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工程倫理的作用和意義

工程倫理的作用和意義

什麽是工程倫理?

工程倫理又稱工程師倫理,是對工程技術人員(包括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在工程活動中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的研究,包括工程設計和施工,以及工程運行和維護。這是應用倫理學的壹個新領域。它是從“工程問題”中提出的。將這些問題上升到道德層面,不僅有助於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水平;也有助於保證工程質量,最大限度地規避工程風險。

工程倫理的發展

對19世紀每月福利增加的擔憂

隨著19世紀的不斷演進,工程逐漸發展成為壹個專門的職業,大部分工程師都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職業從業者或者大企業的技術員工。大企業的老板們努力維持著勞資之間的固有關系,他們之間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緊張。

在美國,由於工業發達,商業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工程師這壹職業,這使得建立工會勢在必行。期間主要發展了四個工程協會: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1851)、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1884)、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1880)、美國礦業工程師協會(AIME,1871)。ASCE和AIEE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知識淵博、精通專業的工程師,而ASME的壹些成員和AIME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是技術工程師。

當時的倫理道德往往被認為與個人的責任和榮譽有關,不應明確規定。

20世紀的轉折點

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了壹系列重大的結構破壞事件,其中包括壹些驚人的橋梁破壞事件,特別是阿什塔布拉河鐵路災難(1876)、泰和大橋災難(1879)和魁北克大橋。這些災難給了工程師們深刻的影響,迫使整個行業積極面對技術和施工工作中的任何缺點,並嚴格思考道德標準是否存在缺陷。

為了應對這些沖擊,前面提到的四個工程師協會中有三個制定了道德準則。AIEE於1912被收養。ASCE和ASME也在1914實施。AIME在其學術史上沒有采用任何道德準則。

由於對職業行為和公共安全的擔憂,這種擔憂通常從這些橋梁坍塌事故和波士頓糖蜜災難(1919)中凸顯出來,壹場已經持續了壹段時間的運動獲得了動力,即要求工程師獲得正式認證後才能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工作。這壹認證過程包括滿足專業教育、實踐經驗以及考試和驗證方面的某些條件。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大多數美國州政府和加拿大省政府都出臺了要求工程師擁有執業執照的法規,或者通過專門立法授權工會頒發職稱。根據加拿大的模式,如果工程師的工作領域可能對生命、健康、財產、公共福利和環境造成任何風險,工程師必須獲得許可證。1950之後的短短幾年,各省級政府都開始嚴格執行這壹規定。

美國模式通常只要求那些獨立工作的工程師有執照,而那些在大型企業、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工作的工程師不需要執照。這延續了前面提到的獨立工作或在大型企業工作的劃分。專業協會通常采用常規的道德準則。另壹方面,技術社團壹般不這麽做,而是按時舉辦倫理教育,共享倫理資源,讓成員自動或強制參與。如果這種方法不規範,應該更偏向大眾還是用人單位?在大型企業中,有時在職業行為中,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近期發展

促進道德行為的努力仍在繼續。除了工會和特許組織為其成員所做的努力,加拿大的“工程師之環”和美國的“工程師之令”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魁北克大橋的倒塌。它們都要求成員宣誓遵守道德行為,並佩戴象征性的戒指,以提醒他們承諾保持最高的道德標準和職業態度。

在美國,全國專業工程師協會在1946中出版了“工程師道德準則”,並在1957中采用了“專業行為規則”作為附錄。在1964中正式采用的道德準則就是從這份文件中發展而來的。對於不同的情況,如何正確的執行這些規則是壹門很大的學問。因此,1954專門成立了倫理審查委員會,指導會員如何遵守規則。倫理案例通常很復雜,很少有簡單的答案,但倫理審查委員會有近500份顧問的意見儲存在檔案中,可以幫助工程師處理各種倫理問題。

如今,世界各地的專業協會和企業集團已經能夠直接有效地對付賄賂和腐敗。然而,需要討論和處理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如離岸外包、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

工程倫理原則[1]

無論人們如何看待工程實踐中的倫理沖突,也無論工程倫理學是實踐倫理學還是應用倫理學,工程倫理學總是要面對工程實踐中的倫理沖突並解決問題。面對復雜多樣的具體問題及其背景,以及不同的道德和價值觀,道德原則發揮著重要作用。簡而言之,工程倫理學是對工程技術人員在工程活動中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的研究。工程倫理學的主要研究任務是探索和制定工程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倫理原則越崇高,越不利於衡量具體問題,比如“工程造福人類”。越是具體的倫理原則越不具有普適性,壹個具體的原則在改變場景時空後可能不再適用。壹門學科的原則是盡可能具有普遍性,而作為壹門實用的工程倫理學,它要求盡可能具有針對性,因為它要面對新鮮的工程實踐,解決具體的問題。這使得工程倫理原則的制定處於尷尬的境地,學者們壹直在努力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

中國的工程倫理原則脫胎於技術倫理原則。在1999時期,當中國的工程倫理還處於科技倫理的夾縫中時,徐紹金就看到了技術倫理的獨立價值,主張把技術倫理從科技倫理中分離出來,把技術人道主義、技術愛國主義、技術公益、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技術主體內部的平等互惠作為人們在技術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原則、規範和道德價值目標。次年,甘在2月15日的《科技日報》上提出了科技倫理的三個基本原則,即不傷害、平等和尊重自決權,並用實例給出了這三個原則的適用範圍和重要性的順序。這應該是中國工程倫理原則的前奏。小平的《工程倫理學》發表於1999,我國學術界開始探討工程倫理學的原理。中國的工程倫理原則大體經歷了壹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從非常規地提出工程倫理原則到提出工程倫理原則,同時討論其使用的局限性,將抽象的倫理原則與具體的工程實踐相結合。總體而言,中國對工程倫理原則的定義有三種類型。第壹,從項目本身提出。肖平首先把人道主義作為工程倫理的第壹原則。2001年,全國科技倫理研討會提出了工程倫理的四大倫理規範:責任規範,包括決策者的責任、設計者的責任、工程承包商的責任和每個人應有的責任;公平規範,即利益分配要公平;安全規範,包括工程設計安全和生態安全;風險規範,即充分考慮工程建設帶來的各種風險,並制定相應的防範措施。次年,余某昌明確指出,工程倫理的主要道德規範是責任、公平、安全和風險。二是從工程師職業的角度提出的。朱雖然沒有旗幟鮮明地提出什麽工程倫理原則,但他明確認為質量安全、誠實、正直、公正是工程師最重要的職業倫理原則,並專門撰文論證。第三,是從壹定範圍的條件提出來的。寧憲生等人認為工程倫理應該包括以人為本原則、關愛生命原則、安全可靠原則、關愛自然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並具體說明以上只是壹些普遍原則,在壹些具體的工程技術領域,工程倫理應該更加具體。這說明中國學者對工程倫理原則的討論已經進入了普遍性和具體性的認知階段。另壹位學者從瓦倫西亞工業工程師官方協會制定倫理規範的過程思考其對我國工程倫理建設的啟示,比如制定工程倫理規範之前必須對文化和環境進行分析;壹些學者不僅提出了工程技術人員應遵循的倫理原則&人類生命倫理第壹原則、高效率原則和公共利益原則,而且分析了這些原則形成的歷史過程。這表明我國工程倫理原則建設已經走出了“補缺”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階段,進入了更深層次的研究階段。

工程倫理的實踐方法[1]

學術界對工程倫理實踐途徑的研究很少。道理很簡單:“講道理”比“做”容易。更何況,對於工程倫理學來說,“講道理”並不容易——整個學科在中國還處於初始發展期。

為數不多的研究工程倫理實踐的方法之壹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上學是在精神層面上要求我們以什麽樣的精神來實踐工程倫理,而形而上學是探索如何在不同的工程實踐中應用工程倫理。作為壹門從西方引進的學科,工程倫理學就像壹株花草樹木,文化就像空氣和陽光,國情就像土壤和水分。壹方面,水土養壹花壹樹,移植時要帶“原土”,盡量創造接近原生生長的環境條件。張永強等人將契約精神和人道主義視為“原生土壤”——當項目效果影響到全人類的公共利益或根本利益,而法律和具體的倫理規範無法約束這些工程行為時,契約精神可以被視為最終的精神約束力,項目實施中的誠信和道德可以以人道主義的方式凸顯出來。李伯聰以《絕對命令倫理與協調倫理——工程倫理四談》為題,梳理了中國歷史上類似康德對人的絕對命令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約束機制。

  • 上一篇:2009年中國十大新聞人物和事件
  • 下一篇:2020年工廠租賃合同範本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