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壹代光纖傳輸測試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所”(NICT,日本總務省下屬機構,日語中“信息”的意思是“信息”)的光子網絡系統研究室主任Hideki Furukawa指出,“如果通信量繼續增加,將在2020年代超過目前光纖的極限”,為相關情況敲響了警鐘。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日本國內通信量在10年間增加到10次以上。
原因是使用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機會越來越多。隨著這些終端產品性能的提升,視頻也成為了相互傳輸的對象。傳輸信息時,攜帶信息的數字信號會被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纜傳輸。光纖以海底光纜的形式遍布全球,成為與世界溝通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以說,光纖是支撐現代社會的“幕後英雄”。
目前的光纖(左)有1個光信號通道,但新壹代光纖(右)將有多個光信號通道(圖片由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所提供)。
以前,每根光纖的傳輸容量都在增加,以應對流量的增加。2005年傳輸容量是每秒1萬億比特,現在已經達到十幾萬億比特。
然而,目前的光纖只能將傳輸容量提高到100兆比特。如果傳輸更多的信息,用於通信的激光會太強,存在光纖熔化的風險。如果威脅成為現實,溝通將會停滯,這將對業務效率和勞動模式改革產生影響。
據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預測,到2030年全球通信量有望增至10年的15倍,未來還將繼續增加。為了解決這壹問題,日本國內外的光纖企業都在推動開發稱為“多芯”的新壹代光纖。
以前的光纖只有壹個光信號通道叫“芯”,多芯光纖會有3個4芯。就像隨著道路上車道數的增加,可以行駛的車輛也會增加,如果光信號的通道多了,傳輸能力也會增加幾倍。
另外,為了準確傳輸光信號,需要避免其他信號的幹擾,但壹根光纖的直徑只有0.1.25 mm,和頭發的粗細差不多。所以纖芯間距只有0.05 mm左右,對相鄰纖芯泄漏的光信號產生幹擾。
解決方案之壹是在纖芯周圍添加低折射率玻璃層作為材料,以避免泄漏到周圍區域。通過在玻璃中加入氟,只有外圍部分的折射率降低,光信號留在纖芯中。
3月,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所利用壹根四芯光纖進行了傳輸試驗,成功實現了每秒610萬億比特的傳輸。創下了同厚度光纖傳輸能力的世界紀錄。這樣,即使有多芯,光纖的粗細也不會改變。
多芯光纖可以和現有光纖壹起使用,因此認為會逐漸被取代。
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於2019年在意大利鋪設多芯光纖為世界首次,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對相關業績給予積極評價。據日本“電子信息通信研究所”稱,從2025年左右開始,10公裏以下的短距離通信網絡將使用四芯光纖。預計2030年左右應用於海底光纜。
為了進壹步提高每根光纖的性能,還有壹種方法是開發壹種“多模”光纖,使纖芯更粗,並允許光信號在1芯中通過多個通道。多核組合的實際應用被認為要等到2030年下半年
在新壹代光纖領域,日本公司在研發方面走在了前面。日本專利局2018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多芯光纖領域,申請專利的全球前四名分別是藤倉、住友電氣、NTT和古川電機工業,由日本公司壟斷。在多模領域,第24位也被NTT、住友電氣和藤倉等日本公司壟斷。藤倉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將多芯光纖商業化。
當然,日本以外的公司也在推進新壹代光纖的開發。美國特種玻璃制造商康寧公司多模光纖專利數量排名1,在多芯領域也成功實現了大容量傳輸。意大利普睿司曼集團也有新壹代光纖的研究成果。和智能手機、基站壹樣,光纖的全球競爭可能會越來越激烈。
5G時代,妳覺得光纖的作用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