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飄升機”民間科技運動以美國西雅圖為中心悄然擴散到全世界。制造這種據稱是“反重力”飛行器的競賽,令成千上萬的愛好者如癡如狂;美國官方機構也想壟斷此技術為太空項目服務飄升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湯森·布朗是這個方向上的開山祖師。“飄升機”(Lifter)這個說法就是從他那兒沿用過來的。布朗是壹個富家子弟,從小愛好擺弄各種電器。上大學時,他在老師保羅·別費爾德的指導下,在用電容器做實驗時,觀察到壹個奇怪的現象:只要以很高的電壓將電能輸入電容器,就會在某個方向產生壹個微弱的推力。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別費爾德-布朗效應,“飄升祖師”竟被淡忘。布朗的動手能力極強,但不善於做理論分析,盡管他對自己的發明提出過壹些大膽而天真的假設——比如他實驗的電容器產生了能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的場——但他從來也沒有對這種現象作出嚴謹的科學說明,因而沒能在科學界引起重視。不過,他對自己的發明將驅動世界充滿了自信:“成千噸重的多重引力器也許將成為未來的海洋巨輪,甚至是神奇的‘太空汽車’,為前往火星的航天器提供動力。誰知道呢?”30年代,布朗在美國海軍供職,繼續建造他的電容器,而且做得更大了。他的實驗在1952年達到頂峰,那年他在許多科學家和軍界人士面前做過壹次表演:把兩個2英尺寬的金屬盤裝載在10英尺長的轉軸末端,用50瓦特的電力以高達5萬伏的電壓沖擊該裝置,金屬盤以每秒16轉的速度旋轉起來了。這足以說明布朗的發明有著重要的價值。但不知為什麽,此後布朗漸漸被人遺忘。五角大樓壹直都沒有追蹤此項技術,投資者也沒有興趣。更糟的是,由於布朗迷戀UFO特別是其驅動方式,甚至成立了壹個委員會來追尋據稱是來自太空的“小綠人”,他的科學聲譽在正統科學界遭到了打擊,他被認為是個瘋子。
此後幾十年,幾乎沒人記得他曾存在過。直到90年代末壹位民間愛好者重拾舊夢,這壹情況才有改觀,布朗的工作被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壹位轉包商傑夫·卡梅倫復活。他有壹次註意到電容器中產生類似抽搐的突然運動,回想起在大學課堂中曾聽誰提到過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於是他就去搜查文獻,找到了布朗申請過的壹些專利。卡梅倫認為,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是確實的,並想以某種能飛的東西來形象地顯示這種力的存在。卡梅倫選擇了壹種輕木,制造出穩定的三角形飛行器。三角框架的上部纏繞了壹匝電線,用以接受高壓電,下部粘有鋁箔條,中間是3至5厘米的空隙,據稱由此在鋁箔條和電線間形成壹種向上的推力,就是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把高壓電打入該飛行器,它果真立即飄升到空中,飄升機就此誕生。
2001年6月,卡梅倫把這個飄升機的圖片傳到因特網上。2002年初,時年26歲的蒂姆·文圖拉在網上看到卡梅倫的飄升機圖樣,隨後他親手仿做了壹個,果然飛了起來。於是他壹發不可收拾,去年夏天失業後更是大量地制造,自稱比地球上任何人做的都多。他還在西雅圖開了壹個網站“American Antigravity”,專門收集各種飄升機的飛行錄像並作出理論總結,還在網站上壹步步地介紹了制造方法。由此,飄升機運動成了壹種全球現象,西雅圖也因此成為飄升機運動的總部。上百萬飄升機愛好者訪問了文圖拉的網站,許多新聞媒體到他的實驗室中去訪問調查。他設計的壹種4英尺寬的飄升機裝置能把近1磅重的貨物提升起來。這就是“離子風”?但遺憾的是,反重力研究中壹直有很多偽科學內容,並不為科學界所接受。正統科學家嘲笑反重力的思想,認為飄升機的動力是離子風。他們的簡單解釋是:電流進入飄升機頂部線圈時,逸出的電子把周圍空氣電離化,離子為飄升機下部的鋁箔所吸引,沖擊中型分子,並形成壹股向下的風。麻省理工學院的引力專家雷納·魏斯說:“這壹切沒有任何神秘之處。”在他看來,飄升機和氣墊船沒什麽區別。
飄升機迷們承認離子風的存在。實際上,布朗早就把他的發明描述為壹種離子風發動機。手伸到飄升機下面,的確感到有風。而且,飄升機的制造者們也承認,他們的作品只是離開地球——這是反重力的題意所指。不過,壹些人爭辯說,離子風並不是飄升機飛起來的惟壹原因,因為據稱在個案中,壹些類似飄升機的電容器在真空中飛了起來。因為沒有空氣介入,反重力論者稱,這就表明必有壹種未知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
“玩具”可能改變世界。NASA雇用了壹些科學家來進行飄升機研究,當年夏天還獲得了壹項飄升機技術專利,代表人是其雇用的飄升機研究首席科學家喬納森·坎貝爾。公眾對NASA獲得飄升機技術專利十分惱怒,絕大多數愛好者都把他們的作品當作***享項目,類似計算機軟件領域的免費軟件,是為公眾利益服務的。不過NASA對此批評不以為然,它認為研究這種技術和申請專利正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新聞媒體的要求下,NASA進行了壹次真空飄升機實驗,但飄升機在真空中沒能飛起來。NASA的科學家不認為飄升機能在真空中飛起來,也不認為這有什麽新的物理奧秘,但他們仍然認為這種技術是值得研究的,因為這種推進器比現有的飛行動力系統有諸多優點,它們不需要操控部件,不需要搭載燃料,可以遠程接受其所需的能量。NASA希望用它作為空間飛行的推動力,並設想不久的將來在火星探測中利用這種裝置。
的確,飄升機還很像玩具。但正如法國宇航科技作家亞歷山大·查墨斯評述的:“1871年,第壹架飛機測試時也不比玩具強多少,而且也遭到人們的嘲笑。” 在壹些科學幻想故事中,存在壹種反重力設定。即存在壹種設備能局部或完整的影響引力效應。把這種設備放在物體的下方則能減小或完全消除引力對該物體的影響。允許該物體使用很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飄離地球表面。在牛頓引力定律中,引力是壹種點對點作用力的傳輸。從這壹點出發就很有可能,引力場會被另外壹個場所屏蔽。同理,磁場可以被反磁性物質所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