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食品早在1951年,我軍最具權威的研究所———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已將中國人喜愛的傳統主食———面條制成了方便面,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當這壹代表著中國“第壹代快餐”的方便面運到朝鮮前線時,不僅受到誌願軍戰士的歡迎,而且連美國人也感到震驚。
人們不會忘記,進入六七十年代,我軍自己研制的壓縮幹糧曾風靡壹時,似乎壹夜間成為國人心目中快餐食品的“王牌”。當時,人們爭著搶著,為買到壹桶壓縮幹糧還要托部隊的熟人走後門。正是這種現在看來不盡如人意的快餐食品,竟名傳國外。前不久,壹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女老板找到總後勤部軍需部某研究所,要求購買761型壓縮幹糧,準備與越南商人做貿易。當科研人員將新壹代壓縮幹糧介紹給她時,她不停地搖頭。她說,越南百姓吃過中國的快餐食品,覺得761型壓縮幹糧最有味道。今年以來,壹些非洲國家也慕名通過有關方面向我國購買軍隊研制的壓縮幹糧。
據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軍用食品研究室高層介紹:我軍早期研制的罐頭系列也同樣有著顯赫的名聲。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上壹聽軍用罐頭,哪怕是壹聽酸菜罐頭,都不亞於今天我們吃上壹頓豐盛的大餐。當年的水兵們探家帶上幾聽軍用罐頭,都顯得比其他兵種更加神氣。甚至有些孩子暗中發誓,長大了壹定要當水兵,因為水兵有罐頭吃。
何主任是軍用食品的研究專家,他肯定地告訴記者:軍用食品壹定是快餐食品,而快餐食品卻不壹定能成為軍用食品。快餐性只是軍用食品性能指標的壹個方面。除此之外,軍用食品還包括他的營養結構、口感、連續接受性和攜運性能、安全性能、保質期等。
除專為抗美援朝研制的方便面之外,何主任將我國軍用食品的研究概括為“三代”:第壹代為野戰食品。由壓縮幹糧、脫水面條、脫水米飯三種主食和午餐肉罐頭、葷炒什錦罐頭、醬爆肉丁罐頭三種副食構成。這期間軍用食品已經形成主副食搭配的結構。第二代為陸勤系列野戰食品,如脫水米飯等。我國快餐食品中的軟包裝罐頭、脫水米飯都是我軍在國內率先開發研制的,這些食品實際上就 是濃縮了官兵餐桌飯菜的快餐食品,它有飯、有菜、有湯,非常符合官兵的飲食習慣。如今,我軍的軍用食品研究進入第三代研制期,壹種新型的“方便面”問世,不僅口感較民用方便面好,而且可以用開水或冷水泡著食用,其方便性令世界叫好。這種面條已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與此同時,我軍的快餐米飯也宣告研制成功,並將陸續裝備部隊。
該快餐米飯的包裝和加熱方法異常特別:裝在壹種帶拉鏈式的食品袋中,加入開水,幾分鐘後與配套的副食、湯料壹起構成了壹餐典型的中國式快餐。同時,為解決中國人愛吃熱食的習慣,壹種體積小、重量輕、效能高的無火焰自動加熱器也隨著快餐米飯壹起問世,不久將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
滿足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軍用快餐研制攻下兩大世界難題
眾所周知,中國人與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本質區別。比如說,美軍的面包、奶酪、果醬和黃油,既是方便的快餐食品,又是很好的營養食品,如果我們照搬顯然不行。因為中國的飲食結構是以澱粉食物為主,飯菜講究色、香、味,這與西方以蛋白質、脂肪為主的食物結構有本質區別。再有營養的食品,吃不下或不願意吃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因此,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愛吃面食,研制中國的軍用快餐食品必須考慮這兩個基本因素。
然而,大米、白面是澱粉食品,它的壹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壹定的水分下,放置壹段時間就會變“生”,專業俗語稱其為“回生”。回生的澱粉食品不但失去了營養價值,也失去了正常的口感。澱粉回生是壹道國際性難題,世界各國目前都未能攻克。西方國家因飲食結構中澱粉食品少,澱粉回生的矛盾不算突出,而我們研究軍用快餐,這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曾幾何時,為解決這壹難題,壹代又壹代軍用食品科技工作者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通過迂回的方法,找到了用脫水方法來保存澱粉食品的有效途徑。現在市場上的方便米飯、方便面條都是這種成果的產品。1999年軍隊科研人員與無錫輕工業大學合作,對澱粉回生的機理進行了更深層的探討,又找到壹種更先進解決回生問題的辦法。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壹種符合軍隊要求的長時間不“回生”的米飯罐頭、面條罐頭必將成為我軍“罐頭戰場”上的主食品種。而這些品種的研制成功又將把民用快餐食品推向壹個新的水平。
總後軍需食品研究所的退休高級工程師告訴記者:軍用快餐食品研究遇到的第二道世界性難題是蔬菜罐頭的脆性問題。稍微熟悉罐頭加工工藝的人都知道,蔬菜罐頭壹經殺菌,就爛糊沒魂了。吃這種罐頭,口中如同嚼海綿似的,沒有壹點脆性。提高脆度的方法是降低殺菌強度,而降低殺菌強度將影響罐頭的保質期。為解決這壹矛盾,他們幾經周折,終於篩選出壹種新型抑菌劑,研制出脆性良好的蔬菜罐頭。這種新型的蔬菜罐頭在部隊試吃後,官兵們都豎起了大拇指,口味贊許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