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在世界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華為和中興這兩家廠商,在全球占據了不少市場份額。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5G份額高達43.7%,中興也有16.4%。這兩家制造商占全球份額的壹半以上。
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依然是全球第壹,份額為32.8%,但愛立信顯然已經追上來了,份額為30.7%,兩者只剩下很小的差距。
華為份額的下滑不容忽視,第四季度將被愛立信趕超。
事實也是如此。愛立信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8日,愛立信已在全球範圍內獲得122份5G商用合同。
另壹個巨頭諾基亞的份額也不容忽視。早在2020年6月29日,諾基亞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時,就宣布獲得全球1015g商用訂單,這意味著諾基亞和愛立信都早早突破了100個訂單。
那麽華為現在是什麽情況呢?華為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20年2月,華為宣布獲得91的5G訂單,但此後再無數據更新。
或許是因為幾輪限制,華為5G商用訂單數量沒有變化,甚至可能因為違約而減少。比如英國宣布放棄華為的基站,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華為的5G份額。
如果華為在過去壹年沒有增加5G新的商業訂單,它很可能已經被愛立信和諾基亞超越。但華為所擁有的5G必要專利數量仍處於世界前列,絕不會因此而被“宰”,而是發起了反擊。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澳大利亞宣布禁止華為5G之後,華為立即采取了行動。超過1億澳元的投資已經從澳大利亞轉移到俄羅斯。與此同時,華為還在澳大利亞子公司裁員,數千人為此付出代價,失去了華為提供的高薪工作。
英國也是如此。華為在成為英國通信設備的主要供應商之前,已經在英國深耕了20年。現在英國聽從了美國的建議,禁止華為參與英國的5G網絡建設,這幾乎完全浪費了華為之前的努力。
然而,英國也損失慘重。在決定禁用華為的5G設備後,英國不僅要啟動兩三年的5G網絡,還要支付20億英鎊更換原有的華為設備。
雖然禁止華為5G對華為影響很大,但對采取這種措施的國家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壹切都是相互的。殺敵壹千要八百,中國的古話得到了完美的驗證。
現在愛立信確實超越了華為,這是美國主導的打壓中國科技崛起的壹招,而且非常成功,但是要知道這並不能打敗華為,因為華為的野心並不局限於5G商用合同,任已經留下了成功的事業。
華為的5G網絡建設已經進入尾聲,華為也進入了5G應用的第二階段。
就在不久前,76歲的任親自隨華為高管出山考察,並下井視察中國第壹座5G煤礦。
隨後,任參觀了湖南湘鋼重工工廠,並參觀了5米板廠智能中心、智能天車、自動加渣機器人等應用。
可見華為正在讓5G深入工業領域。此外,華為最近與中國農業農村信息中心簽約,利用5G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可以看到,在愛立信和諾基亞不斷爭奪排擠華為而讓出的5G商用合同的同時,華為卻把重點放在了5G的工業應用上。相對於5G合同數量,5G網絡的產業化應用顯然是更重要的方向。
雖然華為現在是腹背受敵,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壞事,但是華為采取的措施不得不說是非常戲劇性的壹幕。
這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抵制華為限制中國5G的發展並未實現,華為仍有無限潛力可挖,中國5G遙遙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