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1998的獎勵

1998的獎勵

勞動就業得到加強。年末全國從業人員6995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7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206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71萬人;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32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63萬人。再就業工程取得重大進展,609萬下崗職工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與去年末持平。

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6543.8+0.4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654.38+0億美元。年末65,438+0美元兌人民幣8.2789元,比上年末微漲9個基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多年重復建設,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大,產品供大於求,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壹些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差;部分群眾生活仍然比較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就業壓力較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不繁榮;多年積累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大災之年,糧食生產獲得豐收。1998雖然我國部分地區遭受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但全年糧食生產形勢仍好於上年。受低溫陰雨和洪澇影響,我國夏糧減產1460萬噸,早稻減產530萬噸。秋季光、熱、水等綜合氣候條件比上年好很多。與此同時,高產作物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秋糧產量增加較多。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9億噸以上。

經濟作物的產量有增有減。棉花產量440萬噸,比上年減少20萬噸,主要原因是種植面積減少和長江流域棉花主產區遭受洪澇災害。油籽、糖、茶葉和水果等農作物的產量有所增加。全年石油產量2292萬噸,比上年增加65438+35萬噸,增長6.3%。食糖產量9765萬噸,比上年增加379萬噸,增長4.0%。茶葉和水果產量分別達到66.5萬噸和5490萬噸,比上年增長8.5%和7.9%。烤煙產量26543.8+萬噸,比上年減少1.8萬噸,下降46.0%。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產量達到4355萬噸,比上年增長6.5%;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854萬噸,增長7.0%。

林業生產繼續發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啟動,林業投入進壹步增加。造林面積47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8.5%。全國林業重點工程森林撫育面積11萬公頃以上,比上年大幅增加。

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全年修復水毀工程45萬處,加高加固堤防3萬公裏,疏浚河道4.7萬公裏。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萬平方公裏。中國有效灌溉面積165438+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8萬公頃。國有企業改革進壹步深化,政企分開邁出重大步伐。通過改革、重組和改造,壹些重要行業得到調整,並取得初步成效。壹批企業兼並破產,同時成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化集團、上海寶鋼集團等壹批超大型企業集團。紡織行業淘汰落後棉紡錠565438+20萬錠,分流下崗職工66.5萬人。94個國有重點煤礦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關閉壹批非法生產、汙染嚴重、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礦。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33541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全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非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2004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1365億元,比上年增長4.9%;集體企業達到4990億元,增長8.7%;股份制企業達到654.38+0338億元,增長654.38+065.438+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835億元,增長12.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合計753億元,增長19.6%。全部年輕產業增加值8984億元,比上年增長9.1%;重工業增加值11062億元,增長8.5%。

產品結構繼續改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電子、信息、通信產品生產快速增長,微型計算機、程控交換機、載波通信設備、光通信設備、移動通信設備生產比上年增長16.9%-53.7%。水泥、平板玻璃、鋼鐵、鋼材等投資品增長4.7%-7.7%。部分市場供大於求的紡織產品、壹般耐用消費品和部分機電產品生產增速放緩。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49%,與上年持平。工業新產品的產量比上年增長了4.9%。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等級率為89.98%,比上年提高5.18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下降。全年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3331億元,比上年增長4.1%;實現利潤654.38+047.3億元,同比下降654.38+07.0%;虧損企業虧損額15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1023億元,感謝21.9%。年末產成品存貨60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20億元,增長5.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91.0,比上年下降4.23。建築業發展迅速。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5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全國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3億元,增長2.9%。稅收總額308億元,增長13.4%。施工項目數649676個,其中簽約項目228236個,占全部施工項目的35.438+0%;建築面積13108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58705萬平方米,減少3539萬平方米。

地質勘探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1: 5萬區域地質調查,面積9萬平方公裏。新發現礦產232個,比上年增加12個。新增探明和預測儲量的礦產有45種,其中石油7.6億噸,天然氣2602億立方米,原煤64億噸。地質勘探完成機械巖心鉆探工作量536萬米。投資總額迅速增加。年初以來,國家把增加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下半年,進壹步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長期國債6543.8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加快,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65.438+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1566.2億元,增長19.6%;集體經濟投資371.7億元,下降3.5%;城鄉居民個人投資3638億元,增長6.1%,其他經濟投資5440億元,增長191%。按投資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設投資11904億元,增長20.0%;更新改造投資4467億元,增長13.9%;房地產開發投資3580億元,增長12.6%。

投資結構進壹步改善。長期國債和配套信貸資金及時到位,到位率高,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全年農林牧漁水利投資684億元,比上年增長47.8%(其中水利投資4654.38+09億元,增長58.1%),比重由上年的2.6%提高到3.2%。交通通信業投資4990億元,增長53.4%,比重由18.4%上升到23.6%。房地產投資結構得到調整,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快速進展。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資7965438億元,竣工面積5506萬平方米。投資進壹步向西部地區傾斜。西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31.2%,分別比東中部地區高14.9和16.8個百分點。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全年118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647億元,壹批項目建成投產。

中國基本建設投資新增產能主要包括:原煤開采351萬噸/年,大中型發電機組容量1.69萬千瓦,變電設備4726萬千伏安,其中城鄉電網改造779萬千伏安,原油開采1.378萬噸/年,天然氣24億立方米/年新建鐵路第二雙線長596公裏,電氣化鐵路正線長995公裏,新建高速公路1487公裏,新建(擴建)萬噸級港口碼頭年吞吐量14萬噸,長距離光纜長3萬公裏,新建數字微波線1萬公裏。交通運輸平穩發展,郵電通信業繼續快速增長。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加值5029億元,比上年增長8%。

受生產結構調整、煤炭、糧食等大宗貨物區域流向變化等因素影響,交通運輸業貨運量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各種運輸方式貨物周轉量37706億噸公裏,比上年下降1.3%。其中,鐵路12292億噸公裏,下降6.2%;公路54380萬噸,增長365.438+0%;水運19363億噸公裏,增長0.7%;民航33.5億噸公裏,增長14.9%。旅客周轉量達到10612億人公裏,增長5.9%。其中,鐵路3724億人公裏,增長4.9%;公路5950億人公裏,增長7.4%;水運654.38+038億人公裏,下降654.38+065.438+0.4%;民航達到800億人公裏,增長3.5%。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9654.38億噸,增長0.5%。由於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放緩,外貿貨物吞吐量3.4億噸,下降7.4%。國內市場商品銷售穩步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530億元,比上年增長6.8%,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82.5億元,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1328億元,分別增長7.1%和6.4%。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消費品零售額7023億元,比上年下降2.3%,集體經濟4830億元,私營和個體經濟12195億元,其他經濟5105億元,分別增長1.3%和14.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增長6.0%,餐飲業增長15.7%。生產資料市場疲軟,全國大中型批發零售貿易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11798億元,比上年下降12.7%。集貿市場穩步發展,全年商品成交額19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大型商業企業的經濟效益仍然不好。全國500家重點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銷售凈收入2487億元,比上年下降1.1%。毛利率10.3%,下降0.7個百分點;全年利潤總額50億元,比上年減少65,438+06.9%。在對外貿易方面,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受國內需求等因素制約,進口下降。全年進出口總額32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4%。出口總額6543.8億美元,增長0.5%。其中,壹般貿易出口下降4.8%,加工貿易出口增長4.9%;進口總額6543.8+0402億美元,下降654.38+0.5%。進出口平衡,貿易順差436億美元。進出口商品結構進壹步優化,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增長14.9%,占出口總額的27.3%;進口增長7.6%,占進口總額的40.5%。面對出口形勢的變化,我們將進壹步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雖然全年對亞洲出口下降9.9%,但對歐洲和北美出口增長15.7%,對非洲和拉美出口增長20.1%,對大洋洲出口增長11.0%。

外國直接投資穩步發展,而外國借款有所下降。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89億美元,下降7.9%。其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56億美元,增長0.7%;對外貸款11億美元,下降8.5%。

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業務保持增長勢頭。全年簽約1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營業額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1億美元,增長20.9%。年末對外勞務人員32.5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

國際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全年接待境外遊客63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438+00.2%,其中港澳臺同胞5625萬人次,增長65.438+02.4%,外國遊客765.438+065.438+00萬人次,下降4.3%。國際旅遊收入達到6543.8+026億美元,增長4.4%。貨幣供應量適度增加。年末廣義貨幣(M2)654.38+0044.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54.38+05.3%。狹義貨幣(m 1)38954億元,增長11.9%;市場現金流(M0)為11204億元,同比增加101%。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6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4.38+0,3402億元,增長654.38+0%。其中,公司存款余額32487億元,增長13.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407億元,增長17.1%。各項貸款余額86524億元,增長15.5%。

證券市場在逐步規範和加強監管的過程中穩步發展。全年在滬深交易所發行a股109股,募集資金440億元。年末國內上市公司由去年末的745家增加到851家,總市值達到19506億元。通過發行b股和h股,吸收外資7.7億美元。全年,* * *發行國債3891億元(不含財政部向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國債兌付圓滿完成。科技隊伍穩步發展。1998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291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0%。全國有19918國有自主研發機構、高校和大中型工業企業開辦的科研機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286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654.38+0.67萬人。

科技投入增加。全年科技活動總支出1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研發支出526億元,增長9.2%。

基礎研究工作得到加強,國家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全年國家基礎研究投入37億元,比上年增長26%。組織了壹批技術創新項目和新產品試制,完成了15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鑒定和驗收。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進壹步加強。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就。全年,* * *取得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萬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2500項,應用技術成果2.4萬項,軟科學成果1.5萬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4700項,獲得國家獎勵的成果543項。全年成功發射了六顆衛星。2001年,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65438件,授權專利6788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6.8%和33.65438件。技術市場更加活躍。全國簽訂技術合同28萬份。技術合同成交額430億元,比上年增長22.8%。

質量、標準化、計量和天氣預報等服務進壹步加強。中國有4500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其中包括228個國家檢驗中心。國家監督抽查了6265家企業、200個類別、7804種產品和商品。全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875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21.2萬臺。全國有城鄉天氣預報服務網發射站1213個,衛星雲圖接收站235個。中國有1267個地震臺站和28個遙測臺網。全國共有1403個海洋觀測監測站,* * *獲取海洋數據2082萬組。測繪部門出版了1070種地圖。環保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全國環保系統共有1100人,各級環境監測站2144個,環境監測人員5.7萬人。自然保護取得新成效,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單位總數達到111;全國共有自然保護區92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6個。環境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執法力度進壹步加大。到年底,已制定了395項環境保護標準。年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到88.0%,當年投產的建設項目90%還建設了汙染防治設施。全年完成環境汙染治理項目9575個,總投資10100萬元。全國513個城市建成2606個煙塵控制區,面積1.5萬平方公裏;402個城市建立了1994個環境噪聲標準區,面積8684平方公裏。

重點流域和區域汙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太湖流域日排水量1035噸以上的1035家排汙企業限期治理。全流域投入治理資金1.45億元,878家企業完成達標任務,14家企業停產治理,1.43家汙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關停取締。到年底,太湖流域基本實現全流域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太湖水質趨於改善。

汙染物總量控制計劃和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的實施有序進行。到1998年8月,已完成項目323個,完成投資1899億元。

全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部分大中城市汙染加劇,垃圾、農藥、化肥汙染依然嚴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草原功能衰退等生態問題更加突出。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慮價格下降,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實際增長4.3%。2001年,城鎮住宅竣工面積4億平方米,農村住宅竣工面積81萬平方米。

社會保障發展迅速。年末,99%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8505萬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2735萬退休人員參加了退休費社會統籌;1590萬職工參加了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1.52萬退休人員參加醫療費用統籌。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國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床位1.06萬張,收養80萬人。城鎮共有社區服務設施1.6萬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629個。600個城市和1242個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32萬人獲得了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城鄉各類社會救濟對象獲得國家救濟7208萬人。國家對453萬優撫對象給予撫恤補助,妥善安排退伍軍人生活和就業。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65438+4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65438+5.4億元,接受社會捐贈65438+2.2億元。1998年夏天,中國長江流域遭遇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長江沿線,尤其是長江中遊,險情不斷發生,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在這危急關頭,數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奮戰,與百萬人民壹道,抗擊洪水和惡浪,打響了大江保衛戰。“戰”字表明了災難的嚴重性和鬥爭的緊迫性。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極大關懷,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為人民利益不顧壹切的可貴精神。

  • 上一篇:二次開發庫能夠申請著作權或者專利嗎利嗎?
  • 下一篇:豐田全球專利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