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專利侵權被告的應訴策略

專利侵權被告的應訴策略

如何應對專利侵權

被控專利侵權時,被告往往很慌張,容易急於應訴或被動地與原告協商調解。其實有的時候,面對專利侵權指控,作為被告,妳需要有壹套應急預案,循序漸進的做好應訴準備,說不定還有壹線生機!根據專利權等知識產權的特點和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以下為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被告提供壹些思路:

壹、巧用我國管轄權異議制度——為應訴爭取必要的準備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應當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責令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管轄權異議是當事人的壹項重要訴訟權利!

被告在收到人民法院轉來的起訴材料後,可以在答辯期內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甚至可以在管轄權異議被法院駁回後對管轄權異議進壹步提起上訴。這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當然,雖然只是為了贏得應訴的必要準備時間而毫無根據地提出管轄權異議不會有什麽嚴重後果,但涉嫌浪費司法資源,屬於權利濫用。我們不鼓勵這樣做!

二、質疑原告專利權的存在——否定原告的權利基礎。

收到原告的起訴材料後,必須對原告提供的專利進行審查:

1.原告專利的保護期屆滿?

發明專利有效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有效期為10年。保護期滿,專利進入公共領域,失去法律保護,任何人都可以實施。

2.原告是專利的權利人嗎?妳有資格獨立起訴嗎?

當原告不是專利的原申請人時,需要審查原告是否通過轉讓取得專利所有權,即審查轉讓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

或者原告通過許可合同取得權利的,需要審查原告的許可類型,以判斷原告是否具有獨立訴訟資格:擁有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可以獨立行使起訴權;壹般許可必須由權利人行使;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應當與權利人單獨起訴或者經權利人同意起訴。

3.原告的專利在中國有授權嗎?

專利是地域性的,只有中國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才能在中國境內得到保護。如果專利是美國專利或者其他國家授權的專利,在中國不受保護。

4.原告的專利是否處於有效狀態?

在某些情況下,原告可能沒有及時繳納專利維持年費,導致專利權提前終止。因此,起訴時需要查看原告是否提交了該專利的最新年費發票。

第三,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壹方面,壹旦原告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就不存在專利侵權;

另壹方面,被告也可以在請求宣告原告專利權無效的同時,請求人民法院中止專利侵權訴訟,等到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專利權效力的決定。也可以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提起專利無效行政訴訟的壹審、二審。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很多被告通過專利無效宣告程序拖延訴訟兩三年甚至四五年。經過長時間的維權,原告往往打累了,會主動和被告協商。

當然,無效宣告的提出不應超出專利法實施細則規定的法定事由範圍,無效證據的收集也應圍繞選定的法定事由。對於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常見的無效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不具備授權的必備要素——即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

被告需要對本領域現有的相關技術進行檢索,看是否存在影響本專利新穎性和創造性的現有技術。

2.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在說明書中沒有充分公開,根據說明書的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實現本專利。

3.權利要求所要求的專利保護範圍在說明書中找不到——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

第四,看妳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下列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1,專利權人制造的或者專利權人許可的產品售出後使用或者銷售——窮竭主義原則;

2、在專利申請已經生產和使用之前,繼續在原範圍內實施——先使用權;

3、臨時過境的外國運輸工具因自身需要使用其裝置或設備中的相關專利;

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的相關專利。

此外,根據國家計劃許可或者專利局批準的強制許可實施相關專利也是壹種法律行為。

動詞 (verb的縮寫)不侵權抗辯——不屬於原告的專利保護範圍。

被告被控專利侵權後,應仔細分析原告的專利權利要求,看其發明是否屬於原告的專利保護範圍。如果屬於以下三種情況,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1,被告實施的發明創造實際上是現有技術的等同物,與原告的專利——公知技術抗辯無關。

2.雖然被告實施的發明創造在原告的專利說明書中有所披露,但原告的專利權利要求並未在權利中提出相應的保護要求,或者專利權人由於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存在缺陷,在說明書中作出了超出其權利要求保護範圍的披露。超出的部分不受保護,別人可以隨意使用——貢獻原則。(專利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為準,說明書僅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3.被告實施的發明創造在必要技術特征構成上與原告專利有顯著區別——不同且不等同。(專利侵權通常符合普遍適用原則的要求。如果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相比缺乏任何必要的技術特征,則不會侵犯原告的專利權。此時,被告需要對其產品與原告的專利進行詳細的技術對比。)

六、被告雖有侵權行為,但不能依法承擔責任。

對於銷售者來說,在不知道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下買賣產品,只要能提供合法來源,比如購貨發票,就可以免除賠償責任。

或者雖未與原告簽訂許可合同,但原告已指示被告實施其專利技術。

或者被告能夠證明其被控侵權行為發生在兩年前,而原告當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這種情況(最好能出示原告發給被告的律師函、警告函等信件,證明原告早在兩年前就知道被告侵權),那麽原告就因為訴訟時效已過而喪失了勝訴的權利,被告也可以不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當然,如果被告的侵權行為還在繼續,就不能以此為由進行抗辯。

以上是關於專利權應訴的相關法律知識。當專利權受到侵害時,當事人會選擇采取法律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院受理,侵權人需要應訴。如果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咨詢律師。

  • 上一篇:專利分析
  • 下一篇:專利申請有申請人和發明人兩項,如果發明人是自己,而申請人是公司,那我還能受益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