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位於湖北省石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校園依山傍水,叢林環繞,環境優雅,氣候宜人。是教學、科研、學習的理想場所。校園占地1,000畝,分桂花園、舞陽、土橋三個校區,建築面積29萬多平方米。學校建有校園網,有近50個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和電教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0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565438多萬冊,中外文期刊65438多萬種。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1.500余人,在職教職工1.226人,專任教師57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300余人,講師等中級職稱400余人,博士(含博士生)1人,碩士1人。此外,學校還聘請了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臺灣省立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的60多名客座教授。
目前,學校設有文學院、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醫學院、經濟與法律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成人與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等八個二級學院,以及文學院、外語系、體育系、 大學外語系,還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還有壹個二級甲等的附屬醫院,300個床位。 學校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涵蓋文、理、工、農、醫、法、管、教等八個學科。有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英語、林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與管理、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會計學、思想政治教育、體育學、美術學、音樂學、園藝學、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藥學、財務管理、護理學、播音。學校現有12個專業,包括省重點學科文藝學、省重點建設學科民族學。學校現有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8000余人。學校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面向社會招收本科、專科學生56人,成人學生6000余人。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了壹批又壹批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被譽為“武陵山區人才的搖籃”。
學校以“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加強應用開發研究,加強民族學研究”為指導方針,立足山地資源、少數民族地區和學科自身優勢,努力形成科研的地域、民族和學科特色。目前,學校有4個省級和學院級學術研究機構,有20多個整合院系的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分為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和醫學版,均面向全國公開發行。近年來,學校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92項,完成技術開發研究項目56項,獲得鑒定成果37項,獲得國家專利16項,獲得國家和部級獎5項,獲得省級獎16項,獲得國家級獎30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和專著8500余篇。學校土家研究壹直走在全國前列。
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不斷加大兩個文明建設力度,取得了豐碩成果。我校本科教學從65438到0999通過教育部合格評估。1998、2000年學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1999被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民族體育模範集體”,被國家民委、省政府表彰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崇高榮譽。
進入新世紀,面對新形勢,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學校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發揚“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同心同德,開拓進取,把學校建設成為武陵山區壹顆璀璨的明珠,為全國高等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