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津鼎山長江大橋為雙塔斜拉橋橋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公路,下層預留重慶軌道交通五號線通道,全長6066米,鋼結構主橋長897米,主跨464米,總用鋼量2.6萬噸,總投資28億元,不僅是江津目前主塔最高、跨度最長、投資最大、功能最全的橋梁,也是重慶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軌兩用斜拉橋。
該橋由1座跨長江特大橋、2座隧道(艾坪山隧道、打雷嘴隧道)、3個互通式立交(津西立交、江洲立交、小灣立交)組成,它南起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灣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西彭園區大道銜接。
建設歷程
江津鼎山長江大橋由中建六局承建,於2009年10月24日正式開工,至2013年6月26日建成通車,***歷時1341天。
在1000多個日日夜夜裏,大橋承建方開展了壹系列科技創新,先後有16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5項應用技術、1項企業技術標準和4項新裝備等成果。這些技術創新,不僅確保了大橋工程的質量與安全,還為江津節約了4000多萬元建設成本。
在2012年江津的“7.23”洪水中,大水幾乎淹到了鼎山長江大橋的鋼箱,但大橋毅然挺立、紋絲不動,成功頂住了洪水的沖擊。2013年,鼎山長江大橋工程被中國建築總公司組織的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建設年表
2009年11月8日 第壹根樁開鉆
2010年4月29日 主墩承臺出水
2011年7月24日 N匝道第壹跨箱梁澆築
2012年1月5日 鋼梁開吊
2012年1月18日 南岸主塔封頂
2012年4月1日 鋼梁橋面吊機拼裝完成
2013年2月8日 大橋合龍
2013年6月5日 主橋瀝青鋪設全部完成
2013年6月26日大橋通車
重要意義
該橋是江津區承接產業轉移、融入重慶主城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江津區開發建設濱江新城的重要基礎設施之壹。”江津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江津是重慶規劃的100萬人口、100平方公裏大型衛星城市。江津鼎山長江大橋北上跨過長江,穿過打雷嘴隧道,經小塆立交橋連接西彭工業園和外環高速;南邊經幾江半島的東、西部城區,迂回向北,與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津馬路、西江大道相連,與主城外環高速形成壹個連接江津幾江半島、德感組團、濱江新城、雙福新區的巨大環線。
據了解,長期以來,因受長江阻隔, 江津城市中心壹直局限在幾江半島壹隅,致使城市發展相對滯後。隨著江津“雙百”城市發展目標的確立,江津抓住“外環時代”的機遇,主動對接主城,城市發展跨江北上,加快緊鄰主城西部的雙福新區、濱江新城建設。建成的江津鼎山長江大橋,讓江津中心城區到重慶主城區的距離縮短為34公裏,使江津城市組團的內部交通骨幹網絡與對外交通骨幹網絡連成壹體,對主城“二環”區域發展具有戰術支點的作用,不僅將江津區長江兩岸的幾江半島、雙福新區、濱江新城等城市組團連系起來,為江津城區拓展邁出關鍵壹步,並且該橋把江津城區和重慶主城的大學城、白市驛、西彭等新興片區連為壹體,加快江津與重慶主城的互動發展
所獲獎項
鼎山長江大橋獲得2014~2015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本次入選的工程項目全國***96個,鼎山長江大橋是重慶市唯壹獲此殊榮的工程項目。
“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是國內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1987年在建設部的支持下創立。該獎每年評審壹次,兩年頒獎壹次,入選的的工程施工質量除了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外,還必須達到全國同類工程的領先水平。
因為科技含量高,鼎山長江大橋曾入選2013年度重慶市‘巴渝杯’優質工程獎。“鼎山大橋建設期間,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開展了壹系列科技創新,先後***有16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江津區濱江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易冬梅介紹說,大橋的施工建設不僅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還形成25項應用技術、5項施工工法、1項企業技術標準和4項新裝備,長江上遊公軌兩用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鑒定,被評為世界先進水平。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