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代的發明,大家肯定第壹反應是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時隔千年的我們任然感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國古代的發明大部分側重於農業,我國古代基本上都是重農抑商的,始終把農業放在第壹位的。而國外的人基本上對商人很尊重,這也導致了他們的發明的發展更塊。
先說印刷術。印刷術始於唐代,那會兒其實便有了雕版印刷,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但母版上只要有壹個字錯了,基本上整塊版都得重刻,所以宋代的畢升便開始琢磨起了這事兒,怎麽能不讓壹顆老鼠屎壞了壹鍋湯,於是便琢磨出了可以進行字模替換的膠泥活字。
而同樣的發明,國外的情況怎麽樣呢?
德國人古騰堡是西方印刷術的發明人,比畢升晚了400年左右,他不但發明了金屬活字,而且找到適合活字的金屬合金,發明了字模的鑄模工具,以及油印墨水和印刷機。他的發明對西方文化的推動極大,甚至引發了媒體革命,從而迅速地推動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而他個人也因為通過印刷方面的專利開設印刷廠,幫教會印刷《聖經》,從而掙了不少錢。
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國家對農業和商業的重視方面,如果國家政府對哪壹個比較重視可以促進哪壹個發展,不存在對與錯主要是文化和應用方面的不同而已。
其壹,文化方面,中國在春秋時期還有諸子百家,百花齊放,魯班還可以憑借精湛的手藝登入大雅之堂,甚至勸說楚王停止攻宋,但自從漢朝獨尊儒術之後,其它的便壹概成為了雜家,尤其技工,變為了奇巧淫技,是士大夫們所極為不齒的。所以,既使偶有壹些科技的火花閃現,也沒有人去深究更深層次的原理
其二,應用方面,我們沒有把這些知識產權化、商業化。中國古代商人地位是很低的,士、農、工、商,商人是墊底的存在。大部分發明都是勞動人民為提高效率而非主觀形成的,小部分發明是發明者個人愛好形成的,但不管哪種,都不是為追求商業價值而形成的。所以,我們發明了黑火藥,但歷史上主要用來生產煙花爆竹;我們發明了指南針,但直到宋朝以前都只用在了堪輿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