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初二下冊語文書課文:《永久的悔》

初二下冊語文書課文:《永久的悔》

  《永久的悔》

 我己經到了望九之年。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從鄉下到城裏;從國內到國外;從小學、中學、大學到洋研究院;從?誌於學?到超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既經過?山重水復疑無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壹村?,喜悅與憂傷並駕,失望與希望齊飛,我的經歷可謂多矣。要講後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我出生在魯西北壹個極端貧困的村莊裏。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親等兄弟三個,孤苦伶盯,無依無靠。最小的叔叔送了人。我父親和九叔背井離鄉,盲流到濟南去謀生。此時他倆也不過十幾二十歲。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裏,必然是經過千辛萬苦,九叔在濟南落住了腳。於是我父親就回到了故鄉,說是農民,但又無日可耕。又必然是經過千辛萬苦,九叔從濟南有時寄點錢回家,父親賴以生活。不知怎麼壹來,竟然尋上了媳婦,她就是我的母親。

 後來我聽說,我們家確實也闊過壹陣。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東三省用口袋裏剩下的最後五角錢,買了十分之壹的湖北水災獎券,中了獎。兄弟倆商量,要?富貴而歸故鄉?,回家揚壹下眉,吐壹下氣。於是把錢運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裏,鄉裏的事由父親壹手張羅。他用荒唐離奇的價錢,買了磚瓦,蓋了房子。又用荒唐離奇的價錢,置了壹塊帶壹口水井的田地。壹時興會淋漓,真正揚眉吐氣了。可惜好景不長,我父親又用荒唐離奇的方式,仿佛宋江壹祥,豁達大度,招待四方朋友。轉瞬間,蓋成的瓦房又拆了賣磚、賣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變了主人。全家又回歸到原來的信況。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降生到人間來的。

 母親當然親身經歷了這個巨大的變化。可惜,當我同母親住在壹起的時候,我只有幾歲,告訴我,我也不懂。所以,我們家這壹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僅是曇花壹現,我到現在也不完全明白。這恐怕要成為永遠的謎了。

 家裏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按照當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黃的),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壹樣。?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談?紅?色變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辦法。我祖父的堂兄是壹個舉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們這壹支是有錢有地的。雖然舉人死了,但我這壹位大奶奶仍然建在。家境依然很好。她的親孫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鐘愛都傾註到我身上來。她是整個官莊能夠吃?白的?的僅有的幾個人之壹。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給我留出半個或者四分之壹個白面饃饃來。我每天早晨壹睜眼,立即跳下炕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壹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從口袋裏打出壹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壹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此外,我也偶爾能夠吃壹點?白的?,這是我自己用勞動換來的。壹到夏天麥收季節,我們家根本沒有什麼麥子可收。對門住的寧家大嬸子和大姑--她們家也窮得夠嗆--就帶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裏去?拾麥子?。所謂?拾麥子?就是別家的長工割過麥子,總還會剩下那麼壹點點麥穗,這些都是不值得壹撿的,我們這些窮人就來?拾?。因為乘下的決不會多,我們拾上半天,也不過拾半籃子。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己經是如獲至寶了。壹定是大嬸和大姑對我特別照顧。壹個四五歲、五六歲的孩子,拾上壹個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麥粒。這些都是母親親手搓出來的。為了對我加以獎勵,麥季過後,母親便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或貼成白面餅子,讓我解饞。我於是就大塊朵頤了。

 記得有壹年,我拾麥子的成績也許是有點?超常?。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壹塊,我就蹲在壹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上壹次。我當時並沒有註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壹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災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於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壹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壹家賣煮牛肉的作坊。給農民勞苦耕耘了壹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後賣掉。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民就在肉鍋內小便壹通,這樣肉就好爛了。農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妳們別買!?老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幾個制錢。裝壹罐子牛肉湯,聊勝於無。記得有壹次,罐子裏多了壹塊牛肚子。這就成了我的專利。我舍不得壹氣吃掉,就用生了銹的小鐵刀,壹塊壹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這壹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盡管我只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裏去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壹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長得就能更好,糧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餵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常養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幹高的孩子背著壹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的大門,我心裏有所侍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裏,賴著不走,總能蹭上壹頓?黃的?吃。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裏覺得,在過去的壹年裏,自己餵牛立了功,又有勇氣到二大爺家裏賴著吃黃面糕。黃面糕是用黃米面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壹年只在過年時吃壹次,物以稀為貴,於是黃面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麼壹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並不復雜。第壹,我作為壹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壹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壹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壹拿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壹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妳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壹句話裏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壹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侯,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誌,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壹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壹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壹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壹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八年級語文《永久的悔》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而自然的描寫方法,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的復雜的感情;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和文中的幾個成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到文章的線索入手,然後圍繞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朗讀法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引導學生體會父母親人對他們的愛,讓學生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親人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點

 1、從真實平淡的語言中感受復雜深沈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學習並掌握本文真實平淡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1、本文的線索;

 2、文中對母親的描寫不多,但感人至深,原因何在?

  教學準備

 預習、小黑板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壹起來朗誦唐代詩人孟郊的壹首《遊子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子情深的由衷贊頌。今天我們來學習壹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板書:永久的悔 季羨林)

 2、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壹下作者季羨林。大家請看課件,這位就是季羨林先生。上節課我已經布置了同學們預習新課,那麽有哪位同學來說說本文的作者呢?

 明確:季羨林生於1911年,山東清(今臨清)縣人。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壹師範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 1930年,考人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並與其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清華'四劍客?。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福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3、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先生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壹件往事耿耿於懷,可見這件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深刻的地位。那麽,讓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永生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壹件什麽樣的事呢?下面就讓我們壹起走近季老先生的回憶。

 二、教授新課

 (壹)字詞積累

 師:我想請壹位同學上來為黑板上加點的字註音,有誰願意上來呢?(小黑板)

 夠嗆(qi?ng) 模糊(m?) 輪廓(ku?) 耕耘(gēng y?n) 簡陋(l?u) 無緣(yu?n) 唾手可得(tu?) 孤苦伶仃(l?ngdīng) 立錐之地(zhuī) 懵懵懂懂(měng) 俯拾皆是(fǔ) 白面饃鏌(m?) 寄人籬下(l?)

 (二)把握全文的線索

 1、請同學默讀課文。同時思考兩個問題:(小黑板)

 (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麽?它表達了這樣的感情?

 (2)本文是圍繞什麽來寫的?即這篇散文的敘事線索是什麽?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麽?

 明確:回憶兒時家裏的貧苦生活?母親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我,表現母親對我的關懷?因為不能好好侍奉母親,我的內疚之情?總體上,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板書主要內容包括:(1)回憶兒時家裏的貧苦生活;(2)母親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我,表現母親對我的關懷;(3)因為不能好好侍奉母親,我的愧疚之情)

 3、好,既然我們已經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那麽,請問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麽來寫的?或者說,這篇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麽?(板書:線索)

 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明確:?白的、黃的、紅的?是本文的線索,貫穿文章始末。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那麽,有誰能夠告訴我這?白的、黃的、紅的?指的是什麽?

 明確:吃的(板書:?吃的)

 5、這篇課文的敘事線索就是吃的,通過寫吃的來回憶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但是,以吃的作為線索的散文並不常見。那麽,為什麽作者會用吃的作為本文的線索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作者在文中有提到,請大家把它找出來。

 抽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第壹,我作為壹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明確:首先,作為壹個孩子最關心的東西就是吃的,尤其是在家境不好沒有好東西吃的環境中。所以吃的就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因為家境貧苦,壹有點兒好吃的,母親自己舍不得吃總是給孩子吃,以至所以好吃的東西都與母親無緣。所以,這篇懷念母親的'散文就圍繞著吃的來寫了。這樣解釋壹下,這個問題就壹點兒也不復雜了。

 6、現在我們從總體上來把握文章。請同學們看課文,課文的開頭寫道?我永久的悔?,而在結尾處又提到?這就是我永久的悔?。請問,課文在結構上安排有什麽特點?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麽?

 明確:這是首尾呼應的寫法,起強調作用,飽含了作者強烈的悔恨之情,與題目?永久的悔?緊緊相扣。

 (三)分析課文1、2自然段

 1、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對本文的內容及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根據自然段來解析課文。

 2、請同學們齊讀課文1、2自然段

 3、師:同學們文中的?我?心中?永久的悔?指的是什麽?

 抽學生回答。明確: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板書: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4、師:?我?心中?永久的悔?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那麽,為什麽說這個?悔?在?我?心中是?永久的?文中用了哪些詞給這三個字做了更深刻的解釋。

 抽學生回答。明確:?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5、師:因為這個?悔?是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所以它在?我?心中是?永久的?。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兩個詞或者說是兩個成語來進壹步體現?永久的悔?,這兩個成語是什麽?

 抽學生回答。明確:對,就是?俯拾皆是?、?唾手可得?。

 6、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並加以點評。

 7、總結這堂課的內容?主要內容、敘事線索、?永久的悔?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認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真掌握字詞;

 3、思考課後第壹、二兩題。

 四、板書設計

 2、永久的悔

 季羨林

 內容:回憶兒時家裏貧苦生活;

 母親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我,表現母親對我的關懷;

 因為不能好好侍奉母親,我的愧疚之情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吃的

 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第二課時

 壹、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總結:母親?艱辛;作者?愧疚;讀者?心酸。(板書:母親?艱辛;作者?愧疚;讀者?心酸)

 二、閱讀理解3、4自然段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麽,在文中有什麽作用。

 抽多名學生回答,並總結。

 明確: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作者兒時貧困的家庭情況,勾勒出了母親的大致輪廓,為後文的展開鋪墊了感情基調。

 2、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大家找出來。

 立椎之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舉目無親、背井離鄉、千辛萬苦?

 3、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4、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明確: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壹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裏路。

 5、師:如何理解?這個五裏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組織學生討論。明確:五裏路並不能算是很長的距離,然而母親卻壹生都未能夠走出過這五裏路的距離。母親壹輩子也未離開過家鄉,未離開過自己的家。特別是結婚以後,母親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務勞動上。她把自己壹生的時光都毫無保留的貢獻給了這個家、貢獻給自己的子女,而作者年幼時竟然不能理解,成年後也未能盡孝。這裏包含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對她壹生苦難的同情。

 三、分析閱讀5-8自然段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容。

 2、師: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麽呢?

 抽學生回答。明確:紅的

 4、那麽,這個?紅的?指的是什麽?妳是從文中哪裏得到這個答案的呢?

 明確:?紅的?指得是高粱餅子,是最不好吃的吃的。

 3、師: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抽學生回答。明確:可以從家境較好的大奶奶那裏得到壹小塊饃饃;中秋節母親會想辦法給我弄壹點月餅;為二大爺割牛草也可得到壹點黃的。

 4、讓學生齊讀第7段,註意讀出感情。同時思考兩個問題:①如何理解?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這兩句話的感情?②文中母親在中秋節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壹壹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麽會有這種效果呢?

 組織學生討論。明確:①母親壹生都過著極為艱苦的生活,把僅有的壹點點好吃的東西統統留給了兒子,而自己卻忍受著吃糠咽菜的困難生活。作者對母親壹生的艱辛生活感嘆不已,對偉大的母愛贊嘆不已,更是對母親的思戀與懷念揮之不去。②因為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十分的偉大。

 四、分析9壹ll自然段,進壹步感受母子情深

 1、抽壹個學生朗讀第9、10自然段。

 2、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聽完了這兩段的朗讀,同學們有什麽感覺嗎?

 明確:這兩段文章每次讀來都讓人有壹種辛酸的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並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這裏面包含了作者多少無奈啊!

 3、請同學們看第9自然段,如何理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他好象是壹輩子都沒有笑過。?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壹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明確:①家境貧寒,兒子遠離身邊,為了艱苦的生活她幾乎操碎了心,那麽,笑容從何而來呢?她把自己的壹生都給了這個家,給了自己的孩子,她在生活中將承受了多麽巨大的苦難與壓力呀!這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也包含了兒子多少的同情,以及未能盡孝的無窮的悔恨!②作者年幼時不懂事,沒有想到如何孝敬母親;年輕時經濟能力不能獨立,雖空有孝心壹片,卻無實現盡孝母親的美好願望;沒有等到自己大學畢業,母親卻永遠的走了,自己也永遠不能盡孝了。每每想至此處,就會心肝俱裂,淚盈於眶。成為壹永久的遺憾,永久的悔。

 4、大家是如何理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明確: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5、壹般紀念性的文章都會圍繞被懷念的對象展開,但本文語言平實,對母親的描寫著墨卻極少,請同學們找找文中有幾處對母親進行了直接的描寫?

 明確:第7自然段母親給我月餅及第9自然段的壹句話。

 6、雖然對母親只有壹處行為描寫和壹處語言描寫,卻同樣能觸人心弦,作者是如何做到這壹點的呢?

 明確:(1)這是壹篇表現母愛的作品,這壹點很能引起讀者與作者的***鳴;本文感人在於本文所表達的情。(2)作者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作了很多的鋪墊,如家庭的貧困表現出母親生活的艱辛等等。

 7、總結:學習完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深刻體會到母愛的偉大,體會到親人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我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現在的感受。這感受可以是對課文的感受,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對親情的感受,任妳們發揮。

 五、布置作業

 1、帶著感情反復朗讀課文;

 2、文中有這樣壹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壹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請隨意想象壹個片段(如村口眺望、臨終思念等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3、請同學們回家後為自己的長輩做壹件小事,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孝順。當然,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也壹定要孝順我們的長輩。

 六、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按段落順序對課文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使學生對文中質樸語言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了深入體會,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動人應在於情而非文。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認識到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思索探尋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空悲切。

 七、板書設計

 2、永久的悔

 季羨林

 作者母親我們

 悔 苦?孝

  • 上一篇:曾專利
  • 下一篇:DJI robo master TT無人機評估:開啟編程航拍之路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