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出生在華沙。她全名叫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裏(Maria Skvodovska Curie),是法國著名的波蘭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1903年居裏夫婦和貝克雷爾因對放射性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居裏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發現了釙和鐳兩種新元素。在她的指導下,人們首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癌癥。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裏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去世。
擴展數據:
即使居裏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熱情有壹小部分存在於歐洲,歐洲也將面臨更加光明的未來。這是愛因斯坦對居裏夫人的評價。
瑪麗·居裏在巴黎索邦學院學習時遇到了她後來的丈夫皮埃爾·居裏,並開始了他們的科學生涯。於是,科學史上留下了壹個光輝的名字——居裏夫人。
為了從9噸瀝青渣中提取出0.1 g的鐳,居裏夫婦在簡陋的實驗室裏奮鬥了45個月,每天不停地攪拌,穿著滿是灰塵的工作服,煙霧熏得他們哭了起來。
因為對放射性的發現和研究,居裏夫婦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裏夫人成為歷史上第壹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1911年,居裏夫人因成功分離鐳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8年內,他兩次獲得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這是史無前例的,大概再也不會有了。
沒想到居裏夫人獲得諾貝爾獎後,並沒有將提煉純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是公之於眾,促進了放射化學和醫學的發展。當時幾個朋友勸她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居裏夫人說:“這是不應該的,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我們不應該利用這壹點來獲利。”
居裏夫人把壹生都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她把科學研究看得比自己的健康還重要。她曾經為了參加世界物理大會,要求醫生推遲腎臟手術。
她曾經忍受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在生命的最後壹刻,她發高燒躺在床上,仍然讓女兒向她匯報實驗室的工作。
幾十年來,居裏夫人親手“創造”了鐳、釙等放射性元素,給了她巨大的科學榮耀,但也給她留下了貧窮、肺病、眼病、膽病、腎病和最終的死亡。
人民網-居裏夫人:把壹生獻給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