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先行的公益性,是指地質成果的經濟屬性。它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公***財政的產品。在公***財政體制下,政府為社會提供公***物品和服務,以滿足社會的公***需要。由於這些公***物品和服務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所以無法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供求關系,只能由政府來承擔提供者的責任。公益性地質成果正屬於這種物品和服務。但是,政府的公***服務也只能到此為止,不能再往下延伸進入商業性地質工作領域。因為商業性地質成果之所以被稱為商業性,源於它的消費和收益具有排他性、競爭性,不能用納稅人的錢為某個單位、某個企業謀私利,這就是政策界限。何況用公***財政支出從事商業性找礦,由於缺少規避風險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找礦效果也不好。
當務之急是各級政府切實把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抓起來,把公益性地質調查組織管理機構健全起來,充分利用各方面地質調查的生產能力,加快地質調查進度,取得壹批新成果。
公益性地質找礦成果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它為各級政府制定發展規劃提供礦產資源信息,在摸清礦產資源家底的基礎上統籌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2)它為地質找礦出資者提供找礦信息,減少風險損失,特別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性地質找礦總體經濟效益。商業性地質找礦作為壹項產業活動,其產能(即地質找礦的生產能力)由以下5個生產要素決定:壹是資金,它既是地質找礦的啟動器,又是啟動之後的“血液”(即現金流)。因為任何經濟活動,首先要有勞動力、設備、原材料等,而所有這些都需要資金。工作運轉起來之後,需要不斷地投入資金。二是勞動,特別是具有地質找礦專業技能的勞動力,地質找礦成果就是由這個能力認知和確定的。三是技術裝備,這是地質找礦的硬件,它的性能優劣對地質找礦產能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技術和管理,是指具有專利性的礦產勘查和開采的科研成果,以及影響地質找礦效果的組織管理能力。五是礦產資源潛力,它儲存於壹定的空間(區域),其存在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人們只能認知它,不能創造它。上述5個要素***同作用,才能形成地質找礦的產能。其中最短的要素決定其產能的極限。所以,地質找礦能力的提升,不是任意加強某個要素就能實現的。其中最具有否決權、決定權的要素是礦產資源潛力,進而是找礦空間、勘查區塊的選擇。而為地質找礦服務的公益性地質調查,就是解決地質找礦潛力、地質找礦空間的選擇問題。所以,“公益先行”的定位,完全符合地質規律和地質工作規律。
(3)它在礦產資源豐富地區可以直接拉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按地質調查局提供的資料,已經完成的公益性地質成果撬動了上百億元的後續礦產勘查開發資金。雲南省普朗和羊拉銅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吾拉勒、查崗諾爾、智博等鐵礦,西藏自治區的驅龍、甲瑪銅礦,遼寧省大臺溝和安徽省泥河鐵礦等,都是在大調查取得重要新發現後大型企業及時跟進開展後續勘查,短時間探明大型、特大型礦床後,迅速規劃建設大型礦山的。
作為公益性拉動商業性的範例,西藏自治區驅龍銅礦的成功發現不僅初步揭開了岡底斯成礦帶巨大資源寶庫的奧秘,更成為帶動西藏礦業經濟蓬勃發展的引擎,使得大量商業性資金湧向西藏,加快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西藏驅龍銅礦已組建西藏巨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勘查開發投資28億元,商業性礦產勘查投入2億元,完成鉆探5萬米。
阿吾拉勒礦區內的新疆智博鐵礦成為公益引導商業快速跟進的典範。該礦產2006年發現;2007年開展地表初步評價;2008年4月商業跟進,由凱宏礦業公司開展進壹步勘查開發;截至2009年底,已投入6.18億元,拉開了大規模勘查開發的序幕,近40臺鉆機參與“大會戰”,現已查明鐵資源儲量2.1億噸。
雲南省普朗銅礦實現找礦突破後,商業性勘查及時跟進,雲南銅業集團已投入資金7075萬元,完成詳查和可行性研究。規劃開發總投資48億元,正式投產後將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銅礦山之壹,每年生產精煉銅15萬噸,可上繳稅收近5億元,並可創造7000個就業崗位。
雲南省香格裏拉銅礦及外圍銅礦床(點)發現後,僅香格裏拉銅礦就引入15億元的勘查—開發資金。在雲南省羊拉銅礦,中央財政投入資金750萬元開展普查工作後,雲南銅業集團投資近億元,開展首采區勘探工作,已建成日處理礦石3500噸的銅選廠,成為滇西北地區第壹座產值超億元的銅礦山,有力地促進了雲南省邊遠的德欽縣經濟社會發展。
海南省抱倫金礦勘查為1999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重點項目,查明資源儲量超過100噸,礦區平均品位達9.25克/噸。抱倫金礦轉入開發以來,黃金生產產值達3億元,成為當地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壹,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