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基地簡介

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基地簡介

根據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的總體要求,為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實現重慶大學新壹輪的跨越式發展,結合教育部的“國家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重慶大學研究生院於2003年5月成立了由研究生院直接建設,突出研究生自主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平臺—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作為教育部 “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十壹所全國首批重點資助項目,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重點建設資助,是國內獲得教育部資助次數最多,獲得資助持續時間最長的單位之壹。自成立以來,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不斷開拓創新,並較早在全國建成集開放實驗室、創新研究、學術論壇、訪學交流、團隊培育及創新實踐為壹體的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在研究生創新與實踐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成效顯著,並受到教育部有關部門及國內同行的好評,成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試點的壹個成功範例,2009年在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示範下,重慶市13所高校成立了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

壹、“以生為本、創新為魂”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按照“壹個思想、二條思路、三方落實、四項原則”的理念進行創新性人才培養。即:堅持“授人與漁”的教育思想;遵循將實驗擴展為研發實踐、把常規實驗室拓展為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思路;從把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千方百計為學生打造創新平臺、建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三方面進行落實;確定了“以生為本、創新為魂”的建設原則、“啟迪智慧、實踐創新”的工作原則、“立足全校、09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原則,以及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多位壹體”的管理原則。

二、“創新實踐並重,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經過8年的探索與實踐,托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核心平臺,重慶大學構建了壹種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在全校範圍內建設開放實驗室,實現資源***享,搭建研究生自主研發平臺;設立“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學生自主研究,整合資源優勢,打造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 開展研究生訪學交流,緊跟國際學術動態,提升學術創新能力;構建高水平創新團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團隊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增強研究生科技實踐能力與市場適應能力;設立多種獎勵機制,提高研究生學術科研積極性,鼓勵研究生科研創新;創辦品牌學術活動,拓寬科研創新視野,營造濃郁校園學術氛圍。

三、“多位壹體,突出自主管理”的管理運行機制

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實施學校政策大力扶持、研究生院統籌建設、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學院積極參與、大學科技園及社會***建的“多位壹體,突出自我管理”的獨特而有效的運行機制,吸收了壹大批優秀研究生到創新實踐基地進行助管、助研、助教工作。將教學、實踐、“三助”相結合;創新實踐、學科建設和科研相結合;研究生個人培養、導師學術研究與創新實踐活動相結合,較好地協調了已有實驗室、科研平臺、學生論文工作、導師科研等方面的關系,讓研究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活動,並通過建立有效的“進入退出”機制,形成了動態但相對穩定的可持續管理隊伍,形成了壹套特色鮮明並適合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即常務部隸屬研究生院直接領導,下設創新實驗室、創新中心、項目部、學術部、宣傳部、設計組和網絡系統開發組七個部門。

四、建立開放式創新實驗室,搭建創新研究與科技實踐平臺

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奉行“觀念開放、時間開放、空間開放、資源開放”的全開放機制,采用國家、學校以及國內外大型企業“三方***建”的方式,先後投資壹千多萬聯合建成了11個面向校內外研究生全面開放的開放實驗室,占地2000多平方米。2008年12月,借鑒創新實踐基地開放實驗室的成功模式,重慶大學啟動“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建設計劃研究生開放實驗室建設項目,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在全校範圍內新建了12個觀念新、體制新、機制新、功能強大、隊伍精幹的研究生開放創新實驗室, 加強了開放實驗室產學研壹體化建設,強化開放實驗室的實驗教學與科研服務功能,提升實驗室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驗能力。

開放實驗室通過聘請相關領域的教授和專業技能紮實的研究生作為實驗室專家和技術支持,通過通過課程選修、研究實驗、研發實踐、自主研發、自主創新五個層次的培養,為廣大研究生自主創新提供平臺,年均開設選修課程22個、專業系列實驗教學212個、研究實驗方案170個,開展專題培訓70余場,實驗室指導專家22名,參與研究生高達8萬人次、教授40名。其中重慶大學·ANSYS公司聯合開放實驗室自成立以來,***承擔科研項目12項,其中校企合作項目8項,“汽車正面碰撞設計分析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已成為西南地區汽車仿真重要實驗中心之壹。

五、設立“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 激勵研究生自主研究與創新

重慶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是由教育部、重慶大學、重慶大學研究生院聯合設立的科研基金,以“提升學術氛圍、培養科研能力、支持探索創新、推動成果轉化、促進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基金項目為驅動建設創新團隊,強化項目過程管理,通過壹次、二次立項,註重項目申報過程培養和研究方案可行性管理,每年支持壹批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開展學術研究,對重慶大學研究生開展創新項目的研究工作進行培育與資助。

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有效促進了學校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集中體現了科學***同體的戰略***識, 自2003年設立以來,創新基金已覆蓋全校26個學院的上百個專業,***受理創新項目809個,資助創新項目343個,包括壹般項目292個,重點項目20個,優博項目19個,創業項目12個,其中博士生成員數211人,碩士生成員數1310人,計劃資助金額1690710元,獲得專利52項,發表論文482篇。其中2009年通過對“生物序列表征體系構建及結構與功能關系研究”項目的資助,成功打造了壹個以博士生為團隊骨幹的優秀博士生創新團隊,該團隊完成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期間,***發表SCI和EI論文23篇,CSCD論文8篇, 申請國家專利 8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兩項(壹等獎),團隊負責人生物工程學院梁桂兆博士獲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獎。

六、開展研究生訪學交流,緊跟國際學術動態

結合“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訪學交流建設項目,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常年資助研究生(含來華留學生)攜創新成果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重點支持優秀研究生通過參與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拓寬學術視野,了解學術動態。2009年***資助研究生訪學交流項目近50項,資助金額近50萬元,會議涉及美國、韓國、巴西、盧森堡、土耳其等20個國家和地區。

七、構建高水平創新團隊,培育拔尖創新人才

結合“研究生創新教育計劃“項目《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培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和“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以“整合構建、支持服務、考核評估、激勵引導”為原則,利用學校不同專業研究生的豐富資源,組建結構合理、學科交叉、優勢互補的創新團隊,全面增強研究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團隊意識和綜合素質,培養壹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創新團隊,並通過建設開放實驗室、自主開發研究生創新團隊管理信息系統、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和黃尚廉院士青年創新獎等途徑對創新團隊的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給予多方面的支持服務和激勵引導。計劃到2012年累計遴選資助300個創新團隊,其中2009年***有189支研究生創新團隊註冊,從驅動方式來看,應用研究型65支,基礎研究型111支,開發研究型13支;從團隊類型來看,興趣驅動型51支,導師驅動型48支,平臺驅動型90支。經過遴選,首批重點建設了50支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

八、設立多種獎勵機制,提高研究生學術科研積極性

為保障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促進科研熱情,2008年10月重慶大學校制定了《關於印發<重慶大學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獎勵辦法>的通知》(重大校〔2008〕379號)文件,並授權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負責高水平學術論文的受理工作。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配合研究生院制定了《關於<重慶大學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獎勵辦法>的暫行實施細則》(重研院〔2008〕36號)等相關文件,並且組建網絡開發組,開發出了“高水平論文申報管理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到2009年11月,學校***獎勵高水平論文615篇,包括博士生論文380篇,碩士生論文235篇。其中材料學院呂學偉博士在校期間先後發表論文近30篇,含境外SCI 11篇、EI 3篇,專利 6項,並榮獲2009年度重慶大學“黃尚廉院士青年創新獎” 、2009年度CASC壹等獎、 2007年度重慶市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06年度寶鋼優秀學生獎學金和2006年度全國博士論壇優秀論文獎等。

為鼓勵和吸引更多研究生個人和團隊參與到科研創新中來,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重慶大學於2006年底設立了“黃尚廉院士青年創新獎”。設立至今該獎項受理了200多名青年教師、研究生和60個研究生創新團隊的申請,經篩選,***表彰了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6支(含創業團隊壹支),優秀研究生個人31名,青年教師31名,其中材料學院的“異種金屬連接”創新團隊發表SCI和EI論文9篇,獲得專利1項,並榮獲2008年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生創意論文二等獎。

九、創辦品牌學術活動,營造濃郁學術氛圍

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對研究生創新團隊自發組織的學術沙龍等學術交流活動提供場地與設備、策劃與宣傳、主持與組織等相關支持服務,同時圍繞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迫切需要和普遍關註的主題,每年開展“名家會客廳”、“專題技術系列培訓”、“教育創新計劃主題活動”、“全國賽事”、 “企業零距離”和“項目專題研討會”、《中國研究生》雜誌重慶通聯站建設等系列學術活動,並每年舉辦重慶市“科慧杯”創新實踐大賽和重慶市研究生創新實踐征文大賽,通過依托《創新與實踐》月報、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網站、創新團隊管理信息系統、創新基金管理信息系統等管理與媒體平臺,重點宣傳和報道研究生人才培養建設的相關規章制度、研究成果及活動資訊等內容。其中2009年開展各類品牌學術活動和創新研究實踐活動100余場,參加學生近8000人次,參與教授近300名,發布各類創新新聞報道近200篇,投入建設經費和各類獎勵近300萬元,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濃郁的學術氛圍。

——“名家會客廳”學術講壇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及知名學者面向研究生創新團隊做學術報告,探討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熱點話題,啟發創新思維。在2008-2009學年,***舉辦學術報告37場,嘉賓涉及美國、歐盟、英國、意大利、奧地利、巴勒斯坦、中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參與的創新團隊成員6000余人次。

——研究生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基金為依托,組織並開展了“立項學術研討會”、“優博項目座談會”、“項目結題匯報暨經驗交流座談會”等基金學術交流活動,為研究生創新團隊提供經驗指導和智力支持。在2008-2009年,***舉辦“立項學術研討會”75場、“結題匯報暨經驗交流座談會”15場和“優博創新團隊座談會”4場,參與創新團隊成員8000余人次。

——研究生開放實驗室通過邀請學校知名教授定期為研究生創新團隊開展系列專題培訓,並制定配套教材。在2009-2009學年,創新實驗室已開展嵌入式ARM培訓、DSP培訓、Adobe Photoshop CS專題培訓、虛擬儀器培訓、office高級培訓、ANSYS培訓、SPSS培訓等17場專題培訓,累計參與創新團隊成員4550余人次。

——“科慧杯”重慶市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通過搭建重慶市各大高校研究生創新團隊與企業等社會組織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開展橫向課題的引進活動,達到促進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建設的目的。2009年9月,第三屆“科慧杯”重慶市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落下帷幕,參賽單位包括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8所高校,合作企業達26個,參賽團隊達31支,參賽項目涉及了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機械電子、光電工程、計算機軟件等18個學科。

——項目研發部通過舉辦“BOSS有約”、“企業參觀”和“企業實習”等多種校企合作活動,重點引導研究生創新團隊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運轉流程,提高團隊成員的工程實踐能力。在2008-2009年,項目研發部已成功舉辦了多項大型校企合作活動,如可口可樂(重慶)飲料有限責任公司高層領導“事業導航”之2008高校學生職業化成長輔導項目啟動會、與江蘇昆山市人事局合作組織的2009年博士生暑期實習活動和可口可樂(重慶)企業參觀等,直接受益創新團隊180支,受益博士生95人次,碩士生730余人次。

——重慶大學通過組建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參加全國賽事,激發創新團隊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在2008-2009年,重慶大學***舉辦9場全國性賽事,其中我校參賽項目《基於 Nios II 的多用途無線防盜監控系統》在“2009Altera 亞洲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壹等獎,指導老師何偉榮獲“卓越導師獎”榮譽稱號。

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將研究生人才培養與學校“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建設和“985工程”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引領作用,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拓展人才培養途徑,保障研究生創新體系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堅持紮根重大,立足重慶,面向西南,引領全國,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創新性人才。

  • 上一篇:中華人民***和國民法典手抄報內容
  • 下一篇:專利prs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