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50年的發展,特別是未來10年的超高速發展,中國裝載機行業的技術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得到了世界市場的廣泛認可,包括需求最大的歐美市場。下面簡單介紹壹下裝載機的用途和分類,以及我國裝載機的發展情況。以下內容由培訓網整理,供大家參考。
壹.使用
裝載機主要用於鏟、裝、卸、運土、運石等散料,也可以輕鏟、挖掘巖石和硬土。如果更換不同的工作裝置,還可以完成推土、舉升和裝卸其他物料的工作。在公路建設中,主要用於路基工程的填挖、集料以及瀝青和水泥混凝土堆場的裝載。由於它具有作業速度快、機動性好、操作輕便等優點,所以發展很快,成為土方施工中的主要機械。
第二,分類
常用的單鬥裝載機按發動機功率、傳動形式、行走系統結構和裝載方式分類。
1,發動機功率:
①功率小於74kw的是小型裝載機。
②中型裝載機功率為74-147kw。
③大型裝載機功率為147-515kw。
(4)功率大於515kw,為超大型裝載機。
2、傳輸形式:
①液壓-機械傳動,沖擊振動小,傳動壽命長,操作方便,車速與外載自動調節,壹般用於中大型裝載機;
②液壓傳動:可以無級調速,操作方便,但起步性能差,壹般只在小型裝載機上使用;
③電驅動:無級調速,運行可靠,維護簡單,成本高,壹般用於大型裝載機。
3.行走結構:
①輪胎類型:重量輕,速度快,靈活,效率高,不易損傷路面,接地壓力大,通過性差,但應用廣泛;
②履帶式:接地比壓小,通過性好,重心低,穩定性好,附著力強,牽引力大,比切削力大,速度低,靈活性相對較差,成本高,行走時容易損傷路面。
4.裝載和卸載方法:
①前裝式: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視野好,適用於各種作業現場,應用廣泛;
(2)旋轉式:工作裝置安裝在可360°旋轉的轉盤上。側卸不需要調頭,工作效率高,但結構復雜,質量大,成本高,側穩定性差,適用於較小的場地。
③後卸式:前端裝,後端卸,工作效率高,工作安全性差。
美國、日本和歐盟引領著國際市場裝載機技術的發展。美國是世界裝載機生產大國,市場主要以高端產品著稱。有40多家制造商,主要包括卡特彼勒、克拉克、德萊塞、迪爾、Retour Le和Case。日本是裝載機的第二大生產國,年產量約為4萬臺。主要廠商有:小松、東洋運輸機、新卡特彼勒三菱、川崎重工、古河等。歐盟是裝載機生產的第三大集團,旗下擁有意大利菲亞特Aris、瑞典沃爾沃(VME集團)和德國O & amp;英國k、利勃海爾、澤特美、JCB等著名公司。截至目前,三大集團主要企業已經分階段滲透到中國裝載機市場,尤其是國內重點項目中的大型設備。
三、裝載機在中國的發展:
我國裝載機始於1960年底,發展經歷了60年代的模仿探索、70年代的自力更生發展、80年代以後的技術引進、合資、自主開發等階段。
初期國內剛生產的裝載機有機械履帶式裝載機Z1-4 4t(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紅星裝載機Z1 m3(上海港口機械廠生產),後來有Z420,2t液壓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Z4353.5t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廠和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與此同時,我國的旋轉裝載機Z4H2已經研制成功。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Z435是後輪軸轉向的整體框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並最終定型為Z450(後來的ZL50),於19710+02+65438正式通過專家鑒定,由此誕生。
Z450裝載機具有液壓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控制、鉸接式動力轉向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是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也基本代表了我國第壹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該機在整體性能上具有動力性好、挖掘力大、機動靈活、操作輕便、工作效率高等壹系列優點。
1978年,根據機械部要求,天工所以柳工Z450為基礎,制定了我國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起草標準時,Z代表裝載機(Zhuang,Zhuang的首字母),L代表車輪(wheel,Lun的首字母),Z450改為ZL50。由此,以柳工ZL50為基礎制定了中國ZL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這是中國裝載機發展史上的壹個重大轉折點。標準制定後,按照當時的分工,柳工和廈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輪式裝載機,呈貢和龔毅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輪式裝載機,逐漸形成了當時裝載機的四大骨幹企業。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裝載機制造企業增加到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中國的裝載機行業。我國輪式裝載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基本結構仍然是由Z450(ZL50)演變而來。第二代變化不大,第三代變化不大。
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裝載機型號主要集中在3t(含3~5t)、4t、5t三種。到2005年,3 ~ 5t車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97%以上。其中5t級機型最為集中,市場份額達到60%(主要是搶占4t級和小型機的市場份額);3t產品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壹直徘徊在30%左右,變化不大。6t以上大噸位飛機,尤其是8t,國內成熟產品不多,主要采用進口或合資或獨資產品。
此外,根據目前的市場形勢分析,3 ~ 5t級裝載機作為成熟產品在未來幾年仍將是市場銷售的主要機型。6 ~ 10t產品國內只有柳工、廈工、徐工、龔琳等少數企業形成產品和技術。如果這些企業在技術、成本、價格、可靠性上有所突破,市場前景看好。
目前,國內裝載機生產企業主要有廣西柳工、福建龍工、福建廈工、山東徐工、山東長林、福田重工等。經過不斷的自主研發、改革創新,裝載機逐漸成為民族機械產品的重要代表產品,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