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河西學院分數線

河西學院分數線

大學專業:

河西學院是甘肅省壹所普通本科院校,被教育部指定為復旦大學對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學院、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甘肅省碩士學位項目建設單位、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戰略位置河西學院位於絲綢之路黃金段、河西走廊中段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市。是蘭州至烏魯木齊近2000公裏區域內唯壹的綜合性本科院校。學校服務區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肅及周邊的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四個少數民族省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稟賦,具有廣闊的辦學育人空間。辦學歷史河西學院起源於甘肅省張掖師範學校,創建於1941。張掖師範學院成立於1958;1959轉制為張掖師範學院;1962調劑到張掖師範學校;1978,張掖師範學院恢復;1992更名為張掖師範學院;2000年並入原張掖農業學校和張掖職業中專學校;2001,升格為河西學院;2014原張掖醫學院、張掖市人民醫院並入學校,組建新的河西學院;70年來,培養了65438+萬畢業生。辦學定位學校堅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肅、輻射周邊”的辦學定位,踐行“以人為本、知行合壹、止於至善”的辦學理念,以“寫河西文章、辦出特色、打造絲路名校”為發展目標,堅持走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之路,致力於把學校建設成為河西走廊優質應用型學校。辦學條件學校總占地面積近4000畝,校舍面積5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6543.8+0.8億元,實驗儀器設備總額2654.38+0.4萬元,紙質圖書6543.8+0.44萬冊,電子圖書6543.8+0.53萬冊。學校擁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學術中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及錢學森紀念館、河西走廊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藝術創意中心、河西歷史文化中心等場館。學校是全國大學博物館教育聯盟成員;被譽為甘肅最美大學校園之壹。附屬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首批國家臨床教學與培訓示範中心,首批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甘肅省首批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床位1.400余張,年診療人次60余萬。專業學校堅持師、農、醫並重,多學科協調發展。現有20個二級學院,64個本科專業,11個醫學專業,涵蓋12個學科,形成了教師教育、生態農業、醫療衛生、應用文理、工程技術五大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1,省級壹級特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初等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化學、種子科學與工程、音樂表演、工商管理、土木工程)11。有13個省級特色專業(初等教育、學前教育、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護理學、應用化學、物理學、應用心理學、園藝學、醫學影像技術)和6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歷史、數學、化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中西醫結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學校堅持提高適應性、滿足多樣性、突出特色的目標,深入推進以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繼續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工程。教學改革成果獎獲壹項國家級教學成果壹等獎,多項省級教學成果壹、二等獎;擁有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精品資源5個,省級精品課程18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大批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和國際比賽中獲獎。學校面向全國20個省市區招生,全日制在校大學生18697人,畢業生就業率壹直保持在90%以上。教工學院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大力實施“祁連學者”人才工程,創造性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努力培養和造就壹支德才兼備、教學相長的教師隊伍。教職工2018人(含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1100人,教授(含主任醫師)1人,副教授398人,高職比例53.5%。博士277人,占25.2%,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80.5%;擁有兼職院士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6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省級優秀專家14人,省級名師10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園林獎獲得者9人,甘肅省飛行學者3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就獎獲得者14人。聘請100多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傑出校友、院士李燦任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是祁連山生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學術機構有54個研究所(所、中心),4個省級科研團隊,1個博士後工作站(微藻工程)。建成了甘肅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甘肅微藻工程技術中心、河西歷史地理文化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20多個省級科研服務平臺。與西路軍紀念館共建西路軍研究院,與復旦大學共建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與陜西師範大學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河西走廊智庫,與新農創集團共建鄉村振興研究院。科研成果學院始終堅持撰寫河西文章,致力於“產出壹批標誌性成果,扶持壹批河西研究專家,培養壹批服務河西的名人”,在河西種業、沙產業、河西簡牘、敦煌文獻、西北少數民族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學術優勢和特色。近年來,先後有、楊、李瑜等30多位院士和、、白、畢飛宇等120多位著名學者來校講學。“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祁連山生態與水資源保護論壇”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先後在我校召開。近年來,學校舉辦了省內高校最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講學的院士和著名學者最多。五年來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0余項,國家部委項目30余項,省市科研項目200余項。出版圖書教材220余部,發表論文3000余篇,有近百項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科技發明獎和社會科學成果獎,發明專利50余項。校園文化學校成為展現河西精神的文化學術高地,堅持經典文化,以優秀活動培育文藝精神,以核心價值觀樹立正氣,實施“壹院壹品”工程,打造特色品牌。省院品牌《敦煌之夢》、《絲路上的雨》、《月亮上的賀蘭》等大型歌舞劇陸續來校演出,自創舞劇《玉古風華》被教育廳列入全省高雅藝術校園活動,並在蘭州高校和河西四所職業院校巡回演出。校園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曾獲第七屆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國外交流學校堅持開放學校,開放學校。與福特海斯州立大學、布萊恩特大學等國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與臺灣首都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等多所港臺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先後聘請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國家的140多名文教專家來校工作,其中3人獲得甘肅省外國專家“敦煌獎”;2016,開展留學生教育;有壹所面向中亞和西亞年輕人的國際學院;學校被授予“甘肅省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單位”。八年來,兩校精誠合作,不斷豐富配套內容,在教師繼續教育、學術交流合作、幹部崗位互換、教學資源享受等方面開展了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其中,300多名教師赴復旦大學深造,63名教師攻讀博士學位,45名幹部掛職鍛煉,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高密度、高水平”的援疆支教格局。援疆學校多年來堅持援疆支教,先後派出22批9000多名師範生到新疆實習,有力地支援了新疆的基礎教育事業。學校教學工作兩次受到新疆自治區教育廳表彰;學校大力支持並積極鼓勵畢業生到新疆工作,實施“頂崗實習帶就業工程”和“千人進疆計劃”,在新疆14個市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就業創業基地。每年有1000多人在新疆各企事業單位工作。面向未來的發展願景,學校將以習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加快壹流本科教育建設,不斷推進“轉型、提升、發展”戰略,全力打造河西學院升級版,努力早日建成河西學院。

其他信息:

河西學院占地近4000畝,學校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654.38+0.3億元,實驗儀器設備總額654.38+0.6億元,紙質圖書654.38+0.2萬冊,電子圖書654.38+0.65萬冊。二級學院18,本科專業59個,醫學專業11;教職工1959人(含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24人,教授145人(含主任醫師)。

  • 上一篇:國家對高新企業有什麽補助
  • 下一篇:華夏中國知識產權交易系統真的黑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