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上午步行到專利局,走上四樓,坐在他那狹長的辦公室裏工作八小時。當時專利局使用的是壹種長腿座椅,這種座椅讓不少人養成壹個習慣:把座椅往後壹仰,雙腿蹺到桌上,悠閑地審查圖紙。
愛因斯坦不習慣這樣,他寧可緊張、聚精會神地伏案工作。有壹天,他從家裏帶來壹把鋸子,把椅腿鋸掉了壹截。這樣他就又可以按自己的習慣,整個身子都埋在桌子上的圖紙中工作了。每天,他把圖紙審查完後,就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令他著迷的物理學研究。
也正是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的這段日子裏,愛因斯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設,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相對論也是在這段時間誕生的。在這裏,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讓我們再將目光穿過歷史,會發現居裏夫人的客廳裏有壹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簡樸的椅子。居裏夫人的父親曾經要送他們壹套豪華的家具,但他們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為了不讓閑談的客人坐下來,他們沒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裏夫人說:“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
對愛因斯坦來說,他鋸掉的不僅是壹截椅子腿,還有壹種安逸的工作狀態,使他能完全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會因為安逸而懈怠。對居裏夫婦來說,兩張椅子,讓他們有了事業上攜手***進的動力。沒有多余的椅子,使他們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於攀上科學的頂峰。
原來,成功就是刪繁就簡的過程。刪去容易讓人懈怠的那份安逸,就著簡約的孜孜以求的努力,那麽妳離卓越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