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企業應依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及時申請並取得專利權。專利權不能自動取得,國家對其實行申請在先的原則。企業必須履行《專利法》所規定的專利申請程序,以書面的形式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於符合條件的專利授予專利權。企業應特別重視專利權的申請。當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時,如果預計到新產品或新技術將會給自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且該產品或技術又很容易遭受仿冒的話,就應當在該產品或依照該技術直接獲得的產品生產之前進行專利的申請,而不要為了追求短期的市場效益先把產品投放市場,然後再去申請專利。新穎性是專利權取得的必備條件之壹。因此,如果在產品投入市場後再去申請專利,就會因喪失新穎性而導致申請被國家專利行政部門審查後駁回;即使通過審查被授予了專利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依據《專利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申請該專利無效,導致該專利得不到有效保護。可見,企業只有及時申請專利權並獲得授權後,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專利權不受侵犯。其次,企業應該在其內部建立專門的專利管理制度或機構,配備專業人員進行專利權的管理。我國《專利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企業在依法取得專利權後,在專利權保護期限內應依據《專利法》第四十三條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九十八條的規定,在專利權被授予的當年就要開始繳納年費,以後的年費應當在上壹年度期滿前繳納。專利權人未繳納或者未繳足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通知專利權人自應當繳納年費期滿之日起6個月內補繳,同時繳納滯納金;滯納金的金額按照每超過規定的繳費時間1個月,加收當年全額年費的5%計算;期滿未繳納的,專利權自應當繳納年費期滿之日起終止。因此,如果企業沒有按規定繳納年費,專利權將會在保護期屆滿前終止。另外,企業所設的專利管理機構還應負責專利的許可使用、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的轉讓及與專利權相關的委托開發合同等事宜,以切實在這些方面保護企業專利權,發揮專利權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特別需要註意的是,企業作為委托方與他方簽訂委托開發合同時,應明確約定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歸屬於本企業,否則,在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應歸屬於受托方。由此可見,企業對於專利權進行專人管理的必要性。再次,企業應註意避免因專利人才的流失而導致的對於本企業專利技術的侵害。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是由企業所擁有的人才所決定的,而涉密人才尤其是專利人才的流失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掌握最有價值的知識資本的人才越來越成為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加快企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在人才流動日益頻繁的今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人才爭奪更加激烈的情況下,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技術方面的損失,確實是企業管理者面臨的壹大難題。世界著名的英特爾公司曾經有過這樣的教訓。公司創業初期,其天才設計師費根設計的第壹代微處理器8080獲得成功,該產品給公司開創了巨大的市場。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費根在關鍵時刻離開了公司,還帶走了兩名重要的技術人才,另起爐竈,重組了壹個新公司,推出了比8080還要先進的新產品,奪走了英特爾公司的大部分市場。這個打擊幾乎使英特爾公司壹敗塗地,直至若幹年後英特爾才重新崛起。這樣的教訓是慘痛的。專利的發明人和設計人往往是掌握企業核心技術的人員,這類人才的流失,往往會導致企業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的泄露。壹旦發生這種情況,帶給企業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尤其是這些核心技術人員跳槽到競爭對手企業或另起爐竈,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於核心技術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接軌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如企業建立對於核心技術人才的激勵機制;建立工作分解機制,強化對核心技術人員的分類管理。對於某壹研究項目通過運用工作團隊——項目組(或研究小組)來完成,即使某個技術人員跳槽到其他企業,其也會因缺乏這樣的工作團隊而難以對企業的核心技術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強化對於核心技術人員流失風險的擔保機制。企業可以與核心技術人員事先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保密協議”等限制措施,要求核心技術人員在離開企業後的壹段時間內不得從事與本企業有競爭關系的工作,並義務為企業保守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同時給予相應的物質補償。這些措施都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防止企業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從而保護企業的專利權。最後,企業應重視對於專利權受侵害後自身所應采取的救濟措施。由於專利權的保護技術難度較大,很多證據又極易滅失或不易取得,因此在實踐中,企業往往會因為怕麻煩或其他種種原因放棄了對自己專利權的保護,使自己的損失無限制地擴大。其實,目前我國法律對專利權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如包括海關保護在內的專利權行政保護、專利權司法保護等。另外,在專利權的司法保護中,依據我國《專利法》第六十壹條的規定,當企業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因此,企業只要在生產經營中加強專利保護意識,關註市場動態,及時搜集被侵權的證據和合理確定要求侵權方賠償的金額,企業就會比較容易地獲得專利侵權賠償。而且,企業自身的權利意識和維權行為還會對意圖侵權人起到警戒作用,使其意識到侵犯他人的專利權所應付出的代價而對於侵權望而卻步。綜上所述,被稱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和護身符”的企業專利戰略,是在市場環境下獲取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手段,而企業專利權的保護在專利戰略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