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澱用於去除水中的懸浮固體並凈化水。通過水的自然沈澱或混凝沈澱去除水中的懸浮固體。沈澱池按水流方向分為臥式沈澱池和立式沈澱池。沈澱效果取決於沈澱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時間。為了提高沈澱效果,減少占地面積,常采用蜂窩斜管逆流沈澱池、加速澄清池、脈沖澄清池等。沈澱池廣泛用於廢水處理。
擴展數據
在沈砂池的設計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城市汙水廠壹般應設置沈砂池,座數或格數不少於2個(格),按並聯運行原則考慮。
2、設計流程應按分期建設考慮:
汙水自行進入時,應按各期最大設計流量計算;當汙水由提升泵輸送時,應按每臺工作泵的最大組合流量計算;在聯合處理系統中,應按降雨時的設計流量計算。
3.沈砂池去除的砂雜質主要是比重為2.65噸/立方米、粒徑大於0.2毫米的顆粒..
4.城市汙水的砂礫含量可按每654.38+萬立方米汙水30立方米計算,含水量為60%,容量為654.38+0.500kg/立方米。
5.儲砂鬥的容積應根據第二天的沈砂量計算。儲砂鬥鬥壁與水平面的傾角不得小於55°,排砂管直徑不得小於0.3m
6.沈砂池的超高不應小於0.3m
7.壹般應采用機械方法除砂。當采用重力排砂時,沈砂池和幹砂車間應盡可能靠近,以縮短排砂管的長度。
沈澱池的池體平面為矩形,入口位於池長的壹端。壹般采用淹沒式進水孔,水從進水通道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後設置擋板,使水流在整個池寬的橫截面上均勻分布。沈澱池的出口位於池長的另壹端,常采用溢流堰來保證沈澱後的澄清水能沿池寬均勻流入出水渠。
堰前設置浮渣池和擋板,攔截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體。水池的寬度和深度應保證水沿水池橫截面均勻分布,並按設計流量緩慢平穩流動。水池長寬比壹般不小於4,水池有效水深壹般不超過3米。汙泥鬥用於堆積沈澱的汙泥,大多位於前方池底以下。桶底有排泥管,定期排出汙泥。
百度百科-沈澱池
百度百科-沈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