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在東芝的創新下,世界上第壹臺筆記本誕生在人們面前。當人們驚愕地坐在壹臺相對較大的臺式電腦前,驚嘆電腦居然可以如此小巧、穩定時,東芝將這種驚愕轉化為其筆記本設計和生產最重要的理念:輕薄、安全、穩定、長續航、相對強勁的性能,並壹直堅持到現在。
1998,東芝成為第壹個奧斯卡·皮斯托瑞斯,擁有超薄端口?g?DynaBook SS 3000/3010ct系列揭開了神秘的面具,為東芝贏回了當年和1999年的幾項大獎。這位凝聚了東芝魅力的勇士成為了壹代經典。此後,港口?g?系列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在此期間,許多武術專家爭相贏得刀片的名字,但最終他們無法兼顧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輕,鋒利的特技,並甘拜下風。很多武林高手,要麽重薄輕性能,要麽重性能輕薄,要麽把性能和重量都當雞毛,卻不敢保證在12寸以下薄如刀鋒。
東芝早期的輕薄電腦
關於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前10年的發展歷史,可以參考我的精華帖:
10年磨壹劍,第八代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傲立江湖,Portege R秀全系列,R500使用評測!
東芝改良筆記本電腦的創新精神造就了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系列的諸多著名特性,其中薄如刀鋒、輕如鴻毛首當其沖。其次,安全穩定也是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特長,不僅僅是硬盤數據的安全防盜,還有機身設計中壓力脈沖的釋放等各種細節,都說明了東芝設計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良苦用心。當然,耐力強壹直是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特色。不僅底部擴展塢可以擴展第二長續航電池,東芝在電池材料的創新上也壹直在不懈努力。
如果說前九代奧斯卡·皮斯托瑞斯有什麽缺點的話,那就是性能比較弱,散熱效率比較低。東芝也知道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因為不改善散熱效率低的問題,電壓正常、性能強勁的普通CPU是無法使用的。至於正常電壓導致的功耗增加,由於東芝在電池方面的造詣,很容易解決。在這種設計思路下,東芝和英特爾創造性地設計了全新的散熱模式和系統,壹舉兩得,攻克了困擾所有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和輕薄筆記本的兩大技術難題,對於筆記本設計的意義不言而喻。就這樣,性能不再疲軟的第十代東芝奧斯卡·皮斯托瑞斯portege R700隆重登場。就像第十代奧斯卡·皮斯托瑞斯作為筆記本25周年紀念款的身份壹樣,也是筆記本設計的轉折點。在這種設計思路下,未來的筆記本會越來越薄,但性能會越來越強,逐漸實現性能和輕薄的統壹。
接下來,我將通過東芝portege R700的品味和與R500的對比,向大家展示東芝在奧斯卡·皮斯托瑞斯上精致的筆記本設計和制作思路,並對未來的筆記本進行展望。
第壹部分:東芝R700的開箱及其外觀界面的大致展示。
第二部分:東芝R700設計細節欣賞以及與R500的比較。
第三部分:東芝R700拆卸步驟及更換教程。
第四部分:東芝R700內部設計細節賞析以及與R500的比較。
第五部分:東芝R700的性能、散熱、續航、體驗測試。
第六部分:對奧斯卡·皮斯托瑞斯設計思想的總結和對未來輕薄筆記本的展望。
因為這篇文章字數將近10000字,圖片數量已經超過100張,本想壹口氣寫完,申請第三精,但是又怕大家的貓貓被打死,所以決定分成三篇。慢慢享受吧。
盒子外觀很簡潔,我喜歡盒子上的標語。
東芝筆記本包裝正面
封條上都有東芝的標簽。
東芝筆記本印章
打開盒子,上面是電源線。
開箱
再打開,又是電源適配器,說明書光盤,筆記本。
打開盒子的內部
手冊和系統光盤,R700位於商務,所以系統使用win7專業版並配有winXP專業版的恢復盤,R705位於家庭,所以預裝了win7家庭版,沒有任何恢復盤。同時在預裝軟件上兩者也有很多不同。壹般來說,R700軟件是商務應用和安全軟件,而R705主要是家庭娛樂軟件。
筆記本內部配件
值得壹提的是,東芝的環保觀念很強。除了盒子用的紙,就連塑料袋和封條,很多都標有這樣的說明。它們是純天然植物來源的樹脂產品,因此可以降解,避免了塑料垃圾的產生。
環保樹脂包裝
電源不大,和宏碁法拉利one的適配器壹樣大。拿在手裏很輕,插頭是兩相的。
電源適配器比較
黑色R700若隱若現。
R700沒有露出受保護的a側。
R700正面,黑色帶銀色東芝logo,金屬質感很好。
東芝a表面外觀
R700打開了屏幕的外觀,屏幕頂部有壹個200萬像素的攝像頭,巧克力鍵盤,黑色金屬拉絲腕托,支持多點觸控的觸摸板,左右鍵中央有指紋識別器,前面有各種狀態指示燈。
當R700打開時。
R700右側接口從後到前依次是電源接口、散熱窗、VGA、eSATA+充電USB、USB、HDMI。
R700右側接口
R700左側的接口從後向前依次是安全鎖孔、局域網、USB、耳機插孔、ExpressCard擴展槽、9mm DVD刻錄光驅和SD卡插槽。
R700左接口
R700背面有壹塊電池。因為下沈式屏幕設計,設計上沒有界面。
筆記本後面
R700底部是大容量6芯電池,後部5800mAh。電池前面是擴展塢,可以擴展底座,後面是內存窗口和硬盤窗口。右前風扇將冷空氣吹入機內,熱空氣通過R700右側的散熱窗排出機體,起到散熱的作用。具體怎麽操作,拆完就壹目了然了。
R700 D表面
很多人質疑R700是抄襲明基和同方的設計。明基和同方其實抄襲了東芝的設計,因為R700的這個設計早在2006年R500出來的時候就用上了,R700大部分地方沿用了R500的設計思路,比明基和同方至少早了三年。可見國產品牌在外形設計上的投入遠不如日系。
R700頂蓋的拉絲黑色金屬凸顯高貴質感,指紋貼合程度比鋼琴烤漆好很多。它非常漂亮,帶有銀色的東芝標誌。R705是藍色拉絲,比R700更積極時尚,因為R705位於個人家居。這樣的外觀比R500的銀色磨砂面更商業化,R500更時尚。
R700東芝徽標
R500東芝徽標
R700頂蓋是由鎂金屬、特殊塑料和玻璃纖維制成的無縫復合材料。頂蓋前面是塑料結構,是為了避免金屬屏蔽對屏幕內部無線信號的幹擾。包括R500在內的其他筆記本都有壹個難看的接縫來分隔金屬和塑料,因為金屬和塑料的膨脹系數不同。為了解決這個美觀和堅固的問題,蘋果把天線移到了轉軸上,但是這樣會降低無線信號接收能力。東芝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使用壹種特殊的塑料和玻璃纖維,它保持了與金屬幾乎相同的膨脹系數,消除了這種分界線。不僅外觀更加簡潔美觀,壹體成型的外殼還能起到更加堅實的保護壓力和抗沖擊的作用。而且,通過使用東芝專利的分集無線天線技術,這種頂蓋設計還將增加對無線信號的接受能力。
R700 A表面
R500 A表面
R700的攝像頭雖然用了200萬像素,但是畫面並不細膩,噪點和噪點明顯。R500沒有內置攝像頭。
R700攝像機
R700側面前面的弧度與R500的設計相同。屏幕頂蓋比機身略短,采用了和機身相同的弧度。筆記本正面被撞時,應力可以沿著機身分散,更靠前屏幕的機身用來盡可能保護脆弱的屏幕。
R700側
R700的散熱窗口比R500更寬,散熱效果應該更好。
R700散熱器
R500散熱器
R700配備了eSATA高速接口和高清HDMI接口,這是R500無法企及的。
R700接口
和R500壹樣,將R700ExpressCard插槽放在光驅下方,視覺上可以讓機身感覺更薄。
R700側接口
R500側接口
R700正面的狀態指示燈壹目了然,但不如R500美觀實用。R500的指示燈只有點亮才能看到,讓指示燈更加清晰簡潔。
R500指示燈
R700指示燈
R500指示燈
R700的觸控板支持多點觸控,相比R500是壹個很大的進步,東芝R系列的觸控板總感覺不錯。R700觸摸板上方有壹個觸摸板開關,可以防止鍵盤誤觸觸摸板,比R500更方便。
R700觸摸板
R700的鍵盤采用了更時尚、更易打理的巧克力鍵盤,R500則采用了普通、寬敞、更舒適的標準鍵盤。
R700鍵盤
R500鍵盤
鍵盤左下角是表明身份的Portege logo。
搬運標誌
R700靠近軸的快捷鍵也與R500不同。R500是壹個安全防護和半反射顯示按鈕。前者是東芝特色的安全軟件套件,後者是因為R500采用了東芝專利的半反射屏幕,在室外可以切換到半反射顯示模式,並且可以關閉屏幕的背光,即使在強光下也能清晰地閱讀和觀看屏幕內容。而且光線越強,顯示越清晰,省電的目的。R700的按鈕是eco tech和顯示開關按鈕。前者是東芝最新的節能低碳技術,智能調節筆記本的性能。後者是因為R700沒有使用半反射屏,所以在連接外接顯示屏或投影儀時設置了顯示切換按鈕。或許是成本限制的原因,R700沒有使用東芝專利的半反射屏是壹個遺憾。
R700屏幕按鈕
R500屏幕按鈕
R700的立體聲有左右兩個聲道,比R500只有壹個揚聲器好多了。
R700喇叭
R500喇叭
R700的轉軸設計更美觀。和R500壹樣的下沈式設計,可以保持整機的輕薄、扁平、簡潔、大方。這個曾經備受爭議的轉軸設計也在R500和R600代的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得到了驗證,完全不存在堅固性的問題。
R700旋轉軸
R700的底層硬盤窗口沒有使用屢獲殊榮的R500?蛋殼?設計上,也沒有采用R500帶有弧度的記憶窗設計,?蛋殼?弧度設計可以大大緩沖外力對硬盤和內存主板的損壞。或許是因為東芝引以為傲的三維硬盤aps保護技術非常成熟,所以放棄了這個設計。
R700 D表面
R500蛋殼硬盤保護
R500 D飛機
R700可以自由更換內存和硬盤,比只能更換內存的R500和R600更方便。
R700內存和硬盤
內存和硬盤的蓋板都是蜂窩狀結構加固,用手掰的時候硬度真的很高。
R500和R700外殼
R700的電池為5800mAh,比R500大,續航能力更好。
R700電池
R700和R500底部最大的區別就是散熱風扇網格。R500的底部沒有風扇網格。關於整體散熱效果,我後面會詳細說。
散熱器風扇
東芝在R700主板的主要加熱和冷卻部件的底板上標明,提醒大家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皮膚灼傷。
R700提示符
R700的底部擴展塢與R500不同,不能通用。
R700擴展接口
R500擴展接口
(本文轉載自IT168,作者為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