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荷花,喜歡她淡淡的清香,喜歡它淡淡的粉紅,喜歡她的苗條,喜歡它的蓮而不妖,喜歡它的溫柔...
眼神裏,除了憐憫,什麽都沒有。就像雨巷裏那個拿著紫丁香的女孩,在夢裏,她沒有揮手,也沒有走開。除了她的身材還是她的身材,除了她的帥氣還是她的帥氣。牡丹?玫瑰?莉莉嗎?菊花?面對這些後宮佳麗,我就像壹個挑剔的美食家,壹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總覺得他們少了點什麽,不能給我壹種完全喜悅的感覺。可能這就是我比較喜歡荷花的原因吧!
愛情是盲目的。荷花,讓我覺得它是花中之王,無人能比。朋友說我太愛它了,忽略了其他花的美,可能吧!春末三月,百花爭艷,牡丹嬌艷,讓人只有震撼;炎炎夏日,紫羅蘭、玉蘭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驅散了夏日的意味,讓人心曠神怡;秋高氣爽,菊花以枝為榮,氣節傲潔。寒冬裏隆隆作響,梅獨自為美奮鬥,不畏嚴寒,吐出芬芳,贊不絕口。但是,我還是固執地認為,蓮花是完美的。
我對荷花的愛讓我成為百花不公平的評判者。在生活中,我們仍然是不公平的事物是非曲直的法官嗎?
深夜,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被這個問題困擾著。記憶的盒子被偷偷打開,往事如流水般重新浮現在眼前。
因為對個人的崇拜,我成了他的監護人。別人稍有異議,就拳腳相加。朋友們對它肅然起敬,保持沈默,這讓我心裏微微有些高興。因為是密友,所以不管事情對錯,不分青紅皂白,厚著臉皮站在朋友壹邊;因為對個人稍有偏見,只要可疑的事情壹出現,重點就會放在他身上;因為自己的喜好,盲目的順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突然發現,曾經,我是那麽的優柔寡斷。我成了無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舞動的秋蓮,隨風飄散的蒲公英,我成了生活不公平的審判者。
世界很大。我們要想把壹切都認識清楚,就要拋開我個人的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獨立,才能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就像壹棵巨松,紮根在懸崖峭壁之間,不隨山川和颶風改變位置;就像壹朵獨自開在山谷裏的野百合,不管有沒有人經過,它依然開得那麽燦爛,那麽快樂。
愛荷花,但不要寵荷花。熱愛生活,應該是壹個公正的裁判。
當荷花再次芬芳。
席慕蓉曾說:連的心思誰也不懂。
我是壹朵渾而不純的荷花,站在最近的河邊。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我打開又感謝,感謝又打開,等待妳永遠愛我的那壹天!
當明媚的陽光點綴著美好的夏日,我在水汪汪的夜色中銀裝素裹,醞釀著浪漫溫馨的夜晚,當妳和妳的朋友和我壹起來到河邊;風輕輕吹來,讓我婀娜多姿,引起妳的註意。天空中時而下著綿綿細雨;滋潤我孤獨的心,啊...這壹刻!荷花帶來雨水,風格感人!
妳看我站在水中央,妳看我站在綠葉旁,妳看我時而爭艷,時而自得其樂,但心裏其實是無限淒涼的.....我的心肝腸寸斷,眼淚常常在我身邊滾下來,我的心在吶喊,我的心在詆毀;因為妳充滿愛意的眼睛裏始終沒有我的影子...不要怪我從泥淖裏走出來,也不要怪我美到讓大眾欣賞,但我總是難過,只能把自己的根藏在光鮮外表的掩蓋下,明年為妳綻放!
妳沒有機會...妳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怎樣才能讓妳看到我最美的瞬間?我想,這個夏天;我還是會努力展現自己的美麗,釋放自己的芬芳。我希望妳睜大眼睛,因為我們是有緣人,我相信有壹天,妳溫柔的目光會鎖定在我身上,妳贊美的話語,妳慈愛的眼神;它會讓我變成壹個叫“蓮”的美女,而妳會像童話裏的王子壹樣喚醒沈睡的公主。我滿懷希望的期待著,期待某月的這壹天!
我是壹朵渾而不純的荷花,站在最近的河邊。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我打開又感謝,感謝又打開,等待妳永遠愛我的那壹天!
●蓮蕩深處讀清蓮文/清風裏看明月。
歷史上有很多贊美荷花的詩詞,而我只喜歡“荷葉無限鮮艷,荷花映日影別樣色”,認為這種意境遼闊深遠,氣勢磅礴,蘊含著清風明月般的清澈與深邃。這是我最喜歡的風景。
那天,我帶著我的妻子和女兒去參觀了四合花園。這真的像是在壹個仙境。有生以來第壹次看到千頃碧綠的荷花,斑駁的色彩,在陽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蓮花蕩處處見水,幽處有徑,彎彎繞繞,隱於荷葉、蘆葦、青香蒲之間。古樸的風車在風中旋轉著荷花的節奏,傳遞著水的聲音。就像那種又響又稀的聲音,讓人從心底感到震撼。蓮花蕩深處有壹水車,孤零零地躺在溝裏,剛刷過桐油,色澤清亮,桐香四溢。只有腳下樹葉上的泥痕證明它的存在是已知的。但那是遊客的痕跡,沒有人真的可憐它。老婆女兒興奮地踩上去,吱嘎聲在寂靜中很響。水波在水車的工作中翻了個身,從高處溢出,回到自己身上。很像人在生活中流浪的過程。老婆和女兒都很開心。我被水車流動的聲音感染了。
我對老婆說,我們去賞荷花吧。我妻子租了壹艘小木船。船娘40多歲,很熱情,臉上滿是工作的滄桑。她笑著說,沒錯,荷花要深入。她熟練地放置桿子,小木船與她協調壹致。我們上了船,遊進了蓮花秋千。水手長不善言辭,總是沖我們笑。她專註地撐著船,對我們的大驚小怪非常激動。可能她每天都在裏面遊蕩,周圍沒有風景。走進深處,那才是真正的蓮花世界。壹眼望去,碧波蕩漾,碧綠流淌,點綴其中的荷花有的盛開,有的含苞待放。盛開的葉子艷麗,色彩斑斕,令人迷惑;蓓蕾矜持,靜如處子,充滿誘惑。蓮花有許多顏色,包括紅色、黃色和白色。我對白蓮花情有獨鐘,不僅因為它幹凈,還因為它開放時安靜,卻震撼人心。這很符合我的心情。我讓水手長把船停在壹朵巨大的白蓮花前,我說我想看五分鐘。船娘奇怪地看著我說,妳這樣的客人很少。我笑了。對於妳喜歡的,五分鐘真的是壹瞬間。我不知道這是我的小氣還是大自然的小氣。我不止壹次看過荷花的照片,那種無聲的美,流動的恣意,曾經讓我有種淚流滿面的感覺。現在,當我真正面對她時,突然覺得她並沒有照片上那麽孤獨。她在這樣壹條醉人的母親河中綻放,來自河底的具有強大力量的莖幹堅定地支撐著她。她由妖嬈的兄弟姐妹陪伴,由巨大的荷葉精心呵護。蘆葦和青浦是她生命中的另壹種風景。他們壹起成長,壹起搖擺,壹起聆聽風的聲音,壹起接受陽光雨露。如果她知道了,也想到了,我想我們和很多看她的遊客,壹定也是她看的風景。肯定是。巨大的花瓣像水鳥的翅膀壹樣展開,蓮花直接袒露了內心。黃色的花蕊充滿了熱情和奔放的生活,花蕊下嬌嫩的荷花呈現出她的厚重和沈穩。我把我眼中的這朵蓮花放大到很想整理壹下之前心裏那種莫名的感覺,這就是我愛蓮花的原因。
我老婆也被這種無聲的美感染了,眼角有晶瑩的淚珠。像花瓣上的水珠,清澈透明,沒有沾染壹絲塵埃。我知道我們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壹樣,但那壹刻的震撼是壹樣的。我緊緊握住老婆的手,她依偎著我。我們把內心的激動傳遞給了對方,像小橋流水,又溫潤如玉。
水手長笑了。城市裏的人很浪漫。我也笑了。浪漫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只要心裏有浪漫,就會浪漫。比如蓮花,生命極其短暫。在綻放的那壹刻,生命的美好開始褪色,但她從未放棄綻放的光芒。因為在這浩瀚的蓮花秋千中,她並不孤獨,她的生命可以通過蓮花的形式得以延續。那是她壹直在努力的。
我被這種狀態迷住了。我在壹篇文章中寫道,面對高山,我從不掩飾自己的卑微,但我也從不輕易自卑。就像荷花壹樣,每壹朵花都有自己綻放的權利和方式。不同的是綻放的過程和對生活的理解。水手長不能理解我的感受,但有我老婆這樣的知心朋友,我很滿足。
我對老婆說:“第二天荷葉無限艷,第二天荷花紅不壹樣。”這就是生活的熱情和精彩。浩瀚的水域,荷葉,芙蓉水,自發光我們不想精致,但也不想低俗。比如我平時燒硯臺,燒筆,只求手不僵,心不死。
我妻子淚流滿面。是啊,我們都是風前的客人,不用跳起舞來。最好做自己,生如夏花,死如秋葉。多麽極端的狀態。
小木船繼續深劃,風景依舊美麗。我沈迷在賞荷的五分鐘裏,其他繁華的景色突然在我的眼前消失了。
●不壹樣的荷語/李中國
讀了7月4日茶亭專欄發表的《夏日賞荷》壹文,引發了作者的戀荷情結。因為我的家鄉,山東濟南,是壹個“四面荷花三面柳”(詩人劉吟詠濟南句)的地方。依托“壹城有山,半城有湖”的地理環境,片片綠蓮枝頭,紅漢渲染點綴著夏秋的景色。
但在對荷花的鑒賞中,筆者並不贊同古今眾多荷花愛好者以主觀、形而上的方式將荷花視為“優”的化身,或強加某種精神符號宋,而是更註重其作為植物所固有的物理屬性和內涵,希望從中讀出文人眼中所未見的別樣荷花。
如宋代周敦頤的《情蓮》,就把蓮贊為花中君子孤傲、正氣、自足,“出淤泥而不染,清蓮而不妖。”壹位曾在濟南大明湖百畝水面上種植蓮藕的荷農笑稱:“如果沒有淤泥,荷花哪裏開?”如果蓮花是靠泥的滋養才美麗的,怎麽染?"
而現代的文人,在荷農的啟發下,也會對荷花進行新的構思:向天空開放的花朵,如同人類精神的崇高取向,紮根於腳下的泥土中,獲得無盡的滋養,這是崇高精神得以發揚光大的豐厚基礎。這壹提醒讓世人縮短了與蓮花的距離,不再遠離它,也對泥巴生出了壹點愛。
認真思考的誠意是這樣的。
筆者查閱了多種蓮藕種植資料,並咨詢了壹些植物學家,認為這種觀點如果能得到專家的認可,並得到科學的支持,就能塑造出蓮花在時代中的形象。但是我發現了其他的東西:
例如,從這種在中國種植面積超過654.38+萬公頃的水生大型植物的習性來看,它的生命和美麗並不主要得益於“淤泥”的滋養,而是“天”的特有產物,即夏季的高溫和充足的陽光——依靠被水覆蓋的綠葉盾的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機滋養。而花瓣的細胞裏充滿了絢爛的顏料,用詩歌的語言來說,就是陽光的擁抱和堆積!
池塘底部的“泥”是荷花的發源地。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把荷花的生長放在壹個立體的混合食物鏈上。讓它的美麗和生命依賴於天空和地下的浮遊生物、水生物種、有機碎片、太陽能、養分和碳酸氣體。說荷花不“染”,不如說荷花對彼此“有益”。可見,荷葉矯健的姿態不僅是在張揚精神的維度,更是在豐富生活。
這種收獲的意義,要等到秋意漸濃,荷花捧出了濃郁的蓮房,人們從深深的泥裏找到了它濃郁的蓮瓜,它才開始枯死腐爛。讓人從淅淅瀝瀝的雨聲中聽出壹種奉獻的感覺。這樣的形象堪比周的“出淤泥而不染”——誌在潔身自好的人,還是淩波這樣的神仙!
在這裏,夏日環湖漫步,關註“荷葉無限艷”或“傍晚歸船,徜徉於荷花深處”,妳壹定會讀到別樣的紅荷花。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8月13)
●荷葉盛開文/陳喬
記憶裏好像是贊美荷花的話比較多,真是委屈了荷葉。
新房前有壹個占地約三四畝的池塘。在房屋裝修期間,因為季節是從冬天悄悄到春天,又因為每天總是忙忙碌碌,所以在妳面前仰望的樹枝,可能偶爾會讓人發現它的新芽。這片安靜的水域從未引起我的註意。搬家也是快樂和忙碌的。購物被安排好迎來送往,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看看周圍已經漸漸變綠的壹切。它們由淺入深,由淺入深,直到綠色變成壹大片,直到覆蓋了整個校園...荷花池在這壹段時間裏,誕生了壹池精靈。
起初,我只是遠遠地看著窗外。偶爾,當妳有空的時候,袖手旁觀的窗戶,妳可以看到他們。從遠處看,荷塘的綠色與周圍的草坪、樹蔭的綠色融為壹體,並沒有太多的特色。相反,池塘裏的紅亭臺樓閣要顯眼得多,有時情侶或老人在上面行走。我想,荷花盛開的時候,我應該去附近看看;只想在月夜感受荷塘月色;我認為這將是壹個放松的好地方。
壹場中雨驅散了黃昏的閑人,醉人的荷香滲透到潮濕的空氣中,把我壹個人留在荷塘邊。沒有荷花,沒有月亮,心靈寧靜,不需要安慰。荷葉的美麗在這樣壹個平凡的黃昏綻放。
荷葉又厚又寬,有農民的帽子那麽大;葉柄又高又壯,像直胳膊壹樣支撐著荷葉。大概是因為太陽光和肥力分布的差異,荷葉生長不均勻,時高時低,把整個荷塘的水面改造成幾個巨大的綠色波浪,看似漸行漸遠,突然卷起波浪,向前沖去。所以,荷塘總想安靜,壹動不動,它想停下來...
雨後的荷葉增添了幾分嫵媚。每壹片荷葉無壹例外地捧著壹朵雲雨,但絕不是我們通常讀到的露珠。它圓圓的像個球,胖胖的像個雞蛋,靜靜地躺在葉子的中央,軟軟的,閃閃發光,忽遠忽近,像荷葉的眼睛,住著這壹大片綠色。
在葉柄下端的旁邊,壹些立體的圓形物體壹開始讓我很迷惑。我仔細壹看,原來是枯葉。它並不像其他爛掉的葉子那樣貧窮、散亂、無助。生活已經離它而去,它的形狀依然極其美麗——雖然邊緣無力地垂下,但由葉梗支撐的中央部分頑強地堅持著,像壹把把黃色的傘,更像巨大精致的蟻巢,完全立在水面上。人們推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我欣賞拒絕腐敗的荷葉。不就是用它的執著詮釋了這樣壹種審美追求嗎?
壹陣風來,荷葉的香味更濃了。突然很希望有人享受這樣的黃昏,想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電話,又怕打擾這難得的寧靜,只好讓她在內心深處綻放,在美好的回憶裏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