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專利競爭情報在中國的現狀

專利競爭情報在中國的現狀

妳可以參考以下相關銜接地址,也許對妳的論文會有所幫助的

http://www.ci1st.org/

情報搜集軟件替代不了競爭情報系統

“在辦公桌上搜集情報是極其危險的!”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如是說。但是國內很多企業卻正在這麽幹!

買上幾個情報搜集軟件,就美其名曰建立了”競爭情報系統”,”高效率、低成本、壹切桌面化”,聽起來的確很美!

可這又能發揮多大程度的作用?

日前,競爭情報專家、博銳奕典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平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對此表示了嚴重的質疑。

“指望這就能為企業決策中樞提供精準的信息支持,這是不現實的!”而由此折射出來的為數不少的企業對競爭情報系統理解還如此膚淺,則更讓張世平感到憂慮。

“有了信息不等於有了情報”

眾所周知,情報之於戰場局勢,乃是生死攸關。其實,在現代經濟發展史上,情報之於壹個企業乃至壹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也是舉足輕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摩托羅拉在遭受日企強勁的沖擊後,企業嚴重虧損,面臨倒閉,但自從摩托羅拉建立了全球第壹家企業級的競爭情報系統後,它很快就起死回生,並走上了發展快車道,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張世平介紹,現在包括摩托羅拉在內的很多美國大企業都建立了情報系統。

而在國家層面,日本經濟在壹個戰敗國的基礎上迅速崛起,情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某情報專家曾經說過,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54%來源於競爭情報!而韓國從戰爭廢墟上建立起壹個發達的經濟體系,更是直接得益於其旗幟鮮明地提出的”情報立國”戰略。

商場歷來就有”不見硝煙的戰場”之喻,在商戰中同樣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沒有情報,知己知彼無從談起,這對中國企業也毫不例外。而且,隨著競爭的全球化和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國內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的廣度和深度急劇擴大,情報愈顯重要!

但是,在張世平看來,國內企業現在最缺的就是情報。”信息才是第壹資源!”已逐漸成為社會***識,但張世平指出,對於企業而言,這個”信息”應該有所界定,能幫助企業領導作出正確決策的信息才有價值,或者說,能幫助領導作決策的信息才是情報!因此,”有了信息不等於有了情報,二者不能混為壹談。”他強調。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企業的現狀是典型的”信息過載,情報稀缺!”。盡管每天有海量的信息進入企業的視野,但真正需要的信息少之又少,也無從識別哪些是有價值的,”海量”反倒成了負擔。而這正是競爭情報系統缺位或失位造成的。

“有了算盤不等於有了會計事務所”

2002年,有國內”競爭情報泰鬥”之稱的包昌火教授從美國引入競爭情報的理念後,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大學競相開設相關課程,各類媒體也不遺余力地宣傳,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地接受競爭情報的啟蒙。海爾等大企業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壹時間競爭情報在國內大有風起雲湧之勢。

然而,好景不長。在壹年左右的時間,這些系統相繼”啞火”。企業普遍反映”中看不中用,搞不到什麽有實際價值的情報”,張世平認為,這是缺乏實戰經驗所致,從美國引進的是純理論的東西,”企業對於情報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了,但如何獲得情報、識別情報、應用情報大多還是壹張白紙”。加上國內企業基本沒有實戰經驗的積累,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於是國內熱門壹時的競爭情報系統陷入全線癱瘓和迷茫之中。

信息搜集軟件的快速發展似乎帶來了”轉機”,信息搜集軟件企業摸準了壹些企業急需擺脫競爭情報系統所面臨困境的心理,投企業所好,紛紛將其產品包裝成”智能化的競爭情報系統”,從而成為了國內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主流”。

“這是把壹種工具當成了整個競爭情報系統!”張世平認為,信息搜集軟件只是情報搜集的工具之壹,何況,”有了算盤不等於有了會計事務所”!

對於情報搜集軟件所能發揮的作用,張世平指出,情報搜集軟件的信息源頭來自於互聯網,互聯網的信息豐富而及時,但對於企業所需要的”情報級”的信息而言,要直接找到無異於大海撈針,有幾家企業會輕易地把自己的戰略構想、研發動態、成本構成等核心機密放到網上呢?純粹基於互聯網的”情報分析報告”又有哪個老總敢用?

“互聯網和紙媒體可以提供很好的線索和方向,但70%的工作還在後頭!”張世平介紹,無論是來自於源頭信息真實性的核實,還是順藤摸瓜挖出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其中價值的70%來自於現場調查,來自人脈關系的梳理和追蹤。

“這需要充分調動人的感官和智能,需要大量專業的勞動,所以絕不是技術公司就可以解決的!”談到具體的方法,張世平舉例,光人際關系的調查方法,就有三百多種!

張世平透露,曾經是某特種部隊參謀長、在部隊有著16年情報工作經驗的他正在嘗試將軍事情報的思路和方法運用於企業的競爭情報領域,他也是國內進行此嘗試的第壹人。”中國軍事情報的經驗是實戰來的!”他相信這將很大程度上彌補國內企業競爭情報實戰經驗的欠缺。

以專利為內容開展競爭情報活動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之壹,其具體內容有:

1、對專利文獻中法律數據的監視和分析

通過監視和分析競爭對手專利文獻中的法律數據掌握競爭對手所擁有專利產品和技術的專利權的現狀。例如,通過專利公報中報道的專利事務(包括專利申請的駁回、撤回、專利權的撤銷等)來了解競爭對手所申請的專利是否授權,以及所授權的專利是否因種種原因被終止、視為撤回或宣告無效。

通過已出版的專利說明書中的著錄項目,包括申請日、優先權日、專利類型、國別、優先權申請國、國際專利(PCT或EP)申請中的指定國或選定國來掌握競爭對手已授權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和保護地域範圍。壹旦了解到競爭對手的專利的專利權已失效,競爭者就可將競爭對手的專利技術為己所用。最典型的事例恐怕要算日本企業對鎳鈦記憶合金的臥薪嘗膽的研究。由於美國首先持有了鎳鈦記憶合金的最基本技術的專利,日本許多企業只得悄悄地進行了近20年的研究,直到該美國專利到期失效才爭先恐後地爭取到新成分鎳鈦記憶合金應用的專利權。

2、對競爭對手尚未授權的公開專利的監視和分析

通過監視分析競爭對手公開而尚未授權的專利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力求從中發現不具備專利性或不符合專利法要求之所在,及時向專利審查部門提供證明,給該專利申請的最終授權設置障礙。壹般說來專利審查員很重視公眾的意見。在壹件專利的實審程序中如果有公眾提出異議,並向審查員提供可能否定該專利申請的專利性的對比文獻或事實,那麽該專利授權的進程將受阻。例如,N公司有壹件油墨的專利申請。申請人答復了對專利局審查員的第壹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後,審查員認為該專利申請已基本符合中國專利法規定,在向申請人發出的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中指出,該專利申請文件只需做少量文字修改可望授權。就在此時,作為競爭對手的B公司分析了N公司該件專利申請的說明書,並向審查員提了壹篇證明該專利申請缺乏創造性的對比文獻。審查員考慮公眾的意見,在給申請人N公司的第三次審查意見中提出因該件專利申請與對比文獻相比缺乏創造性而無授權的可能。申請人又壹次據理回答,最終還是被審查員駁回。雖然申請人已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但授權的前景仍然暗淡。

3、分析利用競爭對手已授權的專利文獻

已授權的專利既確定了其受法律保護的地位,又反映其實施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壹方面分析競爭對手已授權的專利的技術內容,判斷其是否是在我方已有專利技術基礎上的改進,或是以我方已有專利為其壹組成部分或零部件,由此我方可以向競爭對手推銷或轉讓自己的專利。另壹方面我們要分析競爭對手已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範圍,找出其漏洞,突破其專利網防線,從而申請新的專利,進而占領市場。例如,南開大學森力公司就是在分析了日本、美國等大量已有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研制用已有的專利保護範圍以外的元素來合成新型的鎳氫電極材料,並取得了壹系列新鎳氫電極材料的國內外專利,占領了新型鎳氫電極材料的國內外市場。

再有對競爭對手壹些權利要求範圍過寬的專利,譬如化學專利申請中的寬範圍的馬庫什權利要求進行分析,從中選出某壹技術方案,通過實驗以取得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就使自己的發明具備了創造性,從而突破競爭對手的專利封鎖取得自己的專利權。

4、對競爭對手擁有的全部專利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

通過對競爭對手所擁有的全部專利進行定期統計分析、分類排序,可以從中獲得競爭對手企業的技術開發及經營策略等方面的數據,由此可逐步判斷出競爭對手研究開發的重點、技術政策和發展方向,評估出競爭對手的實力。例如我國某單位對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某壹段年間公開的專利進行分類排序和統計分析,發現該院研究開發工作的重點是解決基礎元器件與材料性質的測量測試方法。

另外通過分析競爭對手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的比例可以考察其技術研制的成熟程度;通過分析競爭對手擁有的國內專利數與國外專利數之比來判斷其經濟實力;通過分析競爭對手擁有的發明專利數與實用新型專利數可認定其技術水平,從而估價出競爭對手的技術及經濟實力。

5、對本行業的專利狀況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

以本行業中某壹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為縱坐標,年度為橫坐標作圖,可以看出本行業中該類別技術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以本行業中壹定時期或某壹年度的各個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為縱坐標,技術分類為橫坐標作圖,可以判斷出本行業在壹定時期裏的技術熱點;將本行業中各競爭對手在某壹技術類別中的專利總數列出加以比較,可以初步確認誰是本行業中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下表中列出世界主要廠商所擁有的微波爐專利的數量,從中可看出世界微波爐技術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的松下、東芝、日立、夏普和三洋,其次是韓國的金星和三星。

6、密切監視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動向

上面主要介紹了如何分析利用競爭對手公開的專利文獻信息的幾種方法。然而,由於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先申請制原則,根據這壹法律規定,對於同樣的發明,誰先申請,誰就有可能獲得專利權,進而可能占領市場。這方面的實例不勝枚舉。德國克虜伯公司的人造茜素的專利比英國人在英國申請專利早了壹天,從而在英國獲得專利權。德國的人造茜素產品長驅直入,占領了英國的市場。又如,A?G?貝爾僅比E?格雷早1小時向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機的專利,便使貝爾成為電話發明之父。正如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由此可見註意搜集競爭對手正在研究開發中的專利技術信息,密切監視競爭對手專利申請動向對於企業在競爭中戰勝對手是至關重要的。競爭對手專利申請的動向往往是保密的,是零次情報。搜集這類信息比搜集公開的專利文獻信息要困難,故企業領導應該安排精幹的信息人員,千方百計但又合法地去獲取這類信息

  • 上一篇:專利保護架構
  • 下一篇:專利實施許可的種類有4種 普通許可、完全獨占性許可、部分獨占性許可和分許可 能舉例說明下區別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