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壹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這種繪畫藝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宗教上,而且與歷史、經濟也有很大的關系。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到 佛學入門 中具體了解唐卡吧。
唐卡簡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壹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壹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 文化遺產 。
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壹整套工藝程序。制作壹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
價值意義:
1、歷史價值:
有的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和活動。如表現松贊幹布生平業績的歷史題材。其中以謳歌藏漢民族友誼的作品,如文成公主進藏故事,都會繪在寺廟醒目的位置。畫面通過使唐求婚、五難婚使、公主進藏等情景,描繪了貞觀15年唐蕃聯姻的歷史事件。
大昭寺、布達拉宮中的歡慶圖,再現了文成公主駕抵邏娑時,吐蕃人民以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歡迎場面。布達拉宮紅司西平措大殿中,壹幅五世朝見順治圖,記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赴京、覲見、遊樂等各項活動和歡迎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