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為什麽要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

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為什麽要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

很多人納悶,許多科研項目耗費的經費很大,動輒上千萬,甚至百億的都有,可是這些科研項目的成果最終都會被發表在壹些國際雜誌上,供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看,這看起來不是血虧了嗎?

科學、科技和科學家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科學和科技。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所謂科學實際上就是類似於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類學問,妳看,這些理論在現在全世界的各個高中、大學都在教授。甚至牛頓當年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到書店就能買到。所以,我們可以這麽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全人類的智慧集合。

至於科技,那就完全不壹樣。科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子彈,芯片,衛星。他們有具體的用處,而且常常是壹個國家或者壹個企業的機密。

所以,科技是有國界的,而且科技實力往往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原子彈,芯片這些國家級別的科技都是機密,這些是不會去發表國際雜誌的。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科技都是不發表的,也會有壹些發表。國際上的慣例其實是依靠?專利?來保護技術。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之前就是壹個三級專利員,每天的事情就是看壹些科技專利。

由於壹些科技是國際級的機密,這也使得研究這類學問的科學家成了搶手貨。比如,二戰期間,德國有壹大批傑出的科學家,蘇聯和美國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就去搶人。美國的火箭之父馮?布勞恩就是德國人。

那妳可能要問了,為什麽科學就不能像重要的科技這樣不去發表?

為什麽要發表論文?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的自我封閉都會導致自己落後。?科學?這個東西尤其如此。科學的前身是自然哲學,而自然哲學起源於古希臘。現代科學則是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伽利略和牛頓的時代。在當時,學者們就集合成壹個團隊,也就是早期科學院的雛形。他們當時就形成了壹個習慣,在公眾面前宣讀自己的最新成果,然後由同行來評判這個成果。

發明權之爭當時,學者們常常會因為發明權的問題引發爭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他和胡克因為萬有引力發明權吵過,他和萊布尼茨因為微積分的發明權也吵過。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科學界逐漸認可的方式就是誰先發表論文,誰獲得發明權。比如,客觀上說,牛頓要早於萊布尼茨發現微積分,但是他沒發表,而萊布尼茨先發表了,所有,在微積分的發明權上,兩者被並列了。這事要放到現在,很可能就是萊布尼茨獨享發明權了。

同行評議在科學研究這個領域,其實是魚目混珠的,什麽樣的人都有。但是科學的發展是累加式進行的,說白了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學問。如果前人的研究都搞錯了,那後人再在這個基礎上做學問,那也壹定會錯了。所以,要保證科學朝著壹個正確的方向發展,就必須盡可能確保正確性。於是,就需要引入壹套合適的機制:同行評議。

說白了就是,學者發表自己的論文,然後大家來找茬,盡可能去挑錯誤。於是,期刊雜誌應運而生,他們承擔的職責就是提供壹個平臺,方便學者可以發表和查閱。如今壹個重要的論文,除了期刊的編輯層層審核,更重要的是國際上在該領域的重量級學者也可以查閱到,他們可以來幫忙識別論文是不是有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盡可能確保科學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學術交流在發論文和審論文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學術交流的過程,科學的發展十分依賴交流。還說回到牛頓,牛頓因為和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發明權之爭,使得英國的數學圈和歐洲的數學圈不再進行交流,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裏,英國的數學圈地位壹落千丈,直接把學術中心的位置拱手讓給了法國。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就發現,發表論文不僅僅是告知其他人自己的學術成果,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確保自己的貢獻被世人所承認,這樣也能夠同時了解到自己領域內最前沿的發展。所以,我們才說科學是無國界的,它是全人類的智慧結晶。但我們也不能忘了,核心科技是有國界的,它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 上一篇:敬業又快樂。
  • 下一篇:勞力士潛航者系列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