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兩個學科:
098飛機設計
壹、學科概況
飛行器包括飛機、直升機、飛艇和氣球、導彈、地效飛行器、衛星、宇宙飛船、彈道導彈和運載火箭、空間站、深空探測器、航天飛機等等。
飛機設計是研究飛機總體設計、結構設計、飛行力學和控制的綜合性學科。它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學科之壹。它的發展和水平對航天技術的進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相鄰學科和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工業部門和國防的現代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應具有紮實寬廣的現代飛機設計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現代飛機設計的發展現狀、發展方向和研究前沿,熟練掌握應用計算機和先進的實驗、測試技術解決本學科的理論和工程問題;掌握至少壹門外語,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壹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並在研究中有所創新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夠在高校、設計研究院和生產使用部門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2.碩士應具有紮實的現代飛機設計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和研究前沿,精通計算機和實驗測試技術,初步具備獨立從事現代飛機設計相關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的能力;熟練掌握壹門外語,並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可在設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和使用部門從事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
三。經營範圍
1.課題研究範圍
(1)飛機總體設計:飛機設計理論與方法、飛機總體綜合設計、飛機先進氣動布局研究、飛機制導與控制系統設計、作戰效能分析、飛機設計系統工程與可靠性工程、飛機設計井工程、飛機隱身設計。
(2)飛機結構設計:飛機結構綜合設計、優化理論與方法、結構與機構可靠性設計、動力學與控制、復合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結構耐久性與損傷容限設計、自適應結構原理與應用。
(3)飛行力學與控制:飛行器的飛行動力學與控制,飛行器的控制、制導與仿真,航天器的姿態動力學與控制,人機系統與飛行品質,氣動彈性,飛行管理與空中交通管制。
2.課程設置
(1)博士學位
現代數學基礎、動態離散事件系統、飛行器綜合設計理論與方法、航天任務分析與設計、結構系統優化理論與設計方法、結構耐久性與損傷容限設計、結構可靠性理論與設計方法、高級飛行動力學、航天器軌道動力學與姿態控制、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現代控制理論、現代科學與學科發展前沿。
(2)碩士學位
矩陣理論、數值分析、數學規劃、數理統計、應用泛函分析、數學方程、優化理論與設計、高級空氣動力學、飛行動力學與飛行控制、氣動彈性與非定常空氣動力學、飛行品質與人機系統動力學、彈性力學、結構動力學、計算力學、斷裂力學及其應用、結構有限元分析與程序設計、飛機結構疲勞壽命、可靠性理論基礎、復合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
四、主要相關學科
力學、材料科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導航制導與控制、人機與環境工程、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航天制造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
099航空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
壹、學科概況
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學科包括航空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本學科是設計和研制各種航空推進系統、火箭推進系統和組合推進系統,培養高層次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本學科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學科之壹。航天推進技術被列為國內外國防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其發展和水平對航天技術的進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船舶、能源、環境、交通等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應具有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學科紮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學科發展現狀、趨勢和研究前沿,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和現代實驗、測試技術解決本學科的理論和工程問題;掌握至少壹門外語,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壹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本學科科學研究或專業技術的創新或重要成果;能勝任高等院校、設計科研機構和生產使用部門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2.碩士應具有紮實的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發展現狀、趨勢和研究前沿;具有壹定的獨立從事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科學研究或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精通壹門外語,能夠閱讀本行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在高校做設計和研究。生產和使用部門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三。經營範圍
1.課題研究範圍
(1)發動機總體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推進理論與新型推進方案;推進系統的集成設計和並行工程設計:總體性能參數優化和結構優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發動機工作過程模擬;推力矢量控制;推進系統的性能。
(2)發動機內的流場和氣動熱力學:發動機內流場的計算和實驗研究;渦輪機的氣動熱力學和氣動彈性:渦輪機的非定常流動理論、實驗和應用:進排氣系統、氣動熱力學。
(3)燃燒:燃料噴射、混合和燃燒;燃燒過程的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氣體成分及其控制:固體推進劑的燃燒。
(4)傳熱傳質:傳熱傳質和熱防護;傳熱傳質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
(5)強度、振動和可靠性:高溫下的結構力學;發動機振動和轉子動力學: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
(6)控制、測試、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飛行/推進系統綜合控制;推進系統的建模、控制和仿真:推進系統的現代測試技術:推進系統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課程設置
(1)博士學位
現代數學基礎、現代科學與學科發展前沿、先進燃氣輪機氣動熱力學、湍流與分離流、多相流體動力學、燃燒理論、斷裂力學與損傷力學、結構系統動態特性分析、推進系統綜合設計、推進控制系統建模與仿真、飛行/推進系統綜合控制。
(2)碩士學位
矩陣理論、數值分析、數學方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應用泛函分析、高級氣體動力學、可靠性工程、計算流體力學、粘性流體力學、兩相流體力學、有限元法、斷裂力學、機械振動、傳熱傳質、燃燒理論基礎與燃燒診斷、計算燃燒、發動機特性、現代推進系統控制、結構優化設計、參數估計與系統辨識、現代數字信號。
四、主要相關學科
飛機設計、航空航天器制造工程、人機環境與工程、流體機械與工程、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固體力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統工程等。
100飛機制造項目
壹、學科概況
航天制造工程是我國首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之壹,旨在培養航天制造及相關專業領域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它是航天科學與技術的主要學科,是壹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由於飛機本身的高性能和高要求,必須采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因此,學科本身不僅是航空航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匯集了許多當代優秀的工程技術成果,是高技術研究、開發、推廣和應用中最活躍、最有活力的領域之壹。因此,該學科不僅對發展航天科學技術和實現航天工業的現代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促進相鄰學科和相關高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工業部門(如汽車、船舶、機械、輕工等)的現代化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應具有紮實寬廣的現代航空航天制造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現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現狀、發展趨勢和研究前沿,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先進實驗手段從事飛機制造及相關領域的創新研發工作;掌握至少壹門外語,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壹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使用部門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2.碩士應具有紮實的現代航空航天制造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現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夠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先進的實驗手段從事飛機制造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與開發;熟練掌握壹門外語,並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壹定的科研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夠從事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教學工作。科研、項目實施或技術管理。
三。經營範圍
1.課題研究範圍
(1)產品零件先進成形技術,板料精密塑性成形,超塑成形與擴散連接,成形過程計算機模擬與優化技術,材料成形性研究,模具技術;
(2)新材料、新結構制造技術,先進裝配與連接技術,制造過程質量控制;
(3)三維數字化產品定義、數字化預裝配、工程分析、數控加工和產品數據管理,即CAD/CAE/CAM/PDM,其進壹步發展是產品全局信息建模、無紙化設計、並行工程、制造資源管理、虛擬制造技術和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
2.課程設置
(1)現代科學與學科發展前沿博士學位現代數學基礎、CAD/CAM理論與技術基礎、塑性成形理論進展、板料成形模擬理論與技術、金屬物理學、現代飛機制造技術與系統、現代制造工程理論與技術、並行工程及其關鍵技術、面向對象技術與方法學。
(2)矩陣理論、數值分析、數理統計、彈性理論基礎、金屬塑性成形力學、金屬塑性變形的物理基礎、彈塑性穩定理論、彈塑性有限元方法及其應用、計算機輔助塑性成形、超塑成形與擴散連接、飛機結構連接技術、現代飛機制造技術、軟件工程基礎、軟件開發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微型計算機。
四、主要相關學科
飛機設計、航空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人機與環境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與理論、車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數學;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材料科學、材料加工工程;運輸工程。
101人機與環境工程
壹、學科概況
人機與環境工程是研究航天人機工程、飛行器環境控制技術和航天生命保障技術的綜合性學科。它是航天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天工程的主要學科之壹。在現代航天活動中,人(駕駛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證人的安全、舒適和高效,是航天科技的關鍵問題之壹。圍繞解決這壹問題,出現了人機工程學和環境工程學的交叉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工效學、飛行器環境控制技術、航天環境模擬技術、航天生命保障技術和空調制冷技術,以及導航飛行器和運輸飛行器中的工效學和環境控制技術。該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航天環境模擬與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應具有紮實廣博的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基礎理論和深入的專業知識,對現代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的學科發展方向有深刻理解,能夠對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創新性研究,具有主持和實施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中型號項目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先進測試技術對人機與環境系統進行分析、模擬和仿真研究;掌握至少壹門外語,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壹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應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能夠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使用部門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2.碩士應具有紮實的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了解現代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的研究現狀和學術發展趨勢,熟練運用計算機對人機與環境系統進行模擬和仿真,掌握人機與環境系統的分析技能、設計方法和測試技術,具有較強的開展專項技術工作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壹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可以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與管理工作。
三。經營範圍
1.課題研究範圍
(1)人機與環境系統工程:人體測量學、工效學、環境工效學、人機與環境系統的計算機模擬與仿真。
(2)環境控制工程:飛機環境控制技術、環境模擬技術、航天器熱控技術、汽液兩相流動與傳熱、飛機防冰系統、電子設備冷卻技術、飛機及運載工具環境控制技術。
(3)生命保障技術:個人防護裝備、彈射救生技術、航天服系統、太空生命保障系統。
(4)低溫制冷技術:空調技術、新型制冷技術、生物冷凍技術、太陽能利用。
2.課程設置
(1)現代數學博士學位,現代科學與學科發展前沿,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生物物理基礎,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計算機模擬,航空航天人機環境工程。
(2)數值分析、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導論、數學方程、高等工程熱力學、矩陣論、傳熱傳質、最優化理論、計算傳熱學、常微分方程、汽液兩相流動與傳熱、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熱系統分析與優化、應用泛函分析、航天器熱環境控制技術、編程基礎、新興空調與制冷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個體防護與安全救援等碩士學位。
四、主要相關學科
飛機設計、航空航天推進理論與工程、航空航天制造工程、航空航天與海洋醫學、工程熱物理、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運輸工程。
102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學科是我國高級航空發動機專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壹。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21人,副教授31人。六個獨特的研究方向是:推進系統空氣動力學、葉輪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結構、強度和振動、航空發動機控制、燃燒、傳熱和隱身技術。1986以來,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80余項,國防科工委光華科技基金獎5項,出版教材21部,發表論文890余篇。《發動機設計強度試驗手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進氣道/發動機相容性、進氣道隱身技術、葉輪機械三維流場數值計算等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出色完成某型飛機關鍵部件研制,受空軍嘉獎,獲部級科技進步壹等獎。發動機進氣畸變的研究已成功應用於多種型號飛機的進氣道設計,受到用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