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帶來了兩種最大的危險,即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
發明的世紀:創造與毀滅
20世紀孕育了許許多多驚人的想法,誕生了許多使人們的生
活比以前更舒適、更健康、更長壽的發明創造,但同時又使人類
掌握了毀滅自己的工具。
讓我們以1900年壹位發明家的目光,借助某種神奇的力量,
看看壹個世紀以後的生活。
他會認識壹些諸如汽車、電話、飛機之類的機器,因為這些
機器都是壹個世紀前發明的。
還有壹些機器,諸如宇宙飛船、激光器、深海艦艇等等,只
是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未來學家們腦海裏設想的壹些東西。
另外壹些機器他可想象不到了:計算機、因特網、核能、基
因工程等等。
過去的100年是從馬車、蘸水筆這類東西開始的。知識只屬於
圖書館和壹小部分上層人士,而疾病、流行病和畸形都會過早奪
去人的生命。
在這個世紀將要結束時,機器使者從地球被送到了太陽系的
最外層,出現了電子郵件和實況衛星轉播,知識通過因特網得到
了普及,醫不領域的突破也使得瘟疫、天花和白內障成了聖經中
講述的故事。
隨著物理學世紀讓位於生物技術世紀,更多的奇跡將會出現
明年的某個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將公布第壹張人體基因草圖
科學作家馬特·裏德利在他即將面世的《基因》壹書中寫道
:“短短的幾年以後,我們對自身基因的了解將從壹無所知變為
了如指掌。”
“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
,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
壹些預言認為,25年之後,可以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碎
片分析出病人的基因組成,醫生能夠根據分析結果為患者開了對
基因經過修改的藥物,治療各類癌癥、血友病、心臟病和鐮狀細
胞貧血癥等疾病。
也有可能找到預防和治療艾滋病以及諸如帕金森氏癥、杭廷
頓斯舞蹈病(壹種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瘋牛病等復雜腦部疾病
的疫苗或方法。
體積只有細菌大小的納米機器人能夠隨著人的血流遊動,檢
測人體重要的信號或清除動脈中危險的沈積物。
然而,事情也有另外的壹面。
20世紀是在充滿希望的氣氛中開始的,人們深信科學是促進
人類進步的工具。儒勒·凡爾納曾經樂觀地說過:“只要是人能
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和壹次冷戰卻使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成了
毀滅而不是進步的工具。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時常感
到恐懼和懷疑。
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同時也帶來
了兩種最大的危險: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的危險。
哲學家羅素曾經這樣寫道:“科學提高了人類控制大自然的
能力,因此據認為很可能會增加人類的快樂和富足。這種情形只
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但事實上人類總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縛
。”
下面是本世紀壹些最重要的發明與發現:
飛機:1903年,兩位自行車制造商萊特兄弟進行了第壹次機
動飛行試驗。1930年,英國工程師弗蘭克·惠特爾首次申請噴氣
式發動機的專利。但是德國在航空研究領域的成就使其成為第壹
個研究成功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德國研制的海因克爾·赫178型飛
機於1939年飛上藍天。
第壹架噴氣式客機——英國的彗星1號於1949年試飛成功。2
0年以後,在這種飛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波音7 47寬體噴氣式飛
機使得國際間空中旅行更加快捷、舒適和廉價。未來的發展項目
包括可容納700名乘客的超大型客機;更新的超音速協和式飛機;
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空中轎車”——也能在空中飛行的汽車。
電視機:提起電視機的發明,人們最常想到的是蘇格蘭工程
師約翰·貝爾德。他在1923年首先為他制造的有8條顯像線的裝置
申請了專利。1930年,第壹臺電視機投放市場,他將這個裝置命
名為“電視接收器”。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傳送世界上第壹套定期播放的電
視節目。今天,電視節目通過無線中繼站、有線以及衛星傳送已
經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然而輿論仍在為它是有益教育還是文化
禍害而爭論不休。
青黴素:這種世紀神奇藥物是1928年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
弗萊明發現的。當時他在培養皿中發現壹種黴菌可以殺死細菌。
但是直到10年以後,牛津大學的三位研究人中找到了對這種
黴菌進行提純並作為藥物使用的方法時,他的發現才得到廣泛應
用。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開始於1943年,並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大
推進。青黴素拯救了無數生命,也帶動了整個抗生素家族的誕生
原子裂變:頗有爭議的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當時,作為
研制核武器的曼哈頓計劃的壹部分,設在芝加哥大學體育場的壹
個核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
1945年7月16日,第壹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爆炸成功。壹個月之後,兩顆原子彈(壹顆鈾彈和壹顆鈈彈)相
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蘇之間的
對抗又把世界卷入了可怕的軍備競賽。核能如今已在發達國家得
到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第壹臺實用型電子機械計算機是1943年由英國
數學艾倫·圖靈發明的。這臺名為“巨人”的計算機是用來破譯
納粹密碼的。
此後的不斷革新使得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提
高了成千上萬倍:晶體管(1947年)、集成電路(1 959年)和微
處理器(1970年)的發明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硬盤(1956年)
、調制解調器(1980年)和鼠標(1983年)的發明了又提高了獲
取數據的能力。未來還會出現壹些“智能”型裝置:諸如手表型
對話器,能及時提醒妳購買牛奶的冰箱等等。
避孕藥:1954年由美國醫生格雷戈裏·平卡斯發明。這種口
服藥片——由兩種可抑制排卵的荷爾蒙混合而成—— 引發了壹場
性與社會革命。婦女們第壹次可以有效地節制生育,使她們能夠
選擇是否要孩子以及何時要孩子。在這場革命過程中,婦女們擺
脫了在性自由和工作權利方面所受的束縛,最終使她們在政治和
經濟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地位。
DNA:1953年2月28日,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裏克在劍橋
壹家酒吧宣布:“我們已經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裏克和美國
人詹姆斯·沃爾森確定DNA是壹種存在於細胞核中的雙螺旋分子,
能夠決定遺傳。
破譯人類和動植物的基因密碼為攻克疾病和提高糧食產量開
拓了廣闊前景。在今後的1/4世紀裏,研究人員可能為癌癥、心臟
病、血友病、糖尿病及許多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療法。但基因研究
也給人們提出了諸如克隆等倫理方面的難題。
激光:激光的概念源於愛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波的設想
。但直到40年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戈登·古爾德
發現了“刺激輻射散發放大光束”(即激光)的強大威力,並將
這種光束應用於切割加熱物質和測量距離之後,這壹構想才成為
現實。
古爾德花了將近30年時間才為他的發現申請到專利,當時,
他發現的激光技術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焊接、掃描
、手術、計算、CD唱片、VCD影碟和零售業等。
器官移植:1967年是壹個裏程碑。那壹年南非醫生克裏斯蒂
安·伯納德為患者實施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隨著研究控
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藥物不斷開發出來,如今的醫生已經可以
為患者進行手、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睪丸的移植手術。今後
要攻克的領域將是治療阿耳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的腦細胞移
植,還有異體移植——即把動物器官移植到人身上。
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今年度過了她的21歲生日。這位英
國姑娘是世界上第壹個試管嬰兒——由從她母親體內取出的卵子
和她父親的精子孕育而成。胚胎冷凍技術的首次應用是1984年,
胚胎移植於1990年開始。試管技術為不育夫婦帶來了希望與歡樂
,同時也引發了壹些倫理問題。例如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婦女是
否有權利生育孩了,因為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就會過世。
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隨著蘇聯人造地球衛星壹號(壹
個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發出嘟嘟信號的小型衛星)的發射成功,
太空時代開始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裏·加加林成為
進入太空的第壹人。1969年7月 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
球標誌著美國人贏得了登月競賽的勝利。其它航天大國有西歐(
歐洲航天局)、中國和日本。
衛星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為人們提供了廉價與即時的通
話、電視、廣播和數據鏈接服務,同時也為航海、天氣預報和科
學研究提供信息。人類已開始對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進行探索。隨
著國際空間站在下個千年的建成,載人航天將進入壹個新紀元。
因特網:它是打破信息堡壘的工具,它使人們廉價地獲取各
種知識成為可能。因特網是由五角大樓壹個秘密的通信網絡發展
起來的。它如同壹個蜘蛛網,即使壹部分網線中斷,整個網絡仍
完好無損。網絡的首次通信,好數據包交換,是196 9年,在南加
州兩個實驗室的計算機之間進行。
因特網在民間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在1989年。英國計算機奇
才蒂姆·伯納斯—李設計出壹種不受中央系統工程和專用軟件約
束、使用簡便的連接方式和傳輸數據的地址。如今的網絡用戶已
達1.83億,據估計到2003年將增加到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