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離不開的是政策的推動和各車企的積極響應,讓新能源汽車獲得極大的推動力。但市場歸市場,技術歸技術,在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紅利下放,各大汽車企業紛紛進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也在同步開發更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可壹旦談論到技術,難免會以國家為立場與國外技術進行對比,尤其是對於作為產銷量最大的中國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技術表現究竟如何呢?
說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國內的電池技術,在擁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專註研究新能源動力電池的企業後,國內的動力電池技術也在急速上漲,而在實現國產後的特斯拉也選擇與寧德時代合作,未來車型將搭載寧德時代提供的電池。要知道,現在特斯拉Model 3采用的是松下和LG,如今它與寧德時代合作,也意味著這個從壹開始就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的企業對中國電池技術的認可度。
而且在今年的4月份,DeepTech聯合CB Insights(這裏提到CB Insights是壹家世界級權威風險投資數據公司,會定期發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獨角獸公司的名單,此次榜單對於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極具投資權威指導價值。)針對中國動力電池及上下遊企業的評選出爐,榜單按照燃料電池、鋰離子(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三種技術路線分類,億華通、寧德時代、輝能科技分別作為代表性企業上榜。
對於寧德時代,榜單給出的入選理由為:寧德時代經過近十年的野蠻生長,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市值超過 2500 億。經歷了比亞迪的雙雄競爭並最終靠技術路線勝出,寧德時代如今的競爭對手,已經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學。
相對的,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這壹領域也有著相當不錯的造詣,例如比亞迪在前段時間推出的刀片電池,它通過改變內部結構,從而達到更高的續航裏程,同時刀片電池的散熱功能也比普通電池要好,安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目前驅動電機主要分為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及輪轂電機等幾類;其中直流和交流電機又可進壹步劃分。目前行業對交流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及開關磁阻電機關註度較高。通過對常見的幾種電機進行比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電機具有效率高、轉速範圍寬、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優點,成為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主要驅動電機。
但就目前而言,國內的電機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壹定差距。據了解,國內體現電機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占比僅為50%,遠低於國外90%的水平。而且在輕量化、集成化等方面都有待進壹步提高,目前國外已實現“電機+變速器”等壹體化集成。因此在輕量化方面,如今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依舊有相對的短板存在。
要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仍有待提升的地方,那當屬電控技術。而在電控技術中,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技術是目前的電控技術裏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結構中,成本最高的是動力電池,而緊隨其後的就是IGBT,作為與動力電池電芯齊名的“雙芯”之壹,占整車成本約5%左右的IGBT,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但以目前而言,國內的IGBT技術與國外技術依舊有壹定的落差,電控中的IGBT百分之七十來源於海外企業,僅剩下的百分之三十還是通過自建與外購來解決這燃眉之急,長期以來,國內IGBT都是進口英飛淩、三菱等國際巨頭,“壹芯難求”。
但就在前段時間,總投資額高達10億元的比亞迪IGBT項目在長沙正式動工,該項目設計年產25萬片8英寸晶圓的生產線,投產後可滿足年裝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如今,比亞迪IGBT芯片晶圓的產能已經達到5萬片/月,預計2021年可達到10萬片/月,壹年可供應120萬輛新能源車,也就是相當於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總數。從這則信息可以看出,中國品牌正式打破之前IGBT被國外企業壟斷的格局,技術展現也將越來越牢靠。而且比亞迪也正式與華為達成合作,前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內有著領先的行業技術展現,後者在5G及智能科技方面有著全球頂尖的技術實力,這兩者結合將會為我們帶來不壹樣的新能源汽車。
總體而言,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實力,雖然在某些領域的表現還相對欠缺,但汽車廠家都已提早布局,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將引領全球,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而對於汽車廠家而言,新能源汽車技術或許是中國品牌的另壹出路,壹旦新能源汽車獲得普及,中國汽車品牌的世界地位將獲得質的飛躍。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