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菲爾德2號左輪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軍廣泛使用。與英國另壹款左輪手槍——溫布利左輪手槍壹樣,該左輪手槍采用中間折疊方式設計,其特點是當用戶折疊槍管時,彈匣內的彈殼會自動彈出,便於重新裝彈。
歷史
壹戰期間,英軍意識到. 455韋伯利手槍威力巨大,但存在後坐力過大的問題,使得士兵需要接受復雜的射擊訓練。所以戰後英國政府認為口徑. 38的左輪手槍和重13克的長子彈更符合要求。
為此,他們正在尋找壹種新兵可以使用的重量輕、後坐力小的雙動左輪手槍,這樣他們就可以在非常近的距離內輕松命中敵人,而且發射的重子彈也有很高的止退效果。
由於. 38/200子彈在當時的美國警察和平民射手中很流行,韋伯·利斯科特立即向英軍提供了壹把. 38/200口徑的韋伯利MkIV左輪手槍。
但英國陸軍並沒有直接采用該槍,而是將其設計提交給了國有的恩菲爾德兵工廠,並在韋伯利研制了壹種與MkIV非常相似,但內部結構略有不同的左輪手槍。
該槍推出後立即被采用,命名為“No2MkI轉輪手槍”,並於1931正式采用,隨後是1938采用的MkI(無錘鈕,僅純雙動射擊)和1942采用的MkI(戰時方便簡化設計)
後來威爾伯·斯科特起訴英國政府專利侵權,要求賠償2250英鎊。但韋伯·利斯科特的行動遭到了恩菲爾德兵工廠的質疑,他們聲稱恩菲爾德的2MkI號左輪手槍是由博斯上尉(博斯反坦克步槍的助理設計總監)在韋伯·利斯科特的協助下設計的,而不是後者提出的指控。
因此,韋伯·利斯科特的訴訟請求被法院駁回,但皇家委員會仍通過“發明家獎”給予韋伯·利斯科特1,250英鎊。
由於恩菲爾德兵工廠在二戰期間無法生產足夠的2號左輪手槍來滿足英軍的需求,韋伯利Mk IV也被英軍采用來填補前者的空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恩菲爾德2號仍然是英國標準手槍,它壹直服役到1960年代。今天,壹小部分前英國殖民地仍在使用該槍。
用戶國家
澳大利亞
加拿大
岡比亞
英屬香港
萊索托
利比亞
緬甸(東南亞國家)
阿曼
菲律賓
波蘭
斯裏蘭卡
不列顛,英國
前英國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
服務記錄
服務期限:1932—1963。
用戶:英國及其殖民地
參與戰爭/沖突:英國殖民戰爭,二戰,緬甸內戰,朝鮮戰爭,馬來亞危機,北愛爾蘭問題。
生產歷史
開發者:威比·斯科特
研發日期:1928
制造商:皇家輕武器工廠
生產日期:1932—1957。
制造量:約27萬件。
衍生類型:恩菲爾德2MkI號,恩菲爾德2mki號。
主要技術規範
空槍重量:765克
長度:260毫米
bullet:. 38s &;寬(9.2×19.7毫米)
直徑:9.2毫米
螺栓:雙動式
發射模式:連續發射
射速:每分鐘20-30發。
初速:189米/秒
有效範圍:13m
最大航程:182.88米
彈藥供應方式:6發彈藥巢
瞄準器:V型門和瞄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