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居裏夫人在實驗研究中,設計了壹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壹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裏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壹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
1902年年底,居裏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壹克極純凈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壹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像細鹽壹樣的白色結晶,鐳具有略帶藍色的熒光,而就是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壹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壹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壹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壹步的實際應用。
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壹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癥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於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
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蘭西***和國,鐳療術被稱為居裏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於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擴展資料:
瑪麗·居裏(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裏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裏(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裏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裏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壹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癥。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裏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裏是唯壹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科學院院長曉發爾:瑪麗·居裏,您是壹個偉大的學者,壹個竭誠獻身工作和為科學犧牲的偉大婦女,壹個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在和平中始終為分外的責任而工作的愛國者,我們向您致敬。您在這裏,我們可以從您那兒得到精神上的益處,我們感謝您;有您在我們中間,我們感到自豪。您是第壹個進入科學院的法國婦女,也是當之無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居裏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