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國家發改委1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教育部1骨幹教師項目、教育部1科技重點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研究基金1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重大突破項目1項,廣東省重點科技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免費申請項目4項,廣東省傑出人才培養基金項目2項,廣州市重點科技推廣項目1項,美國農業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項目20余項。
本論文深入探索了食品(農副產品)加工和天然產物工業化學中物理領域(協同作用)所涉及的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問題,利用現代固相載體合成技術、生物化學技術和各種現代檢測技術,對多糖這壹具有顯著生物活性和生物信息傳遞能力的重要生命物質開展了前沿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近400篇,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學術論文100余篇,被引論文達到100余次。已發表作品1部,參評作品4部;已獲得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四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正在申請另外四項國家發明專利。主要理論研究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三等獎(1993),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三等獎(1999)。
作為壹名腳踏實地的科技實踐者,可以積極推動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使壹些研究成果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如“降低白砂糖色值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多家企業,為其創造利稅數千萬元。此外,我們還積極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基地。如通過與樂百氏(廣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廣東省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廣州鷹錢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面合作,* *建設了多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不僅大大提高了科研水平,也為合作建設的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
積極參與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近兩年,* * *主辦了兩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全球華人保健食品科技大會”和“世界華人食品科學家國際研討會”),協辦了兩次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第五屆國際食品科技交流大會和在中國食品科技學院舉辦的第三屆學術年會)。
我們非常重視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通過客觀分析國內外相關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全面組織科技力量申報各重點學科和壹級學科博士點,既保證了1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廣東省重點學科,又使壹級學科博士點授權點由1個增加到2個,顯著提高了相關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