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孔子的思想中與現代不符合的有哪些?請說明理由。

孔子的思想中與現代不符合的有哪些?請說明理由。

評孔子的思想與現代的民主政治

2005年9月28日是孔子誕生2556周年紀念日,全世界許多的儒家崇拜者在世界各地舉行了全球祭孔。如今事過多時塵埃落定再來思考壹下,亦無不可。孔子是壹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及中國歷代都出有許多傑出的人才,都值得人民紀念。如何紀念歷史人物?可以開紀念會、可以研究探討其學術思想、可以出論文集、可以做報告會等等,種種方式都可以紀念歷史人物。至於全球祭孔,我認為不合時宜,簡直是胡鬧。

孔子創立儒家思想,其中心思想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工具所以得到歷代統治階級的推崇。經過歷代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儒家思想在封建時代占據著顯赫的地位。他的思想是忠君而不提愛國。他主張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貴者諱,也就是說老百姓要為統治者和當官的及上輩的隱暪錯誤和缺點。他主張學而優則仕(論語),讀書的目的就是當官。他壹生也就是想當官食祿為統治階級服務。“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即耕田的埃餓當官的食祿這是他認為理所當然的。孔子主張的是愚民政策,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於社會的進步當時各國陸續公布刑律使治民有所依據,這在當時是進步的。孔子對此非常反感,當晉國也鑄刑鼎公布刑法時,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他的話說:“晉國要亡了鑄刑鼎公布刑法民只要看鼎上條文不看貴人面孔了。貴人還能做什麽!貴賤無序怎麽立國!”他想要法律神秘化,獨掌在貴族手中使民莫測。可以說孔子思想中還嚴重地存在著奴隸制的思想。奴隸制的思想家李子增說過:“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李子的意思就是說:“治老百姓,要使老百姓沒有心思思想但飯要給他吃飽,沒有意誌誌願但身體要強壯(身本強壯才能勞動)。使老百姓永遠沒有知識沒有欲望。使有智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為。這樣統治者不要進行什麽鎮壓,天下也能治的太太平平的。”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為了控制德國人民的思想,壹方面將壹切不利納粹德國的消息全部封鎖不給人民知曉,另方面大造謠言欺騙德國人民。戈培爾的壹句名言就是“謊言重復千遍,就成真理。”雖壹時得逞統治了歐洲大部地區奴役了歐洲大多人民,但最後戈培爾壹家還是隨著納粹德國壹起消亡。這就是戈培爾學習“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弄人民的結果。

孔子提倡禮。禮是什麽?禮就是由統治階級制定的許多規矩,人的行動合乎這些規矩就是合乎禮。孔子主張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說統治者和當官的犯了錯誤可以不受刑罰;禮不下庶人就是說統治者和當官的貴人對壹般的老百姓不必遵守什麽規定(但貴族制訂的要庶民遵守的規矩庶民是必需遵守的)。在奴隸制社會中奴隸是牲口沒有人的地位,不必象對待人壹樣來對待。孔子也持有同樣的看法。

孔子做為封建主義的思想家,為了更好地維護封建的統治,孔子曾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篇)。這句話也就是說為政之道不單靠刑罰,加之以禮(也就是說統治者貴族制訂許多的規矩給庶民去遵守)使老百姓能更加自覺地接受統治者的統治。國內某報在20050927就曾轉載壹篇臺灣文章把孔子的這句話,稱為“禮下庶人的盛德大業”,文章說:“他把本屬於貴族生活的禮樂,帶到民間的第壹人;也是把本屬於貴族專利的學術,帶到民間的第壹人。”“孔子的生命人格之所以能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上,就在這壹‘禮下庶人’的盛德大業”。對該報的觀點本人不敢茍同。本人認為禮的制訂是貴族的專利,庶民無權參予,貴族制訂了禮(就是各種的規矩)庶民必需遵守,而貴族對庶民不必遵守這些的規定。這就是禮不下庶人的實質,如何扯上“盛德大業”?真是亂彈琴!對於歷史人物就應當實事求是,豈可因為眼前的需要而任意偽造歷史人物的思想與行為,這樣豈不顯得太可悲了。

孔子壹生想當官,但他只當過不大的官而時間也不算長。他壹生也不見的富裕,也曾餓過肚子。所以他也有接近百姓的進步壹面。孔子反對橫徵暴歛,孔子認為“苛政猛於虎”。他的學生冉求做季氏宰,替季氏聚歛,他很憤怒要弟子們敲著鼓去攻擊他。他主張舉賢才,慎刑罸,薄賦稅,重教化。他對為政者提出:“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論語堯曰篇)。但我們應當全面地看他主導的中心思想,而不是挀住壹二句話斷章取義,以代表他全面的思想。做為壹個封建主義的思想家,他維護封建統治的安全,他希望封建統治者開明,他希望封建統治下老百姓日子好過些而不至造反。這些目的只是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者不被打倒而永遠騎在人民頭上千秋萬代永世長存。所以他提倡中庸之道,想在統治者與老百姓之間不徧不倚,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不自覺地總是偏向於統治者。其目的是為了使老百姓永遠甘心情願地當牛馬受剝削,使貴族統治者能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不勞而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所以他的學說能得歷代封建統治者的尊奉而成為至聖先師。我們也應當理解由於“篤於時”孔子的思想不可能超越當時社會的限制,由於他所處的環境他只能成為壹個封建主義的思想家。

在論鬼神方面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在古代能有這種思想算是進步的了。

在古代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百家爭鳴時代,社會上各階層思想都非常的活躍。孔子是代表仕即讀書人(在自由民中屬於上層的階層)的思想。在手工業者中也出現了壹個大思想家即墨翟,當時墨家的影響不亞於儒家。墨家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戰爭、反對統治階級的腐朽糜爛生活、反對厚葬。註重發展生產,關心人民的溫飽勞息,提倡創新,提倡發展技術。但他的思想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在封建社會中也在罷黜之列。甚至在某些統治者眼中還認為是危險的組織加以取蹄。而逐漸衰微至銷聲匿跡。

孔子真正的是壹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壹生在學習、在思想、在誨人不倦。他學習態度是“多聞闕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後知不足”、“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入太廟,每事必問,這是他不恥下問的精神。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他說他自已學而不厭,這是他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他在教學與學習方面許多的言論至今尚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

孔子是封建社會中的壹個突出偉大的思想家,為維護封建社會的穩定與利益竭盡心力,得到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的推崇。但孔子已是距今二千多年的人物了。人類社會已從封建主義社會經過資本主義社會如今我國已發展到社會主認社會正在向***產主義社會過渡。在這個時代這些維護封建主義社會的統治理論對我們又有何價值?某些的復古主義者借儒學來鼓吹封建主義。我曾看到某報轉載的壹篇新加坡文章“要以東方的儒家思想來代替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說”開明的皇帝可換得臣民的忠心。” 我認為想用封建主義的思想來替代資本主義思想必無好的結果。我們要推廣的是***產主義思想。***產主義思想是比資本主義思想更先進的思想。是在資本主義思想上更進壹步發展而成的。而封建主義的思想是比資本主義思想更落後的。所以在現時代提倡封建主義思想是極不符合時宜的。

20051120國內某報又轉載壹篇<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15日的文章,題:儒家思想的復興。文章稱:“毫無疑問,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遵循了自律、社會和諧、強烈的家庭觀念以及重視教育等儒家基本教義。”、“儒家的思想可以成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以解決兩極分化甚行的‘金錢至上’思想等社會問題。”、“大量的物質誘或導至了道德空虛的出現,儒家思想正好可以在這個時侯為中國提供亟須的道德支柱。”等等等等。

把日本、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功歸功於儒家思想?但當時的東德及整個歐洲的經濟快速的恢復又歸功於什麽思想呢(東德及歐洲的經濟恢復早於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很明顯儒家思想是重政治(讀書的目的是為當官)維護帝王的統治,輕經濟,商排為未位。在四書五經中沒有壹本是談經濟的。儒家也是輕技術,把技術稱為‘雕蟲小技’。二戰中世界各國經濟受到極大的破壞除美國、瑞士等幾個極個別的國家外世界(尤其日、德兩國)幾成廢虛。二戰後世界上的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是歸功於什麽?是歸功於法治、遵循經濟法則、科技的進步、民主的政治等原因。這些都是儒家的弱項,如何會將他歸功於儒家思想?只要觀察看哪些國家發展的快哪些國家在原地徘徊進步緩慢就可以明白是什麽原因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發展。十八世紀由於蒸汽機的發明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尤其歐洲的壹些國家由於生產力發展工業得到發展國家也得到發展。而中國在儒家思想二千多年的統治下中國的封建社會長期處於相對停滯狀態,變化非常緩慢。明未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到鴉片戰爭前夕,已經孕育了二百多年,始終還是萌芽狀態。這就是儒家思想對生產發展所起的阻礙作用。對於五四運動時期,先進的青年智識份子喊出“打倒孔家店”,我能理解。

目前我國正處在從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期。中國社會中出現了許多的矛盾,尤其突出的是‘貧富不均’、‘社會道德敗壞’。<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為我們開出的藥方是‘復興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來做為我們道德基礎’。對此本人深不以為然。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社會帝王統治的理論基礎,與現代的民主政治體制是格格不入的。封建社會是以帝王個人統治為中心;而民主政治是以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心。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和諧社會是封建社會的和諧社會,整個國家服從帝王個人的意誌,壹切利益服從帝王個人的利益。這種社會是大倒退的社會只會給人民帶來災難。

像有的人如以前國內報刊轉載的壹篇新加坡的文章把希望寄托於賢明的君王,文中說‘賢明的君王可以取得人民的忠心’,我認為此路不通。統觀歷史中國近三千年封建社會(從公元前1066年西周算起)的歷史,出了幾位有作為的英明帝王?出了幾位無能的昏群?縱使像秦始皇這樣有作為的歷史有名人物,人民的生活又是如何?難道人民擁護秦始皇的統治嗎?在這三千年的歷史中人民生活如何?尤其在現代的社會科技發達生產力巨大,每年為人類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在這巨大的財富面前有幾個官員能抗拒住物質的引誘不貪汙腐敗?歷代封建王朝哪個朝代不腐敗?有些帝王也反過貪汙腐敗(眾所熟知的如朱元章、雍正),當時雖也取得了成效,雖也訂了反貪反腐的制度。但不管任何王朝最後都是以腐敗而告終。我們就這麽無奈?毫無辦法只得依靠二千多年前的儒家封建思想來挽救現在的社會?

人類社會在不斷地進步。我們目前已經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階段,正在向***產主義社會前進。***產主義社會是拋棄了壹切舊社會的反動落後的思想觀念,繼承了歷代壹切優秀先進的思想觀念,所以她是比資本主義社會更先進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先進的思想,這些思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沒有得到完全的實行,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財產私有制社會,有窮人和富人。在人民崇拜金錢的思想影響下窮人和富人就沒有真正的平等。而***產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是全民所有的,社會財富屬於全民所有的。人民只占有個人生活所需要的個人財產。只有在這種社會人類才能真正的平等,才能進行真正民主政治。而***產主義社會為了妨止腐敗也必須人民主的監督。沒有人民的監督任何政府都要走上腐敗。所以***產主義社會也必須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所以現在提倡孔子的封建主義的思想是極為不合時宜的。

  • 上一篇:解放山東區域銷量突破5萬輛,乘龍2021年整車目標10萬輛
  • 下一篇:如何計算流動資產的損失價值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