形金剛》中角色逐漸吃重。
到了2015年,在好萊塢備受關註的大電影名單中幾乎都能找到華人明星的名字,《驚天魔盜團》中的周傑倫,《絕地逃亡》中的範冰冰,《生化危機》中的李冰冰,《蒸發太平洋》中的張雨綺,《駭客交鋒》中的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